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棉花豐收,返航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耕種機械的出現,讓東唐州的開發,再次加速。
    原本大量被困在農田裏的人手,也得以解放出來,去探索開拓,更遠的地盤。
    其中。
    有一夥不願意種田,而是喜歡勘探礦產的人,走得最遠。
    他們穿過重重山林,越過數條河流,來到一處從來沒有大明人涉足的地方。
    “就是這裏了!”
    “皇太孫殿下賜下的地圖裏說,這裏存在巨大的金礦!”
    “我們隻要找到金礦,就發了!”
    “以後不僅子孫後代永遠富貴,還必將成為曆史上的名人!”
    黃金!
    這是最吸引人的寶物。
    而比黃金更吸引人的,則是無盡的黃金,巨大的金山!
    一想到有未開發的金礦,所有人就無比興奮,再疲憊也不感覺累。
    他們在地圖指示的地方,尋找金礦的蹤跡。
    很快,就有四處翻山探索的人,在附近幸運的撿到了一些金礦石。
    拳頭大的狗頭金,接連被發現。
    “金礦!”
    “我找到金礦了!”
    “發了發了,發大財了!”
    “多謝老天爺的眷顧,多謝皇太孫殿下的地圖!”
    “找到金礦,下輩子都不用愁了!”
    狗頭金,就是天然形成的金塊,不用任何提煉,就可以當錢來花。
    狗頭金的發現,意味著附近一定有巨大的金礦存在!
    金礦的發現,在東唐府引起巨大的轟動。
    無數夢想著一夜暴富的大明百姓,紛紛前往淘金,掀起巨大的淘金熱。
    而朱棣聽聞消息後,卻隻是笑著搖頭。
    “去吧去吧!”
    “如今機械化耕種已經展開,不再那麽缺人手,你們願意去挖金子,也是為我大明開拓更多的地盤!”
    淘金的人可能會賺,但朱棣永遠不會輸!
    不論是黃金,還是各種物資,最終都會通過一係列的流轉,成為東唐府,成為朱棣的財富!
    他隻需要穩坐高台,鎮壓四方就好。
    因為朱棣沒有出手阻止,淘金熱也更加浩大,無數百姓向著東唐州的內陸,四麵八方的散開,去探索未知之地。
    而這個時候,東唐府已經開發好的地盤,也迎來了大豐收。
    第一批棉花,終於收獲了!
    望著田間大片大片的雪白,如雲朵落在地麵,朱棣心中愉悅,滿是欣慰。
    “煜兒說的沒錯,東唐州果然適合種植棉花!”
    “這麽多棉花,我們東唐府根本用不完!”
    “終於可以帶著這些棉花,還有東唐府的各種物資,返回大明,反哺本土了!”
    這批棉花的收獲,產量非常大。
    以東唐府如今的人口,可沒辦法消化。
    朱棣當然不會浪費資源,更不會為此縮減棉花的種植,而是啟動計劃已久的方案——將棉花運回大明!
    大明為了支持開拓東唐州,投入十分巨大。
    不僅給人給錢,造船造炮,還了無數支持。
    如今,隨著大量棉花的收獲,也是受賄投入,獲得回報的時候了。
    雖然大明並不缺這一點財富,沒有東唐州的棉花,也不會如何。
    但對朱棣來說,這是他的成績和收獲,是他在父皇和皇太孫麵前長臉的資本。
    更重要的是,隨著棉花收獲,東唐州將正式和大明展開貿易,大量船隊將會不斷來往,加強交流。
    從此,東唐州不再孤懸海外!
    “來人!”
    “迅速組織人手,采摘棉花,並將其曬幹打包好!”
    “然後宣告東唐府全境,即將有大批船隊,帶著棉花返航大明,有想要回大明看一看的,都可以一起乘船!”
    東唐州和大明相隔實在太遠,往來十分不便。
    這段時間,隻有極少了的軍方戰船,返回過大明,傳遞消息,報一聲平安。
    大規模船隊,根本不會動,動一次就是無比巨大安定投入,東唐府如今的資源都在開荒上,根本舍不得投入。
    普通大明百姓,想要返回故土,是不可能的事。
    可如今,隨著大量棉花收獲,可以進行物資貿易,百姓們也終於有機會,搭上順風船,回家看看了。
    “棉花收獲,返航大明!”
    “可以回家看看了?!”
    “太好了!”
    “離開家這麽遠,我都以為要永遠斷絕聯係了,如今終於可以傳遞消息,給家鄉的父母親友,報一聲平安了!”
    無數大明百姓,激動得熱淚盈眶,啼哭不止。
    他們忍著通紅的眼睛,紛紛趕往東唐府,打聽如何上船,如何回家。
    來東唐州的20萬人手,不可能一次性都回去。
    能夠坐上船回去的,隻有幾十分之一!
    除了船隊的水手和護衛,還有一些官方人員,真正能夠坐上船的百姓,是極少數。
    大部分人隻能委托同鄉好友,帶一封信回去,告訴家鄉父母,自己的境況。
    很多在東唐府發了財的人,還想帶著大量錢財,給家鄉父母,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
    對於這一點,大明有專門的考慮。
    不僅幫忙寄送信件,還可以委托寄送錢財。
    隻需要將錢交到東唐府的特定衙門,就可以讓遠在大明的父母親人,領到大筆金錢。
    實際上,船隊並不會大量運輸金銀,隻會記下數字金額。
    那大量的棉花,才是真正的財富!
    等棉花在大明到港之後一賣,換成錢和物資,不是方便得多?
    ……
    棉花的收獲,十分順利。
    有大量土著人的加入,還有各種機械幫忙,摘棉花雖然辛苦,但並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最終,大包大包的棉花,被去籽壓實,運上船隻,儲存在船艙裏。
    隨著登上船的士兵百姓一起,往大明航行而去。
    這一趟海路,比來的時候就順利多了。因為早已熟悉航線,並且沿路還設置好了補給點,對海浪風暴也更加了解。
    所以船隊無比順利,終於返回到了大明。
    他們順著來時的路,逆流進進入長江,往金陵城而去。
    再一次看到長江,再一次看到了,兩岸熟悉的景象,聽到熟悉的鄉音,船上的所有人,都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回來了!”
    “我們終於回來了!”
    “爹,娘!”
    “孩兒出息了,在東唐州發了大財,終於衣錦還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