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字數:3094 加入書籤
明珠誤投!
聖人此話一出,隻見廷上眾人都開始議論紛紛,又見少師劉墉踱步而出,手持笏板,道“臣請奏,不妨待痘疫過去,聖人再加開恩科,如此便可安撫諸位學子。”
王攀聽了此言,隻笑道“劉大人此話,臣卻不敢苟同,如今參選會試的舉子已經報名,若是突然加開恩科,怕是他們會覺得事有不公。”
劉墉便道“凡是舉子,皆為寒窗苦讀之人,所求所想,無非是能有一日登科及第。我朝開科舉,本意就是為了招攬人才,如今行恩並正科,廣納賢才,眾學子感激聖恩還來不及,又怎會心生怨言呢?”
兩人相持不下,汪荃在一旁聽個分明,若正恩科並舉,今年便會有兩名狀元,對沒報名的學子而言,確實是好事一樁,隻是已經報名正科的,難免會因為突然開了恩科,而心生不滿。
太和殿中,聖人卻不發一言,本朝還未有開恩科的先例,欽天監監正晏兆敏在一旁悄覷聖顏,見聖上表情無恙,便輕吐一口氣,道“臣有一言請奏。”
王攀並劉墉便停止爭論,一齊看著他,聖人略微頷首,晏兆敏見了,便穩了穩心神,道“今次痘疫來勢洶洶,先有小皇孫身處險境,後有太子殿下在東宮隔離,如今京中局勢穩定,太子、小皇孫都安然無恙,正是天佑我朝。”
真是拍得一手好馬屁!汪荃在心中暗讚道,又聽晏兆敏道“臣昨晚觀天象,見金木水火土五星齊聚,此乃大吉之兆,聖人若此時大赦天下,開設恩科,正是順天道,合民心之舉!”
此言一出,滿庭皆寂,劉墉、王攀兩人也不再爭執,堂上眾人皆靜侯聖裁,隻聽聖人道“如今看來,卻是天意。”
諸臣隨聲附和,聖人又問晏兆敏“除開設恩科、赦天下,卿還有何提議?”
晏兆敏略一躬身,沉聲道“還可待保章正占吉凶後,行祭天禮。”
聖人點頭,便道“如此,便由欽天監擬定祭天日期,著禮部循舊例操辦,待祭天禮後,大赦天下。”
“微臣遵旨。”嚴秉學同晏兆敏一起道。
聖人又道“自朕即位以來,痘疫兩次霍亂人間,屠戮百姓,朕心憫之。東宮眾人,首當其衝,朕心憂之,夜不能寐。然因太子德重,幸得上蒼垂憐,疫情已趨平穩。”
汪荃在堂下聽了,便知道聖人有意叫太子祭天,又見王攀臉色稍沉,眾臣子拱手,隻聽聖人道“朕自感罪責深重,致天神屢降痘瘟於臣民。”
“傳朕旨意,下罪己詔,以示天神。皇太子煜,代行此次祭天禮。”
太子楊煜聽了,立即出列,行跪拜禮,劉墉在一旁看了,便略微衝他搖了搖頭,太子卻視若不見,執意道“還請父皇收回成命。”
王攀聽了,耳朵略動了動,正準備上前,卻見聖人不置可否,看著太子道“此事不必再議。”便住了嘴。
聖人又同嚴秉學道“至於開恩科一事,還是緩一緩,待京中無患者時,再行定奪。”
嚴秉學便道“微臣謹遵聖諭。”
待朝會散去,王攀剛行出太和殿,便被一年輕公公攔下,隻聽他道“奴才見過尚書大人。”此人正是上次同慧妃稟報的小邵公公。王攀今日見了他,便道“小邵公公,可有什麽事情?”
小邵公公還不清楚前朝發生了何事,此刻見王攀黑著一張臉,料想不是什麽好事,便轉換了語氣,笑道“卻是好事一件,娘娘同太後請了懿旨,邀府上三姑娘兩日後進宮見駕。”
王攀聽了,隻撚須沉默,又聽小邵公公在一旁道“娘娘還說,屆時羅小公爺也會出席,還望二姑娘好好準備。”
王攀點頭,又問道“娘娘這幾日身子可好?”
小邵公公聽了這話,忽然語帶悲傷,道“因著二公子的事,娘娘這幾日愁眉不展,昨夜裏更是哭暈了過去。”
不想這話卻是戳中了王攀的傷心事,道“還請公公告訴娘娘,保重鳳體才是。”兩人又閑話了幾句,王攀見太子同劉墉朝此處走來,便打發了小邵公公,自己一人走開。
隻聽太子同劉墉道“先生,今日父皇要孤行祭天禮,不免有違祖宗禮法,先生為何不曾勸阻。”
劉墉笑道“殿下,你已行冠禮,聖人做這些安排,也是常情。”說罷,又略帶讚賞地看了看眼前的青年。楊煜品行優良,為仁善政,博學多識,確是儲君的不二人選。隻有一點,因他一路過於順遂,遇事未免過於不爭。
太子歎息一聲,又道“睿兒已經痊愈,太子妃也逃過此難,孤已請示父皇,不日太子妃便能回宮,屆時夫人可來宮中探視。”
劉墉便道“謝過殿下。”兩人正說著,卻見梁連興前來,隻聽他道“給太子殿下、少傅大人請安。”
劉墉略點了點頭,便退到了一邊,因他一貫討厭閹豎,故而從不交集,隻聽太子道“公公可有事情?”
梁連興便道“聖人請殿下到乾清宮。”說罷又抬頭看了一眼劉墉,笑著同太子道“有要事相商。”
劉墉見他眼神挑釁,不免心中有些怒火,又因太子在近旁,不好叫他難做,隻好道“臣恭送殿下。”
待太子到了乾清宮,聖人正在批閱奏折,見他來了,便叫人把茶水呈上來,又見梁連興手裏拿著一本名冊,後跟一眾手捧畫軸的內侍。
太子見了便問道“父皇,祭天一事,兒臣還是覺得有些不妥。”聖人聽了,便笑了笑,搖了搖頭,又道“煜兒,朕已說過,此事不必再議。”
梁連興在一旁聽了,便將茶水端至二人近前,又聽聖人道“你身為太子,傳嗣一事,不可輕忽。”
太子聽了這話,便知道了這些畫軸是做什麽的,剛想要拒絕,又聽聖人道“先前你母親在時,凡事都順著你的意,你說不想納妃,朕也不曾逼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