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國之建製(一)

字數:2506   加入書籤

A+A-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張良、陳平、叔孫通、韓信、鍾離昧、季布等人隨著趙暄走後,相互看一眼,他們不知道趙暄對於國家的行政安排、軍隊安排等方麵是怎麽考慮的,包括律法的設置,這些都是一國之根本,這個如果不能確定下來,叔孫通那裏所建製的禮就是個無根之木,根本上就是站不住腳的,故而六人在整個散會之後,相約一起來到了代縣趙暄的臨時住所。
    “哈哈,就知道你們會來。”趙暄看到他們六人進來,笑著道。
    “公子……”未等六人說話,趙暄製止了他們,道“國之一道,牽連甚多,有些問題我還沒有完全想好。畢竟建國並不是隻有一個名號就可以了,許多事務性的工作會很煩瑣,也很具體,這都需要時間。給我五天時間,叔孫先生先按古禮對於開國大典先做個章程,有個條款即可。”
    六人無奈隻能轉身回去,對於開國的禮製安排也是需要時間好好設計的,比如祭天的壇,樂、玉器諸多事項都需要進行定製與打造,大王的服與冕都不能太過於寒酸,至少夠他們忙一段時間了。
    見六人出去後,趙暄也是在想著國家如果建立起來用到什麽樣的政體。
    他畢竟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的一代人,對於社會主義建設和政體他明白,古代政治從曆史中也看了不少,要說製度的先進,對於古代來說三省六部製是最為合適的,開科取士也是先進的,但是裏邊的弊病也是明顯的。
    自古以來,皇權要集中,不能旁落,中華五千年曆史的明證下,有多少權臣出現,又有多少弱主與少主,有睿智的皇帝,也有那些不肖之子,國家若要長治久安皇權是要受陷製的,不能讓皇帝想如何就如何,但是臣權也是要受陷製的,否則將會出現許多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世家大族的問題,選官製度等等都是要考慮的。
    還有就是文官集團與武將集團的平衡問題,還有就是宦官的問題要如何處理,外戚的問題,駙馬的官職問題,各部門的建製與編製問題,想想頭一下就大了。
    哎!趙暄揉著腦袋。
    不如先有一個臨時的?
    想到這裏,他又再次搖了搖頭。
    明清的政體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完善,中央集權製高度體現了皇權的特征,雖然明朝最終亡於文官集團,但是老朱家盡出奇葩皇帝也是個原因。
    清除了內閣之外,軍機處的設置同樣也是為了平衡內閣權利過大而設立的,所以隨著每代皇帝的不同,機構設置的問題也就更加突顯,畢竟你從皇子到太子,能夠培養成心腹的重要人物也就那幾個,太過於強勢的臣,就是對於君最大的威脅,君如何會幹,就算是再不爭氣的皇帝,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大權旁落呀。
    一代天下一代臣,不僅是現代,古時更是如此,老臣的存在更多是一種象征,一種皇家對於有功之臣的照顧。
    想通了這一點後,趙暄認為全世界實行的退休製度就是極好的,到了年齡你就退休吧。
    還有一個就是人才選拔製度,這是一個讓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時代玩壞了東西,一個主考官收一屆學生,朝堂之上派別分出,相互爭鬥,這不就是大明文官集團的前身麽?
    黨不可怕,可怕的沒有製度能夠製約他們,沒有人能夠平衡他們,沒有人能夠監督他們,所以真正的百姓最終還是不能夠真正的得到實惠,慢慢的國家也將走向衰落。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畢竟中國不比西方。
    西方的曆史存在的時間與文化的起源,都還存在著不小的問題,是真實還是虛假,是實質的還是虛構的,這些都沒有定論。
    我們既不能用中國的曆史觀來看待西方的曆史發展,同樣西方的曆史觀也不可能用到中國的發展上來。
    畢竟他們之前都是城邦製國家,一個公國也沒有一個東城區大呢,除了一座城堡之外都是土地。
    所謂之封建在西方活了近二千年的曆史,而中國呢?秦以郡縣製來治理國家,漢用封國與郡縣治理國家,自漢之後每個封國不最終都會存在一個削藩的問題麽?
    其實像清那樣就是最好的,王僅有封號與府地,想出世的就出世,不想出世的就當個富家子弟,在國家的產業裏給你一個衣食無憂的生活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儲君的冊立問題,皇室可不可以有女主等等都是問題。
    皇帝後宮的妃嬪數量,還有是選官宦之女,還是民間之女,這些都是需要好好設計的。
    當然了,對於趙暄來講,他並不太過於在乎國家能夠延綿多長時間,隻要他死了,就能夠回到他在時代,這裏的一切也將與他沒有關係了。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