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國之建製(二)
字數:2394 加入書籤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三天後,整個代郡之地都知道了建國的消息,且國號為“華”。
百姓是最為淳樸的,得知此消息時,均會放下手頭裏的活計,相互攀談一番對於未來的展望,顯然代地的百姓對於太行軍所施之政,還是相當認可的。
誠然,在這個大爭之世中,百姓想要有一個安定且安全的存身之地是迫切的需求,更是剛需。
在代地,他們能夠感受到官員、軍人對於百姓日常生活的協助,對,沒有看錯,就是協助。
百姓有問題了,可以找到當地的鄉長與民兵隊的隊長,他們會很自覺的去協助百姓做一些事情,例如家中男丁生病,無法下田,隻是你去找就會有閑著的民兵來幫助你將今天的活兒幹完,若是久病不起的,隻要到鄉裏匯報一下,每天都會有民兵來幫助你家幹活兒,直到你家有了新的勞力為止。
這些還都是一些小事兒,每月還會有一些郎中來到鄉裏給百姓們免費治病,實在拿不出錢來的戶裏,還會有太行軍的專項救濟金來撫持,待有能力時再歸還,實在沒有能力的不還也可,隻不過需要給軍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替代即可。
這樣子的政策,簡直了就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的,你說百姓們對於太行軍的擁護會到一個什麽地步上?
雖然楚與秦都在學習太行的一些做法,但對於他們這些個一貫以來的做風,再好的政策下去後也會變成另一個樣子的,畢竟官員的出身就代表了他們不可能按照國政真正的去執行。
因此上,楚與秦在學習與試用了近三年的太行之法,也僅起到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變化。
七天時間過去了,趙暄將張良、陳平、叔孫通、韓信、鍾離昧、季布和英布叫了來。
“公子。”幾人施禮後,坐下。
“今天如你等前來是想將某之想法告知。”趙暄說道。
“國之建製一事,非同尋常,必得謹慎,一招不慎將會導致前功盡棄。因此上,某的想法是
一、政體上,以皇帝為最高行政與軍事統領,全麵負責全國之政事與軍事的決斷,下麵分成三個部分,其一是政院,設丞相兩名,分左右,左相負責政事,右相負責諫言;其二是軍院,設大將軍一名,總參軍一名,大將軍總管天下兵馬的募兵與訓練,出征將領的派遣等,總參軍負責軍情收集、分析與戰略布置等;其三為財政院,設財務大臣一名,總財算師一名,財務大臣負責全國的財政預算的審核與劃撥,總財算師負責全國財務的審查與審計,對於出現問題的地方官員及軍中將領,將遞交政院進行審理與審判。
二、官製上,各院首為一品,次之為二品,院之下屬分部首為三品,次之為四品,分部下到地方的官員為五品依次到九品。
三、封爵上,共分為五級十五等,即為公、侯、伯、子、男,每級共三等,分別為一等、二等、三等;還有榮譽爵位。
四、幣製上,建立自已的幣種,依秦五株樣式,做成我華之幣,可比之略重一些,不可以次充好。
五、俸祿上,九品二十七級,每品分三級,按官員品級初入以最低級俸祿給付,按功績每年考成,可提級,若升遷則按升職品級最低給付,且每級要有實質的差距。
以上,各位可有聽明白?”
趙暄看著眼前的各個,他們都在沉思著,他知道這些與現在的製度上有了不少的改變,但又有不少的相通之處,這也是目前趙暄覺得最能夠讓大家接受交能夠順利推廣的內容,畢竟太過於近代的製度並不完全符合眼下的情形,更何況,製度的超前會帶來各種的不適應與不協調,這並不是那些所謂的穿越者成功的關鍵,反而會成為混亂的始因。
經過這七天的研究,才讓趙暄充分認識到穿越者並不是萬能的,也並不是你了這許多的近現代知識就能夠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的。
你要考慮到你所處的時代,還有這些人的接受程度,還有就是過於超前的東西,會讓這個時代人覺得你就是在發癔症,東西是好東西,但所托非人的時候就成了壞東西,就像王安石變法一樣,法度上雖然有些內容存在問題,但是對於宋當時的情況來講,也算得上是適用可為,神宗先期也是能夠頂住壓力脅從輔助,然所用非人,將整個新政最終給出了一個並不如人意的結果,讓一些守舊派抓到了把柄,這才最終結束了。
你仔細考慮一下,古人的智慧並不是你一個近現代人可以揣度的,二千年後的知識雖然較之古時是要先進了,然古時的一些奇跡也還是現代無法可解的呀,更何況現代人所傳習的知識不就是古人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東西麽,你要是真的覺得古人不如你,那你就真是拿自己當個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