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龍飛於天:青山沈氏
字數:3272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超凡:玄牝之主 !
青山下,田野間,翠綠的稻田在陽光下閃爍,村中炊煙嫋嫋,鳥啼悠悠,很像一幅自然美麗的山水畫卷。
青山沈氏,不僅受到青山村村民的優待,隨著一座座工坊建成,一件件農產品產出,名聲已經在青風鎮開始名傳。
此時的青山腳下,沈氏祖宅處。
阡陌田埂,綠油穀苗,更有清脆的稚童朗讀聲,治愈著在田間辛勤勞動的佃農。
自沈騰接手沈氏族學,承擔起教授一百二十餘小少年的教學工作後,他整個人都變得嚴肅起來。
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雖然這些孩子們都是家中從官方衙行買來的奴籍下人,但他很明白這些孩子以後都是青山沈氏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因此,他每天都兢兢業業地準備第二天的課程,不敢有絲毫懈怠。
此時,他將這些小少年們以及五小隻分為了三個班。七歲以前的為一班,主要學習識字和品德;十歲以前的為二班,除了識字和品德外,還增加了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十一歲以上的為三班,先學習識字和品德,然後教授語文和數學,最後根據每個人的興趣和特長因材施教,讓他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在課堂上,沈騰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講解知識,耐心地解答他們的疑問。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和發現。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沈騰還經常用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例子來講解,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下課後,沈騰也不休息,而是認真批改孩子們的作業,準備明天的課程。他常常忙到深夜,但從不覺得累。因為他知道,隻有自己認真負責,才能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讓沈家的未來更加美好。
晚間,沈騰還要教授沈江河族兄家的三位祖侄識字明理,順便也教習祖宅上不識字的婢女、家丁以及護衛們識字。
因此,沈騰這段時間晚上並未回青山山上的四合院,而是在祖宅青龍大院後院歇息。至於五小隻,則每天傍晚都要辛苦地爬上山去做晚課,直到第二天清晨,做完早課後又要辛苦地下山來讀書。
就在沈騰如火如荼的開展沈氏族學,不知道是哪位大聰明將這消息傳了出去。
起先,祖宅中有家室的下人過來打聽,希望能將家中的小兒送來一起學習,沈騰也沒多想就答應了。
後然,這一消息又不知為何在沈家雇傭的長工、短工和佃農之間傳播開來。
這些為沈家務工的村民得知後,經過商議,推舉了幾位有話語權的人,代表大家向沈騰詢問,是否可以讓他們這些務工人員家中的適齡小孩到沈家來學習,以及沈家收取的束修是多少。
沈騰看到這些幫沈家工作的村民,想想一隻羊是趕兩隻羊也是趕,便同意了他們將家中的適齡小孩送來一起讀書,沈騰特意交代他們不管男童還是女童,沈氏都會接受教學。
至於束修,沈騰本想免除這些人的費用,但想想覺得不妥畢竟這時代有這時代的局限性。於是,決定若他們家的適齡男童學習,每位所需一百枚銅幣也就是一錢作為束修。若家中還有適齡女童,送一人來學習,束修可以減半,送兩位來學習,束修再次減半,依此類推。
沈騰這樣做的主要目的,還是想改變下這時代中重男輕女的偏執思想,提高一下女性在這時代的地位。
等這幾位將沈家三郎的要求回去一說。
第二天,這些在沈家務工的村民都將家中的適齡男童和女童送來沈氏族學啟蒙。
那些並未與沈家有關係,家中卻有小孩的村民,見到今天這些村民將家中不管男女的兒童都抓去了護牆上的沈家,耐不住好奇也就跟上去看了看。
這一下,就真的捅了簍子。
這些人看到別人家的小孩能如此輕鬆的進入沈氏族學學習,於是有幾位膽大的上前尋問入沈氏族學的條件。
沈騰忙著接待在沈家務工的村民家小孩根本沒時間回話,隻能讓人將沈商找來接待這些與沈家沒多大關係的村民。
最後的最後,沈騰耐不住這些與沈氏無關村民的軟硬磨搓,還是將入學沈氏族學的條件說了出來。
沈騰說道:“和沈家無大關聯,也沒在沈家務工的村民。若想講家中孩童送入沈氏族學學習,那每位男童每年的束修需要繳納二千銅幣也就是二貫,若家中能將適齡女童也送來學習,每多一位便可減免四分之一的束修費用。”
由於村中和沈家合作的工坊陸續建成產出,青山村的村民每戶都多多少少有了一些餘錢。
於是,這些村民對沈騰所說的沈氏族學收取的束修費用沒多大意見,二貫對於他們現在來講,咬咬牙節省兩個月就能省出來,再不濟也能將家中的那些小丫頭都送來一起學習。
隨著沈氏族學的消息在村中如風暴般肆虐,姚氏一族的族學沒辦法繼續沉寂。
其實,原本沈氏聯合姚氏在村中修建村學,那十三畝村學用地,其中姚氏提供的三畝用地被姚氏一拖再拖,從而影響了村學的建造進度。姚氏這樣的做法,已經被沈氏以及村中的其餘村戶不喜。
這次,沈氏族學向全村開放,已經開始把姚氏架在了火上炙烤了。
姚氏族學怎麽還能裝傻充愣呢?
姚氏那麵采取的動作不提,繼續說沈騰這邊的沈氏族學。
隨著全村每家家中的男童女童送入沈氏族學,原本隻是用來充當臨時場地的五層高的沈氏祖樓已經無法接納這麽多孩童學習教學了,但是東麵的十畝族學建築還未建造好,沈騰很是苦惱。
除了教學用地的問題,沈騰教授幾百人每天任務也很沉重,還好有趙標這位管理祖宅賬房的賬房先生,以及侄兒沈文兩人,偶爾沒事過來幫忙教教七歲以下的稚童,不然沈騰真的忙不過來,所以教師問題也需要解決。
沈商了解到沈騰目前情況,從還未建造完畢的族產工坊的工作中出來,準備去興安縣衙行買幾位落魄的讀書人或者讀過書的奴籍下人來幫助沈騰教學,順便給沈文和沈武買兩位讀過書和練過武的貼身小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