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成陽城之亂
字數:6285 加入書籤
幽冥之城!
後來,已回到佛夏村居住的大房太太留下了一封書信,說是想回自己的娘家,便與管家不辭而別,再也沒回過佛夏村老宅。
經過陳師爺的多次推算,終於破解了古墓中的那個藏寶耳室的陣法,他們順利的將古墓中的財寶全給運了出來。
有一次二當家在寨子裏閑的實在太無聊,便帶著幾個兄弟下了山,說是要練練老本行。
沒想到被打劫的一方也帶有土槍,雙方開展了激烈的槍戰,在這次槍戰中二當家不幸中了槍。
被剩下的兄弟救回了寨中後沒過多久因傷勢太重去世了。
大少爺就成了土匪窩裏的山寨王,正式娶了三當家為妻,那批財寶也落入了他的手裏。
於是他解散了寨中的土匪,就靠著那些財寶在山上過起了隱居富足的日子來。
夏皓之跟隨他爹娘及爺爺奶奶還有他五伯一家人回到了佛夏家村老宅,幾家人就靠著幾畝薄田過著平淡而安穩的生活。
雖然回到佛夏村後的日子遠不及以前在夏家大院時的錦衣足食,但卻少了幾房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過得倒也舒心了許多。
日子在一天天地過去,皓之也漸漸地長大成了一個半大孩子,與他爹同歲時一樣,總愛去山林裏獨自玩耍。
三少爺也放任他去,農閑時,爺倆還會帶上幹糧,在林子裏一待就是小半個月。
後來夏建國告訴小憐星,他爹帶著他去的就是那個有石麒麟的地方。
皓之在他爹的悉心教導下,也逐漸地學會了各類機關陣法還有醫術。
村裏誰有個頭痛腦熱的都會來夏家找小大夫診治。
隨著外麵時局翻天覆地的變化,夏家的現任家主二老爺帶著家眷也回到了佛夏村老宅。
原來是他的後台炎世子參與了皇子們的皇權鬥爭,最終炎世子支持的二皇子敗在了三、四皇子的合圍之中,炎世子一家也因此受到牽連提前領了盒飯。
二老爺從城主那裏提前得到了風聲,趕緊將在成陽城裏的宅院及家產全部進行了低價變賣,將幾個孫子孫女都送去了冥羽洲與雲澤大陸避難。
二少爺、七少爺歲數大了不願出去折騰,便都跟著二老爺一起回到了老宅。
跟著回來的還有二少爺的幼子與七少爺的兒子。二少爺的幼子因小時候發高燒,燒壞了腦子,做什麽事反應都很遲鈍。
後來與二老爺交好的城主也倒了台,為了避免被新任城主清算,二老爺以夏家家主的身份,將夏家所有的店鋪、田土、夏家大院及他帶回老宅的古董全都列明清單,托了關係全部主動上繳給了新任城主,想以此舉來平安度過一劫。
但讓夏二爺沒有想到的是,他主動的上繳雖躲過了這一劫,卻沒逃過另一劫。
這還得從芑雲國的皇權之爭說起,芑雲國共有五個皇子,自建國以來,芑雲國都有皇子輪流守邊疆的傳統。
芑雲國隻是處於龍蒼大陸邊沿的一個小國,西麵與冥羽洲接壤,南麵是無盡海域,東、北麵則分別與傾安國、赤錦帝國與離炎國三國相連。
所以,芑雲國受到的最大邊境威脅還是在東北方向。
皇子們要守的也正是這東北邊境,但為了防止皇子因長期鎮守邊境,鞏固自己的兵權,進而謀權篡位,就采用每十年一輪換。
鎮守邊境期間不得召,不能帶兵回朝,否則就視同為謀反。
芑雲國的老皇帝早已垂垂老矣,卻仍不肯立下太子來繼位,導致在都城的四個皇子都蠢蠢欲動。
趁著大皇子剛輪換去鎮守邊境,且與赤錦軍的戰事也正膠著。
老皇帝臥病在床,還有可能隨時會駕崩。幾個皇子便各自拉開了陣營,發動了手足相殘之事。
最先敗下陣來投降的是五皇子,五皇子出了局。三皇子與四皇子便結了盟,合力對抗最強對手二皇子。
最終二皇子不敵,也導致了支持他的炎世子一家遭了難。
關於謀反之事,幾個皇子倒也出奇一致,對外都封鎖了消息。
因為此時的大皇子正手握重兵,若他也參與進來,那對他們幾人就幾乎是粘紙板上拍蒼蠅,一拍一個準。
所以等消息傳到大皇子耳裏時,都城裏的局麵基本上已成了定局。
若他此時搬師回朝就等同於謀反,三皇子與四皇子可以聯合大臣們來治他的罪。
再加上與赤錦軍久戰未分勝負,更是不可撤兵。撤兵就等同於將芑雲國的城池讓給了赤錦帝國,隻怕到時等著芑雲國的也就隻有滅國了。
老皇帝被軟禁,其實不軟禁,他整天臥病於床塌上想走也沒那力氣與精神,腦子常犯糊塗,說啥也沒人信他的。
二皇子在交戰時中了一劍當場身亡,五皇子被送進了冷宮,朝政由三皇子、四皇子共同監國。
朝堂上的事兄弟倆秉承著協商一致,和平共處為原則,有商有量,一時半會兒倒也沒發生什麽大的問題。
但具體到了地方上就不一樣了,各座城池裏不僅有權還更有利,誰也不想讓對方占了便宜去。
於是一商量,得了嘞,公平起見,每座城都由雙方各派一名城主去共同管理城務,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所得利益平分。
因此成陽城的前任城主下台後,就同時來了兩位城主,一個城主屬於三皇子陣營的,一個則歸為四皇子麾下。
我們暫且稱三皇子派來的為城主甲,四皇子派來的為城主乙。
二老爺聰明一時,糊塗一世。讓他與幫他找關係的人怎麽都沒想到,成陽城裏居然會來兩位城主,而上繳的財產卻隻給了城主甲,隻因城主乙有事耽擱,晚到任了一個來月。
雖說利益最後終會平分,但二老爺事沒辦周全,讓受了冷落的城主乙心中生了芥蒂。
借著新官上任三把火,燒起來的第一把火裏就有夏家。
夏家做為與前任城主關係交好的餘孽,二老爺、他的幾個堂兄弟及夫人太太都被抓了起來入了大獄,需要交了罰金才能贖人。
說實在的,與前任城主交好,明明就是二房人做出來的事,其他幾房卻跟著受到牽連,真的是太冤了。
但這事還真怪不到城主乙頭上來,人家可沒瞎亂抓人,全是按照當初二老爺上繳的財產清單上,羅列出來的財產歸屬人來抓的,不在清單上的人一個也沒碰。
二老爺當初上繳夏家家產,本就出於私心,但又怕日後其他幾個堂兄弟找他麻煩,鬧分家產。
便擅作主張,在上繳的財產清單上把哪些財產,所屬何人全都寫了上去。
把本該由二房自己承擔之事變成了整個夏家的,為此他還曾為自己的聰明得意了好一陣子。
哪又曾想噩運會來的如此之快。
夏家的那點家產早就被二老爺給折騰光了,又去哪裏湊那麽多銀兩來交贖金呢。
就在三少爺幾兄弟焦頭爛額之際,成陽城裏傳來消息,讓他們拉著板車去領人。
本以為是城主乙動了善念,卻不想除了三少爺他爹稍好一點,他娘、幾個叔伯及叔伯娘早已是奄奄一息,命懸一線了。
原來,在獄中過審時,兄弟幾人才從主審官那裏知道了為何會將他們抓來的原因。
都是七、八十歲年紀的老人家了,哪經受得起這樣的雙重打擊,再加上獄中關押的人實在太多,引發生了疫情。
就都病倒了,在獄中又得不到就治,城主乙聽說出了這樣的事,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想因此惹上命案斷送了自己前程。
見夏家實在又湊不出來那麽多贖金,便讓三少爺他們有多少就交多少,兄弟幾人把錢湊在一起交了,把人用板車拖回了佛夏村老宅。
回來後沒過幾天就都先後去世了,三少爺他爹最終也沒能挺多久,就跟著去了。
兩位城主燒起來的第二把火就是建政績,但在拿什麽來建政績上,兩位城主產生了分歧。
城主甲主張應先發展經濟,讓老百姓看到新政帶來的希望;
而城主乙則堅持應先改變老百姓的傳統觀念,從思想文化上尋找出路。
於是兩張紙令一下,第二把火是今後不能再搞迷信活動了,所有與迷信有關的能改則改,不能改就取締,為此還專門設立了清查府來督辦此事。
第三把火則為大力發展地方經濟,開荒造林,為啥不是種田而是造林呢?
隻因芑雲國的主要經濟來源為香料。
芑雲國國內沒有肥沃的土地與良田,最多的就是連綿不斷的山林,還有野獸。
芑雲國的土壤裏含有一種特殊的礦物質,能促使一種名叫凝香樹的樹木快速生長且粗壯。
而凝香樹就是香料製作的原材料,這樹一身都是寶,汁液經過特殊工藝提煉後,能做成香水或精油。
樹幹及枝幹可以製做成各式散發著淡淡樹香的家具或日常生活用品,而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粉末還能做成香薰。
經濟要想快速得到提升,這便是一條捷徑。
佛夏村變成了向陽村,佛燈鎮變成了天澤鎮,佛聖山成了天澤山。
天澤山上的寺廟也就糟了秧,一群清查隊的人闖進了寺廟裏,把廟裏供奉了上千年的佛像砸了個稀巴爛。
老方丈顫巍巍地上前想要阻止,卻被一名清查隊員給推倒在了牆根處,老方丈又氣又急,胸膛裏一陣血氣翻湧,一口老血就噴了出來。
夏皓之的“皓之”二字是不能再用了,太紮眼,若被人說成,你一平頭老百姓想要那宏圖之誌,拿來作甚?那可就麻煩大了,特別是都城裏才發生了皇權之爭。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夏家的晚輩人就都將名字改了。
按夏家的排名輩份,到夏皓之他們這一輩應為“健”字輩,便按“健”字來改了名,夏皓之成了夏建國,二老爺的傻兒子成了夏建安,五老爺的四子成了夏建業。
七少爺及五少爺家那幾個才幾歲的孩子改後的名字暫且不表,因為他們很快就要上交戶口本,領盒飯去了。
向陽村也開始了開荒造林,為了完成上麵分配下來的造林指標,就荒地不夠,田土來湊,並且大人小孩全都要參去勞動。
這樣一來,用來種糧食的田土就少了。遇到蟲災年頭,想要吃飽飯就更難。
但白天要出體力去幹活,久了誰的身體都吃不消。
於是就去林子裏挖野菜來充饑,野菜沒了就刨樹皮,樹皮也刨的差不多了,就在泥地裏挖鮮米。
鮮米也有好多種叫法,有叫觀音土也有叫白泥或白泥巴的,就是又細又滑又粘的泥土,用來熬成糊或烙成餅吃。
鮮米吃進肚子裏倒是不會餓了,但卻消化不了,肚子就越撐越大,最後就隻能被活活的撐死。
那時村裏因為吃鮮米而被撐死的人還真不在少數,夏家也未能幸免,建安他娘、夏建國的三姐、以及還有建業那兩個幾歲大的弟弟、七少爺及他那個幾歲大的兒子也是因此而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