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回

字數:4962   加入書籤

A+A-


    風往北吹!
    王淩第一天正式上講台,希望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最近台州熱度比較高,講得人也多。蹭一下熱點,講這個也不錯。他準備了幾天,收集了不少史料,提前準備充足。站到講台上,他平靜地說“第一次與同學們見麵,不知道講點兒什麽好。最近台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就這個話題,談一下我眼中的台州,同學們感受一下。
    先給大家念一首詩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是餘光中1971年寫的。
    台州為什麽家喻戶曉,那是在1949年華國成立之後的事兒。在華國曆史上,台州並不出名,甚至連皇帝都不怎麽理會這個地方,不知道還有這麽一塊地盤。港城,澳城也差不多。
    台州又叫夷州,夷是什麽意思,就是化外之地,東夷、西狄、北戎、南蠻,華國人的宇宙觀是天圓地方,方框之外的地方就叫化外之地。從夷洲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古代華國人並沒有把台州看成是自個兒的地盤。
    台州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在三國時期,孫吳的史書上有了記載。大概就是說一陣風把一艘吳國的船吹過了台州海峽,擱淺在了台州的海灘上。船上的人看見滿山的鹿在奔跑,狩獵的好地方啊。後來船員把船修好又被一陣風吹過台州海峽,報告給吳王。吳王派兵船出海準備占領台州,但就是難以登島,找不見地方。再說當時那樣的運輸條件,那個地方也沒什麽好的出產,沒什麽戰略價值,時間長了,隻好不了了之。為什麽,當時的古人說不明白,也不知道咋辦。現在搞明白了,主要是台州海峽的洋流問題。台州海峽的洋流和季風比較奇特,隨季節在不斷變化,一會兒向南,一會兒向北,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向東,洋流、風向比較亂。風帆時代,大海航行靠的主要不是舵手,靠的主要是帆手,操帆比掌舵操作起來技術含量更高,不識天文地理,要跨過台州海峽到達台州島,全憑運氣。吳王一看占領台州這麽難,又沒什麽戰略資源,就放棄了。大陸和台州的民間交流一直沒停過,兩岸人民的遷徙也一直沒停過,隻是規模都比較小,曆朝曆代的朝廷都不怎麽當回事。
    台州引起朝廷的重視是從明代開始的,並不是台州引起了朝廷的關注,隻是因為台州成了海盜窩。那個時候,海盜叫倭寇,名義上是鬼子浪人,實質上是海盜和海商合起夥來走私。不讓走私,那就上岸燒殺搶掠一番,敲打敲打官府,順便發點小財,讓官員明白一件事,相安無事不香嗎,別多事,多事就揍你。大航海時代,全世界都這麽瞎操作。可惜這個時間段,大明王朝出了一個狠人,叫戚光,既不認錨,也不認慫,糾集了一幫狠人,義烏礦工,打造了一支赫赫有名的強悍部隊,戚家軍。戚光活著的時候,戚家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區區倭寇算得了什麽,三兩下就幹翻,全趕到海裏喂了魚。海盜都下了海,再不敢上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隻是上不去,望眼欲穿,兩眼淚成行。當時最能打的海盜頭子汪直被誘殺,官府的手段也不咋光彩,出爾反爾,爾虞我詐罷了。權力是不會出現真空的,汪真死了,一個世界級牛人上場,他的名字叫李旦。李旦的大本營在島國長崎平戶,歐州的三角貿易一旦啟動,那就是無可阻擋的潮流。什麽叫三角貿易,就是從非洲把黑人運到美州,從美州拉上黃金白銀,到亞州用白銀換成香料,絲綢,瓷器,茶葉,再通過馬六甲海峽運回歐州,如此循環往複,這是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主旋律。李旦牛在什麽地方,李旦原本是個菲州的華僑富商、商會首領,他開辟了從菲州馬拉,穿過台州海峽到達朝國島國的航道,建立了華國、朝國、島國的對西貿易管道。李旦在台州設立了貨棧,他有兩個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一個叫顏齊,一個叫許素。顏齊也是個海盜頭子,他在台州開始移民屯墾,建立根據地。許素是福城富商,全麵整合大陸走私貿易資源,與李旦合夥壟斷出口走私貿易。那個時代南海風波湧,風浪大,世界級名人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牛。李旦死了,又一個更牛的人上場,他叫鄭龍。鄭龍本名鄭一官,大兒子的意思,還有個洋名,尼古拉。鄭龍作了這麽幾件牛事,殺了顏齊,全部接收了南海的海盜,占領台州,僅給荷國人留了個貨棧。壟斷了華國的海上出口走私貿易,誰想出海,行,交錢買杆旗子,一路順風順水、平安喜樂,不買,行,海盜會用刀和你講道理,船扣下,人放回去,不服,那就不要回去了。打敗海上馬車夫荷國人的艦隊,料灣海戰,荷國人在熊熊的衝天火光中明白了一個道理,無敵艦隊不無敵,西國如此,荷國也一樣,船堅炮利不可怕,一把火燒了就行,蟻多咬死象,南海的地盤姓鄭,我的地盤我做主,西洋人,一邊站著,哪涼快哪去,這沒你們說話的份。他招安做了明朝遊擊將軍,官至總兵,正一品大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做夢都想,夢想成真、心心念念、魂係大陸的鄭龍上了岸,達成所願,在福城、廈城、泉城立足,徹底壟斷海上對外走私貿易,日進鬥金,富可敵國。可惜清兵南下打過來了,鄭龍又被青軍誘殺。鄭龍的兒子鄭功上場,鄭功本名鄭森,鄭功比他爹更牛,華國曆史上,名氣也更大,史稱延郡王。鄭功牛在哪兒,師從錢益,水太涼、頭皮癢的那位,南城太學國子監學生,南明弘光、隆武、永曆三朝封王拜將,一路打到南城城下,天下震動,可惜兵敗,功虧一簣。趕走荷國人,獨霸台州,也是沒辦法,打不下南城,廈城也守不住,打下台州做根據地反清複明吧。鄭功死得早,三十幾歲剛打下台州不久就死了,兒子鄭經繼續獨霸台州,幾次反攻大陸都沒成功,也死了。又一位牛人閃亮登場,他叫施良,施良率領青軍登上台州島,鄭功的孫子鄭爽率部投降,沒了下場。青廷派多位大員治理台州,大都沒什麽政績。劉傳登島把台州治理得不錯,可惜人死政歇,台州又漸漸淡出朝廷的視野,施良成了地道的台州王,施家一直控製台州長達兩百多年,直到日軍登島。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滅,青廷慈喜老佛爺派李章和島國人簽下了馬關條約,島國人登上台州島。盧溝橋事變後,島國全麵侵華,占領台州島,前後控製台州上百年。抗戰勝利,民黨登上了台州島。民黨敗走大陸後,占領台州全境。蔣石天天想著反攻大陸,可惜不是民軍無能,是我軍太狡猾、太強大了。蔣國上台後,在米國人的支持下,台州治理得很好,成了亞州四小龍。李輝上台後,有一種思潮開始出現。民黨剛登上台州島的時候,也出了事。原住民和大陸人打起來了,原住民受人搧動,要把大陸人趕下海,可惜實力不允許啊,有心無力,沒掀起多大風浪。這幾年各式二樣的說法此起彼伏,台海局勢總是繃著個弦,台州海峽上我們也時常去秀秀肌肉。未來如何,我才疏學淺看不清,如果哪位同學有興趣,可以課後找我私聊。
    再說說台州的價值。台州島不大,中間高四邊低,北邊有基隆深水港,中間有台北、台南農耕平原,南邊有雄港,基港兩港都有米國駐軍。台州過去盛產鹿皮,後來種了甘蔗,曬了鹽,挖了金礦、銀礦、銅礦、鐵礦。打打魚,種種田,挖挖礦,小日子過得不錯。西國人、荷國人來了,看台州有深水港,不想走,最後都被趕跑了。島國人來了眼饞,看見台州啥都好,也賴著不想走。二戰結束,無條件投降不得不走,軍隊撤了,島國僑民還在,民黨沒辦法,隻好在台州縮著,放任自流。民黨敗走台州,卷包了大陸很多好東西,經濟發展的不錯。小媳婦感覺小日子過得挺美,想單過,兒子不答應,婆婆也不答應,隻好這麽不明不白地過著,總想整出點事兒,讓兒子為難,婆婆難看,就這麽個事兒。李驕先生說台州是米國的看門狗,話說得比較難聽,但理就是那麽個理。清官難斷家務事,外人還是不要插手的好,出力不討好,勞心費勁整些有的沒的,沒個好下場。可米國人不這麽想,世界警察嗎,啥都想管,太平洋,好地方,占領不了也要控製好。在太平洋西岸,自島國、朝國、台州、越國,布局了一條太平洋封鎖鏈。這事兒無疑符合島國人、米國人的利益。我個人認為,維持台海局勢穩定,保持軍事威懾和打擊能力是最好的選擇。和平與發展才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科技進步保持先進才是存亡之道,未來一定在星辰大海。”
    課後學生們反響很好,有個學生說“王老師,你講的台州太好了,就是有一個疑問我想問一下。”王淩說“想問什麽呢。隻要我知道,一定有問必答。就是一時答不上來,我也會去查資料學習,再來回答。”這個學生說“我就想問一下鄭成功這個民族英雄的問題。不知道老師是怎麽看待鄭成功的。”王淩感慨地說“提起鄭功,咱華國人不認識他的還真不多。他原名鄭森,號大木,形象,東北大白楊,騎馬、跨刀、紅披風,妥妥一超級大帥哥。成就,攻南京,下台州,抗青名將,趕走荷國人,妥妥一民族英雄。可在真實的曆史,鄭功啥形象啊,垂柳樹,儒學高材生,南城國子監就學,師從降清名人錢益,水太涼、頭皮癢的那位。抗青打啥仗就一個字,敗,妥妥一書生。家庭,父親降青被殺,母親受辱投井,兒子與乳母偷情,小小年紀生下一孫子,活活把鄭功氣死。三十九歲就英年早逝,妥妥一悲劇,無語垂淚滴兩行啊。鄭功的曆史成就跟曆史地位是無庸置疑的,他的悲劇人生也是客觀存在的。從古到今,有多少人為他扼腕歎息,常使英雄淚滿襟啊。曆史人物要用曆史的視角來看待,不能脫離曆史,用上帝視角、現代人的視角去審視,更不能隨意篡改曆史、歪曲曆史、戲說曆史。三國演義不是曆史,也絕不能替代曆史。我們學習曆史、研究曆史的人就是要探究曆史的真相,還曆史以本來麵目。”
    學生們有的聽懂了,有的聽不太明白,可沒有人質疑王淩是一個有思想、有學識的好教師。不少學生經常會跑來跟他探討心中有疑惑的曆史問題,王淩很耐心,不厭其煩地跟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共同梳理看待曆史問題的思路。他教的是方法,不是辦法,閆老師傳承給他的不僅僅是博聞強記的知識,還有他的學術精神、曆史視角,研究分析曆史的邏輯和方法。情懷很重要,真相更重要。
    同學們不曉得,最近他們睿智的王老師一點兒也睿智不起來,腦子短路了,不清楚了,成天暈暈乎乎的,如墜迷霧,如升雲端,雲遮霧罩的。他一直在為一件偶然發生的小事煩惱,不曉得如何處理跟解決。隻因為他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叫李曉的女子,這個女子叫王淩很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