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儒生之毒已入骨
字數:4620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朱元璋左思右想,覺得朱高煜的話十分在理。
儒生對於天下,還真的是半點用不頂。
這讓本就厭惡儒生的朱元璋,想要對其痛下殺手了。
朱高煜卻淡淡一笑,讓皇爺爺莫急。
“皇爺爺,孫兒正在做的,就是這件事啊!”
“不過,皇爺爺是從肉體上殺,孫兒是從精神上殺!”
“若是滿天下都不認可儒生,再也沒有人願意繼續當儒生,儒生滅亡,豈不是自然而然?”
其實。
儒家並不是真的沒用,否則也不會從漢武帝時代就拔出罷黜百家,一直重用到清朝。
不論是漢唐,還是蒙元韃清異族,都在用儒家治理天下,就可以看得出來。
儒家的存在,對天下百姓其實沒什麽用,但對皇帝統治著,很有用!
他們是最好的鼓吹手,能夠吹得皇帝相信,自己是上承天命,是真龍天子。
也能吹得所有百姓,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統治,不論這個統治著,是漢唐正統,還是蠻夷野獸!
朱高煜毫不懷疑,要是倭寇真的占領了中原,這些儒家之人,也會毫不猶豫的倒頭就拜,把東瀛倭寇,吹成華夏正統!
雖然朱高煜已經做了監國皇太孫,將來必定要當上大明皇帝。
但他對有利於自己統治的儒生,還是無比鄙夷,棄若敝履!
‘若是我也要靠這些儒生鼓吹來統治大明,這大明,還是趁早亡了算了!’
‘大不了老子換一個地方,重新起兵,自己打一次江山!’
朱高煜一穿越過來,就有起兵造反的打算,自然不怕真的把這個計劃實施下來。
儒生之毒,早已是粘附在華夏文明骨子裏的惡疾,深入骨髓!
不把這個毒拔出來,華夏就會一直在王朝更替,治亂循環的圈子裏打轉,然後等著有一天,別人堅船利炮打上門來。
要知道。
在大明時代,歐洲已經文藝複興,開始大航海了!
留給朱高煜的時間,並不多。
他既然穿越一場,就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明走上曆史老路!
朱元璋了解朱高煜的計劃後,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他終於知道,大孫子要做的這件事,意義有多重大。
對大明,對整個華夏,有何等意義!
“嘩啦!”
朱元璋推開椅子站起身來,拍了拍朱高煜的肩膀。
“大孫,你放手去做吧!”
“皇爺爺會在背後,一直支持你!”
朱高煜聽了這話,心中十分感動。
他朝朱元璋重重的點頭,眼神中滿是堅定。
“皇爺爺,為了大明,為了我泱泱華夏!”
“這一回,我一定要將高高在上的儒生,踩到淤泥裏去!”
……
秦淮河畔。
梅園。
一眾大儒文人,俱都來到禮部侍郎郭守敬的私人園子,飲酒聚會,慶祝勝利。
“來,幹!”
“哈哈,皇太孫還是太年輕了,竟然想靠著一些泥腿子,跟我們掰手腕。”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劉姓大儒左手摟著一個秦淮畫舫的頭牌美妓,右手端起酒杯,放肆大笑。
眾人沒有覺得他這種行為是失禮,反而認為是文人風流,是一種雅事。
“劉大人不拘小節,年過六旬也依舊風流不減,我等佩服!”
“這回與皇太孫辯論,還得仰仗劉大儒啊!”
眾人望著劉大儒懷中麵色潮紅的美妓,舉杯敬酒,氣氛十分熱烈。
盡管那劉大儒的蒼蒼白發,映襯著美妓不過十五的嬌嫩臉龐,十分刺眼,也不以為意。
而小小年紀的美妓,盡管從小賣身,還要陪這花甲老朽強顏歡笑,心中竟也沒有怨憤,反而隱隱有些得意。
她知道,自己被名聲赫赫的劉大儒看上寵愛,在秦淮河上的知名度,會更上一層樓,說不定有競爭花魁之望。
可是。
她卻從來也不懂,憑什麽一輩子沒有種過一顆糧食,沒有做過一件實事的老朽儒生,能夠終年美食美酒,能夠肆意欺淩她這個豆蔻少女。
被人剝削得賣身,還要感激涕零。
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不事生產的儒生,才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毒瘤!
美妓從小被教育灌輸,被扭曲思想,滿園的儒生們,才是罪魁禍首!
而這些儒生,吃著農夫種出來的糧食,還要對他們極盡貶低,肆意侮辱。
“劉大儒,讓我們在泥腿子麵前辯論,是不是有失身份?”
“我等可是從小讀聖賢書,學聖人言的聖人門徒!”
“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泥腿子,能聽懂我們說的話嗎?”
這個儒生的話,竟引得一陣讚同。
“是啊!”
“皇太孫竟然要讓一群泥腿子來分辨是非對錯,決定誰輸誰贏,真是笑話!”
“他們知道‘對’字怎麽寫嗎!”
眾人哄堂大笑,被這個問題逗得樂不可支。
“要我說,我們之前就該一頭撞在奉天殿外的柱子上,撞他個頭破血流!”
“我就不信,皇太孫還真敢讓我們死在當場!”
“現在要去泥腿子麵前辯論,真是丟盡了我等儒生的臉!”
這話一落,立刻有人反駁。
“你想多了!”
“我算是看出來了,皇太孫就是個冷血的,才不會管我們的死活!”
“他最多等你死了,再假惺惺的抹一下眼淚,裝作悲痛的樣子,挽回名聲。那你可就是白死了!”
雖然眾人都對百姓判斷勝負這一點十分不滿,但能夠爭取到這個條件,也是很艱難才達成的,倒是沒人否認。
畢竟,他們麵對的是皇太孫這個小殺星啊!
“嘿!”
“在百姓麵前辯論,也虧皇太孫想得出來!”
“我看他是病急亂投醫,被我們逼得無路可走,沒辦法才如此說的。到時候輸了,看他怎麽辦!”
眾人繼續嘲諷皇太孫,對他大加貶損。
酒過三巡,眾人樂完,才終於有人,正色起來開口。
“諸位,我們還是好好準備一下,接下來的辯論吧!”
“想想該怎麽說,才能讓哪些泥腿子信服。”
“不如就從君臣父子說起!”
事實已成,在百姓麵前辯論是不可避免的。儒生們也沒有自大到過分,還是提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這場聚會,總算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