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歸來的轟動
字數:4563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金陵城外,浦口渡。
這裏本來就是金陵最大的渡口,又隨著水泥路的修建,成為陸地交通樞紐,變得無比繁華。
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人員物資,從浦口經過,南下北上,去往大明的各個地方。
航行在長江上的船隻,浦口渡的人,也見過無數。
但是今天,隨著一支巨大船隊的出現,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快看,船!好多船!”
“這些是……當初遠渡重洋,前往東唐州的船隊!”
“回來了!去東唐州的那些人,終於回來了!”
朝廷招募人手,出海去開拓東唐州,也是一件大事,引得百姓們討論了許久。
不過,大部分對此都並不如何看好,畢竟,那實在太遠太危險了。
可如今,再一次見到來自東唐州的船隊,百姓們就沸騰了,十分渴望知道,他們的情況。
就這樣,在無數人的圍觀下,從東唐州返航的船隊,終於在渡口靠岸。
“啪!”
一連串的腳步聲中,大量回家的百姓,迫不及待的跳下船,跪在地上,親吻家鄉的土地。
他們一個個熱淚盈眶,眼睛紅腫,但神情卻異常興奮。
因為。
他們是來衣錦還鄉的!
當初出海時,他們都是一無所有,甚至快要餓死的貧苦百姓。可現在,他們一個個都是大地主,都是大富豪。
放在大明,都是人上人!
這樣的身份改變,怎能不讓人意氣風發,想要找過往的親朋好友炫耀?
於是。
從東唐州返航的百姓,一進入港口,就引發了巨大的轟動。他們的故事,也迅速傳播開來,引發無數討論。
而當金陵百姓,看到船上卸下大量棉花的時候,更是徹底沸騰。
“我的天!”
“好多棉花,簡直和天上的雲彩一樣,無窮無盡!”
“這些都是東唐州種植出來的?紡紗織布,這得做多少棉衣棉被啊!”
“發了發了!”
“去東唐州的人都發了!”
棉花在大明本土,價值很是高昂,一件棉衣一件是普通百姓家裏,比較貴重的財物了。
此時整個大明王朝的棉花,是極度短缺的。
因為人們的觀念中都把糧食作物作為第一位,棉花產量一直都很低。而從船上卸下來的棉花,卻和山一眼高,哪怕是給金陵城的所有人,都做一身衣服,也綽綽有餘!
這麽多棉花,是多大一筆財富,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夠估算到。
如今這麽龐大數量的棉花運過來,自然是震驚了無數人。
同時,這些棉花被眾商人瘋搶。
“敢問這位大人,這些棉花都是來自東唐州嗎?”
“棉花怎麽賣,是什麽價格?”
“隻要價格合理,我們商號願意大量收購!”
碼頭上,無數精明的商人,立刻意識到了商機的存在,紛紛打探棉花的價格,想要大批量購買。
棉花這東西,極為耐儲存。隻要保存好不進水,放幾個月乃至幾年,半點問題沒有。
而將棉花紡織成紗線棉布,做成棉衣棉被,轉手就是數倍的利潤。
這麽大的生意,精明的商人當然不會放過。
而船上的官員,早就得到朱棣的命令,直接以比市價還低不少的價格,大批放出棉花,將其全部小銷售出去。
在東唐州,棉花的種植成本可比大明本土低多了!
而且,這麽大批量的出貨,肯定會衝擊棉花的價格,還不如直接降價出貨,早點賣掉,好購買其他物資。
“什麽?”
“價格這麽低!”
“要要要!我都要!”
“先給我來三千斤,錢貨現場交付!”
“待我檢查一下棉花的質量,要是沒問題,我回頭還會購買更多!”
金陵的商人,都十分有實力,購買棉花動輒幾千斤上萬斤。
他們有的是渠道,將這些棉花加工生產,銷售出去。
可即便是這樣,船上的棉花也絲毫不見少。
賣完一批,當即又運下來一批補充。無數的棉花,幾乎將整個碼頭,染成一片雪白。。
……
大明,皇宮。
城外的碼頭還在大賣棉花,而攜帶朱棣信件的文官,已經快速進宮,來找皇太孫殿下上奏了。
“臣拜見陛下,拜見皇太孫殿下!”
“奉燕王殿下之命,攜帶書信文件,將關於東唐州的一切,上奏殿下!”
文官見到大殿中的監國太孫朱高煜,還有皇帝朱元璋都在,不由神情一震,恭敬大禮參拜。
朝廷對東唐州投入這麽多,當然不可能不關心。
更何況,坐鎮東唐州的還是朱棣,皇太孫朱高煜的親爹,洪武大帝的親兒子!
在得知大規模船隊返航後,朱高煜就去將朱元璋請到皇宮,準備和他一起,聽聽東唐州的事。
“我父王如何?”
“身體可好,在東唐州可還適應?”
“東唐州的一切,都還順利吧?可有遇到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
朱高煜連連發問,對東唐州和朱棣的情況,十分關心。
而朱元璋也坐在一邊,全神貫注,想要聽到第一手情報。
“快說說!”
“老四遠渡重洋,為的大明開疆拓土,快說說他的情況!”
文官見此,不敢怠慢,將東唐州的一切,向兩人細細講來。
“陛下,皇太孫殿下!”
“燕王殿下在東唐州一切順利,身體安康,並無大礙。”
“東唐州的發展,也極為順利,各方麵都有極大收獲!”
然後,這位文官就從頭開始,講述朱棣到達東唐州後,怎麽建立城池,怎麽開荒種地,怎麽管理土著,怎麽種植棉花……
一直說到最近棉花獲得大豐收,全部采摘後,運送回來,要進行雙邊貿易
朱高煜和朱元璋聽得目不轉睛,心中驚歎不已,對朱棣在東唐州的行動,很是滿意。
這麽短的時間,就有如此成果,有些出乎兩人的預料。
就算他們親自過去,也不過如此了。
“老四做的很不錯!”
“當初選他去東唐州,算是做對了!”
朱元璋滿是欣慰,無比感慨的說道。
他的眼角,卻有水光滿溢,一閃即逝。
朱棣再怎麽說,也是他不斷親兒子啊!遠渡重洋去東唐州,朱元璋怎麽可能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