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國之建製(六)
字數:2061 加入書籤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自夏以降,軍人都不是很純粹的軍人,一般情況下都是貴族才有可能成為軍人,為什麽呢?
因為隻有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中才有可能出得起兵器,普通的國人是不可能出得起武器與防具的,他們除手裏的耕地所有的工具之外,沒有任何可以當做軍器的東西,故而那個時期的軍人隻能是貴族來當,否則就會是像後漢未的黃巾起義一樣的,手揮著鋤頭的百姓衝鋒在前了。
夏雖然說是中國自己承認的第一個王朝,按西方正統史學觀上來講,沒有文字的記載,沒有出土相關時代碳14的佐證,更是沒有都城的發掘,因此上他們也是到了許久之後才承認了商的存在,對於夏來講,他們一直是不認可的,但是中國本土的曆史為什麽要讓這些西方的人來承認呢?
夏時政府更多的還是以部落為規模的,因此上各個所謂的封地上的諸侯更多如西方中世紀的城堡主人一樣,有一個城,外邊有一片耕地,養著一些百姓,出征的也就不到千人的戰鬥規模,更多的是以俘虜為主,為什麽呢?
主要是因為人口的問題,隻要有了人口,生產能力就會提高,國家就會富裕,武力才會強大起來,後來商滅夏,周滅商都是這樣,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原因,這些本來就是合作模式的部落聯盟最終在周代的戰國時期徹底的形成了後世的帝國的雛形,隻有秦統一六合之後,中國真正的進入了帝國時代,這個帝國時代可是與羅馬時期的那種所謂的帝國不太一樣,羅馬的帝國偽意義上的統一,他們各地方的總督一般對於帝國差不多都是聽調不聽宣的,更何況羅馬帝國的皇帝還是由選帝侯來進行選舉的,而中國的帝國時代是一個家天下的時代,雖然當皇權旁落的時候會有一些人進行皇帝的選擇,但一般情況下要不就是前任皇帝自己沒有兒子,要麽就是王朝已盡未期,臣權大於皇權,因此上中國曆代王朝更多的時候中央對於地方上是有實質管轄權的,因為他們是流官製度。(對於羅馬帝國的一些問題,在這裏就不多說了,隻取了一小部分來做說明,若是那位大神對於羅馬帝國非常清楚,也可以在評論裏給作者進行指正,感謝!)
戰國之時,兵已經不再是由貴族來擔任了,將才是貴族的士情,而兵更多的是親兵護衛,國家依然沒有所謂的常備軍。然而到是戰國後期,也就是秦孝公在衛人商鞅變法後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常備軍,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後,各國的武備才從車轉麵成了騎兵作戰,這一做法將民兵這一版塊徹底的去除在了常備軍當中,這些個民兵也就成了守備兵了。
說了這麽多,也就是說趙暄他們現在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按照常備軍來準備的,因此上才會有了升遷一說。
趙暄看著下邊的韓信他們道“對於軍職升遷這一塊,我覺得除了按左耳來記軍功之外,秦時的二十級軍功製是可以繼續延用的,隻不過分成兩個部分
一是軍級,也就是按照軍功給予這些個立了功的士兵提升他們的軍級,一共是九等二十七級,也就是每一等三級,分別是士官級、尉官級、團級、營級、校級、師級、軍級、將級、大將軍級。初入兵伍的沒有級別,隻有立了功的依據軍功績考成後定級,級與級之間的待遇要有差等,等與等之間的待遇要有差等,這個你們自己去協商。
二是軍爵,也就是說這個與政院的爵位不一樣,軍政分開,也是分為五等十五級,每等三級,按五行分屬,分別為金木水火土,土為最高等級。怎麽樣才能夠獲得何等的軍爵,你們自己下去協商即可。”
趙暄說完,韓信等人認真的考慮著,這些個都是與他們之前的不太一樣,更加細致,也更加能夠帶動隊伍,畢竟當兵來是為了要能夠出人頭地的,有了明顯的職級劃分,有了明確的爵位獲得,這些個兵們還不都得要爭取呀,百姓裏那些個說不成書的,還不都得當兵呀,這一下子兵員的問題也解決了,士兵們訓練的積極性也解決了,這還真是個好辦法。
韓信帶頭道“公子,那我等就按公子所說的內容回去進行細致補充,不知道哪天來與你講解?”
“恩,給你們五天時間吧,畢竟重新建構一個樣式,時間過短了不能夠細致,七天後來吧。”
幾人與趙暄告辭後,趙暄揉著腦袋心下想道“這個管理一個國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手下的可用之人還是少呀,財部這塊兒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