第4章 國號“華”
字數:3055 加入書籤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時間不長,趙暄來到了大堂之中。
因為代縣的縣衙平日裏是由糜仲管理的,而趙暄他們則還是長期待在太行山中,所以代郡並沒有專門為了趙暄他們這些個官職較大的人準備專屬的會議廳。
趙暄也沒有安排這個事情,在他看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其他的等地盤再擴大一些後再考慮,終究是總是在山裏也不是那麽回子事兒不是。
看到滿堂裏的武將與文官,趙暄是打心裏自豪了一下的,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講,這麽大的陣容可不多見,在未來能夠在人民大會堂裏開會的那些位可都不是他們平日裏能夠見到真人的,更不要說參與其中了。
他有些興奮,有些激動,有些意氣風發起來,對著下邊的文武們,打個招呼,道“諸位,這五年來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那是有目共睹的,楚與秦也在實施我們的一些個政策,這代表著什麽?這代表著我們的政策比他們的先進,比他們的實用,比他們的更能夠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上,他們才會學習我們,抄襲我們,這都是諸位的功勞。”
以張良為首的文官和以韓信為首的武官們一齊起身道“此皆為公子之力,我等不敢居功。”
趙暄哈哈大笑起來,道“諸位謙遜了,該是爾等功勞,某絕對不會隨意取消。好了,來議一議五年來的成果吧!”
話音落下,趙暄看著下邊的諸位文武,卻沒有一個出來講話的,他有些奇怪,往年可不是這樣,一個個的都像是在爭功一樣的都想第一個說,今年這是怎麽了?
正在好奇之時,張良與陳平走了出來,對著趙暄道“公子,古人有言道名正則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太行軍成立至今已近八載,在外人眼中,我們僅為一個地方的勢力而已,對外宣稱時也隻能稱太行軍而已。目下,天下紛爭即將開啟,我等還是繼續要用太行之名行之天下乎?”
一聽此話,趙暄明白了,他們現在還是一個組織,並不是一個得到天下之士認可的政權,雖然有些人來投靠,那也是一些庶子寒門,並不得世家與士人所認同,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會形成很大的桎梏,因此上這倆位文臣之首,今日這是要讓他建國了!!
韓信、鍾離昧、季布、英布等人也隨班而出,道“公子,我等武人也知天下紛爭必先正其位,得其實,否則師出無名,將出無門,兵無戰心,此必會對我軍未來之行動形成障礙,還請公子定奪?”
好麽?文武一齊,這是要逼宮了?
趙暄眼睛輕眯,看著下邊的張良等人,緩緩的說道“諸位這是做什麽?”
陳平是最早追隨趙暄的,看到趙暄的表情就知道,他心動了,於是道“公子。想你在還在陳王麾下之時,曾與我道過想要這世界不在存在紛爭,給百姓一個安居樂業之生活,想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言尤在耳,公子莫不是已然忘懷?”
“子安,你知我,此乃某畢生之宏願,豈敢忘懷!!”趙暄道。
張良跟著進言道“公子之宏願,亦是我等之宏願,然願有成與不成,至今於此,何嚐可達?”
“子房,爾之所言,謂我言不由衷否?”趙暄聽了張良之言,生氣怒道。
“公子,還曾記在芒碭山陳王墓前之言否?”韓信跟著一句話說出,看向了趙暄。
趙暄立時站起身來,大聲道“爾等何意,與陳王何幹?”
陳平此時上前道“公子,即未忘懷。現天下紛爭即將開啟,而我們需要一個目標,需要一個領袖,需要一個國!!”
“請公子建國!!!!”一眾文武出班跪於地上,向上齊聲道。
趙暄看著下邊的眾人,道“你們這是在逼宮麽?”
張良道“公子,還請建國立綱,以收天下眾望呀!!”
“請公子建國,以收天下眾望!!”眾人再次齊聲道。
外邊的士兵和街上的百姓此時也是跪於當街大聲道“請公子建國,以收天下眾望!!”
聲音傳入大堂之內,陳平道“公子,此乃民意、軍意和天意呀!還請公子莫要在推卻了!!”
趙暄心下道時機成熟,就此順了吧。
趙暄思忖半晌道“既然如此,那好吧。”
“公子,國號如何定?”張良問道。
畢竟他們不能用太行做為國號,一個山的名字,定義一軍可,定義一國則不可。
趙暄想著孔子後世子孫孔穎達做《春秋左傳正義》中有“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此之後華夏並稱,中華也可稱之為中夏,但前邊已經有了夏朝,後來還有了個西夏,匈奴更是自稱為夏人後裔,這個字既然與華可通假,那不如就叫華吧。
於是,趙暄道“孔夫子於《左傳》中有言“夷不謀夏,夷不亂華。”可見夏與華可互通,前有禹夏,某不敢與禹皇同用一名,不如就定國號為“華”!”
“華?”張良思考著。
陳平卻在這個時候大笑道“好!這個華字好呀!!”
張良也反應了過來,笑道“好!國號為華。請大王安!!”
眾人再次下拜道“請大王安。”
趙暄笑著看向他們道“好了,這回你們安心了吧。子安,通報天下,一個月後,某於代山上請命建國,立王業,封百官。”
陳平應道“諾!”
自此華國登上了曆史列車,與諸國開啟了後戰國時代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