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國之建製(七)
字數:2370 加入書籤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財,關乎一個國家之命脈,之所以趙暄要單獨把財這個部門單獨分出來呢?
華夏自有三省六部之後,戶部就是主管百姓與錢糧的,綜觀整個華夏曆史上,貨值傳中能夠看出來各朝各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總量的分布,越是要後期,隨著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國家可收之稅越來越少,世家大族所把控的佃農和隱戶越來越多,造成的就會是一個國家的財政危機,同時也會造成國家的動蕩。
再加上後期官員的監守自盜越來嚴重,使之國之一庫內,幹淨無比,軍事上、賑災上都會因為沒有錢而使得國朝動亂,不能不說戶部這個自管部門和監督部門的腐敗現象是多麽的可怕。
明代,老朱家給的工資既低,又不想讓官員貪汙,剝皮實草這種不人道的事情也是在洪武年間是屢見不鮮的,為什麽呢?
老朱家給的工資太低了,隨著國朝的發展,工資不提,可是物價飛漲,原來的俸祿養活一家人沒問題,但是後期隨著家裏人越來越多,要應酬、要打點、要場麵、要麵子等一係列的官場潛規的出現,別說這些所謂的享受了,連家裏生活都成問題的時候,還會有官不貪麽?
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海瑞,人人都能夠不為錢財,就像王陽明不也存在著各種“敬”麽?
故而,趙暄想的是按照現代的方法,把財政徹底移除在政院之外,單成一個體係,單獨設立規則。更是要讓財院把控住錢袋子,才能夠更好的控製政院與軍院,還要求財院之人定要不能與政院或軍院之人有親有故,這樣才能夠讓財院真正的純粹化。
但是看了一圈,還真就沒有一個人適合做這個財院的長官。
陳平、張良他們智慧沒有問題,但是對於財政上他們並不是很擅長,也許這個時代能夠算得上擅長的,趙暄能夠想起來的也就是蕭何了,但這個人你就別想了。
想到這裏,趙暄的頭就有兩個大,自己是真的沒有時間來管這個。
正在他發愁的時候,陳平來找他了。
趙暄問道“子安,有事?”
陳平道“公子,招賢館來了一名稱自已是漪頓之後的人,叫做漪林,還有一個稱自已是陶朱之後,名範華,您見不見一下?”
“誰?”趙暄一下子來了精神。
“漪頓之後和陶朱之後。”陳平重複了一下。
“快,快請。”趙暄這下子可是高興了。
漪頓,春秋時魯國人,請教過陶朱公生意上的事情,後來他在邊境上進行著畜牧業的工作,最後成了當時最大的畜牧業生產基地,更是因為這個成了名聞天下的大商人與大手工業者。他的後代來了,那麽對於敕勒川那邊的管理與畜牧業,可就有人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功能了。
陶朱公之後,天下最有名的大商人,更是越國能夠稱霸的關鍵人物——範蠡離開越國之後給自己起的名字,他三散家財,三聚成財,成了當時春秋時期最為神奇的一個人,可以說是文能安邦,為民聚財。他的後人想來對於財政上來說肯定會有一些獨特的見解,這不就是困了來枕頭麽?
不一時,陳平帶著兩個年輕人來到了趙暄的屋裏。
陳平先將一名看起來,按現代來說身高在175米左右的年輕人,麵色有些微黑,身體看起來相對他旁邊的那名年輕人要魁梧一些,也隻是魁梧一些,要是跟季布他們比起來,也隻能說是一個瘦弱之人。
另一個看起來就文靜許多,身上一股子的書生氣質,麵部顯得白淨,身高大約在170米左右,雙眼有神。
陳平引著兩人給趙暄見了禮,趙暄很是開心的問道“二位是打何處而來?”
漪林先行回答道“回公子,我與範總目前是一直生活代地,一直以來看到公子所行之政,是對百姓極好,故而權衡之下,特來投效。”
“哦?那你們是五年前就來了,還是後來才搬過來的?”趙暄又問了一個問題。
“我二人於三年前而來,隻不過想來是因為那一紙協議的緣故,我覺得公子暫時還無需我等出力,故而才一直未來投效。現聽說公子有意建國,必定人才略缺,因此上這才投效。”這次是範華開口說道。
“這樣呀!很好!隻有了解了才能夠真正的知道我是不是值得你們投效,這樣很是理智。那兩位可否告知你二人之擅長?”
兩個人互相對視一眼後,漪林先準備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