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對自己的錢袋子動手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朱高煜兩人就商業稅收的問題,又閑談了許久。
    兩人都知道,這才是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才是百姓們過上好日子的根源!
    而要做到這一點,新的經濟財政,也是重中之重。
    “皇爺爺,經濟和財政,是分不開的東西。”
    “我這一套理論,是指導國家經濟運行的根本原理,需要好生思考。”
    “事關重大,我也提前說給您聽,讓您把好關!”
    朱高煜喝了口茶,繼續之前的話題。
    朱元璋也豎起耳朵,聽得無比認真。
    他將一整套的經濟理論詳細的展開說明了之後,並最後歸納總結。
    “隻有知道了國家的整體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那麽便能夠知曉當年應該發行多少的紙幣。真正從源頭控製避免通貨膨脹的發生。”
    “很顯然,現在的戶部並沒有應該有的預算規劃,在很長的時間裏一直都是維持舊例,按照往年的定額,不管這一年具體發生了什麽情況,經濟運行的具體情況事件,都是按照一個事先擬定的標準不變。”
    “因此在過去的許多年裏,有的年份國庫裏麵的糧食堆積如山,乃致於糧食腐爛。”
    “而有的年份因為漕道堵塞,導致朝廷需要付出超過所運糧食的價值成本來維持。現實和計劃的差距太大,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失誤。”
    “這也是我必須要把財政權,從戶部拆分出來的原因!”
    朱元璋連連點頭,他知道,這些都是發生過的事實。
    當年他掌權的時候,就屢次因為這樣的事,對戶部官員不滿,換了一批又一批的尚書侍郎。
    可惜。
    大明的官員,都是從同樣的教育裏出來的,想法都差不多。
    最終不管怎麽換,都會發生類似的事,讓他十分無奈。
    而如今,將財政司獨立出來,專門監管調控,就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除非新選的財政司部長,是個貪官,故意弄出損失好貪墨!
    那樣的話,就別怪他朱元璋的屠刀,又要見血了。
    朱高煜不知道,皇爺爺還在心裏想著怎麽監督貪官,繼續往下說。
    “現在的國家財政製度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做到財政統一和公私分明。”
    “大明六部,雖然名義上是戶部掌管天下錢糧,但是實際上戶部之外的另外五部也都有著自己的財政收入。戶部與其餘五部在財政劃分上麵多有交錯混雜。”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朝廷與宮廷的開銷也是相互混合,這樣就會給財政預算規劃帶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因為宮廷開支是不在財政規劃之內的。”
    “所以,以後的財政司,不僅要監管國庫,還得把皇家內庫的支出,也納入進來。”
    “如此,才能真正讓財政權利用完善!”
    朱高煜為了國家大局,是狠得起心對自己動手的。
    皇家內庫,就是獨屬於皇帝的私人錢袋子。
    什麽宮殿翻修,賞賜大臣,納妃選秀……
    這些活動都是走內庫支出,皇帝想怎麽來就怎麽來,一切都看個人意願。
    就算皇家內庫沒錢了,還可以直接開口找國庫借。當然借了之後,肯定是不還的。
    你見過那個掌管國庫的戶部尚書,敢找皇帝要錢?
    所以曆史上,經常有國庫空得能跑老鼠,但皇帝自家卻富得流油,整天酒池肉林,奢靡浪費,甚至不惜萬金,去找道士煉丹求長生的。
    這樣的皇帝,無疑是昏庸之輩!
    而另一方麵,曆史上也經常見到,因為國家財政困難,皇帝掏空自家內庫補貼國庫。
    以至於宮中皇後嬪妃的待遇,一降再降,讓堂堂皇後都要親自紡紗織布,做衣服穿!
    當然。
    這樣的皇帝皇後,無疑是最賢明的君主,萬世楷模。
    比如早期的唐太宗,和長孫皇後。
    又比如,早期的洪武大帝和馬皇後。
    但這畢竟是違背人性的,不可能長久。
    沒有那個皇帝,會一直忍受自己和皇後嬪妃的日子,過的艱苦。國家困難堅持一時還可以。
    等情況好起來了,就會奢侈回來,反手從國庫中大掏特掏!
    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如此。
    而曆史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馬皇後死後,也改變了一貫的節儉,隻是他貧農出身,不懂得酒池肉林的奢靡罷了。
    否則很可能,他也一樣晚節不保!
    朱高煜要做的,就是防範這一點。
    隻要將皇室內庫也納入財政部監管範圍,該花的花,不該花的堅決不花,可以一定程度抑製後世掌權者,肆意妄為,大興土木。
    也算是給後世的皇帝,帶上各鐐銬,讓他們別太離譜吧。
    畢竟。
    朱高煜對老朱家的基因,可沒有多放心。
    後麵的正德皇帝,嘉靖皇帝,實在鬧得太過分,太丟臉,他都不想承認這也是朱元璋的後代。
    早點給他們套上繩子,也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朱元璋聽完這些,也不由點頭。
    “好大孫,現在是你監國,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是你自己要控製皇家內庫,主動交出監管之權,皇爺爺就不勸你了。”
    “咱相信,你肯定不是奢豪無度之人,咱老朱家的家風,就是崇尚節儉!”
    “這個政策,能夠避免敗家子胡來,是很好的。”
    朱元璋對此很是支持,沒有半點不滿。
    他很清楚,甚至肉眼都可以看得見。
    在他這一輩,還有他前麵的幾個兒子,都是比較節儉,不好浮華的。
    給個大餅,也能啃得很香。
    可到了朱允炆這個孫輩,就完全走樣了。
    每頓飯都必須有魚有肉,有菜有湯不說,還不肯吃完,浪費糧食!
    這在朱元璋看來,是極為不好的。
    要不是顧忌朱允炆的父親,太子朱標死得早,他早就開口訓斥了。如今也隻能眼不見心不煩,根本不想理會朱允炆。
    有了朱高煜這個好大孫之後,更是早就把朱允炆忘在腦後。
    朱允炆是這樣,誰敢保證後麵從下小錦衣玉食長大的皇子,不會如此?
    不!
    他們必定會“朱門酒肉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