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國之政(一)

字數:2050   加入書籤

A+A-


    大華春秋,混在秦末一統天下!
    七日後,張良等人將政院的一些事項全都完善了一下,今天就是來找趙暄做最終匯報的日子。
    還真別說,這幾位今天的心情還真是有一些忐忑的,因為按照公子的想法在做方案的時候,他們才覺得還是有一些不是特別的完美,跟公子的一些個要求還是有差距的,他們也都是明政這人,對於這個差距他們認為可能就是因為公子一直以來都是最底層的出身,所以對於百姓的照顧要大於官員,因此上政院更多的是要管理好官員而對於百姓是要善待的。
    趙暄在堂中就坐,張良等人緩步上前對著他行了一禮。
    趙暄並沒一上來就問方案如何,而是問道“諸位,經過幾天的方案製作,你等對於方案可有心得?”
    張良上前道“公子,此方案經過我等幾日的修正,自覺還是有些內容上不夠完善,且與公子所期略有差距。”
    趙暄看其他人沒有想要出來發聲的,也就開口道“你等的方案昨日我已經細看了,對於這套方案我還算是滿意。你們能夠感覺還有些差距證明你們還真是用了心的。
    這樣吧。對於你們的方案我一一來細說一下。”
    “請公子示下。”張良等人道。
    “之前某已經說過,政就是要將策與理相結合,讓我們在日常工作與管理過程中,有規有距,有理有法,有德有恵,可以管中窺豹,切不可一葉障目。政也就是通,通則是明,明則是達,達則是要兼,兼則是要細,之所以要政通人和,就是表明我們的管理下,百姓生活的安居,商賈有所保障,世間太平,才能夠讓我們的王朝或者說是國家達到長治久安的程度。”趙暄道。
    張良等人對於趙暄的這一段話開始認真考慮,覺得趙暄將一個政治上的內容解釋得很是清楚,但是真的能夠做到麽?
    “方才說的是政,接下來咱們說治。何為治?禹時治水,周時治黃河,老子也曾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那治是什麽?”趙暄發問了。
    張良細想後道“公子,在下理解的治就是能夠達到百姓有衣,生活有食,居家有保的狀態。”
    陳平道“公子,在下認為治就是官員與百姓互為依托,無官員用權,無官員用私。”
    叔孫通則道“公子,在下認為的治則是禮所達者,民所願者也。”
    趙暄點了點頭,道“你等所說都是治,但都是一種程度上的治,那麽治究竟為何?”
    見張良等人疑惑,趙暄也就繼續道“所謂治,理也。梳理,整理,這就是治。梳理什麽?整理什麽呢?
    一、梳理法讓法成為我國的一個基本的態勢,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在理先,理在法中。就是說我們要製定一套法製,用法製來形成我們的生活規範,讓百姓與官員在法的製度裏,在法的規則裏生活與工作,不能夠出了法的圈,要是出圈了就必須按照法來執行,沒有人可以有特權,沒有人可以淩駕於法之人。理也就是道德是要在法之後的,法理不容的人是很難得到旁人的同情的,但法並不是理,記住,法就是法,這是一個準繩,這是一個規則,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道。但是隻有法是不全麵的,理還是要講的,我們不是一個機關,不是一個沒有情感的畜生,因此上理要在法允許的範圍裏存活,還是那句話,一切脫離了法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包括未來的皇家。
    二、整理政就是要讓政在為治服務,而不是治服務於政。治是結果,我們要達到治,就需要有相關的政來使得治成為那個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來逆向考慮一下,我們要的治是什麽樣子,為了能夠達到這個效果,需要那些政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如果在一階段上政已經達不到這個治的效果時,政是不是需要進行調整,或者是不是要重新建製,這就是整理政的要點。”
    趙暄說完,沒有再繼續。
    是的,這些個觀點對於張良他們現在來說,真的有了一些超前,他們還需要繼續吸收一下,要不然,後邊要說的內容他們可能就銜接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