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財政的收支亂象
字數:4159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朱高煜主動提及了皇家內庫,並對自己的錢袋子做了約束,讓朱元璋更是滿意。
對別人很不算什麽,對自己狠,才是真正的狠人!
他相信,自己這個好大孫,一定不會為了個人享受,而胡亂揮霍大明的財富。
“好大孫,你繼續說!”
“還有什麽想法,盡管提出來。”
“大明的財政,正是要從頭整頓一番才好!”
財政這東西,不提不知道,一提嚇一跳。
經過朱高煜一番講解,他才知道其中到底存在多少問題,不好好改正,以後必出大亂子!
朱高煜也沒有客氣,便繼續開口。
“皇爺爺,我設立財政司,正是為此。”
“要讓財政司承擔起一個國家財政收入,支出的預算規劃作用。真正意義上做到國家財政收入、支出統一,國庫天子內庫公私分明。”
“以後大明的所有財政大權,不管是戶部也好其他六部也罷,乃至下麵的郡縣,也都要如此。”
“所有的稅收,一切的支出,都要從財政司的賬上走。”
“不允許百官縣令,沒有財政司的批文,亂動一個大子!”
財權的重要性,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強調。
掌握了財政,才掌握了百官,掌握大明的全部。
自古以來,官府有兩個弊病,最為嚴重一個是橫征暴斂,加征賦稅,一個是奢靡浪費,貪汙火耗。
用文雅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官府從百姓手裏征稅的時候,恨不得掏空百姓的血液骨髓,說是抽骨吸髓絲毫不為過。
條件最艱苦的百姓,去交糧稅的時候,必須得把糧食曬得幹幹的,不能有半點沙子水分,然後再將裝糧食的框鬥,堆出一個高高的尖子。
然後衙門會有一個腳力最大的衙役,一腳踹上去,將上麵的糧食都踢灑了,然後重新讓百姓堆滿。
落在地上的糧食,就都歸衙門和稅吏所有。
這就叫‘淋尖踢鬥’!
所以,每一處官府收稅,百姓們就恨死他們一次。
可輪到百姓遇到災害,幹旱洪水啥的,需要官府救濟的時候,情況就又反過來了。
別說吃飽吃好了,救災的糧食,不給你參上沙子麩皮,稀得能照鏡子,就是咄咄怪事!
而這種情況,早已成為官府的傳統,上上下下沆瀣一氣,沒人敢揭開這個蓋子。
朱高煜當初從錦衣衛口中聽到這樣的事之時,氣的好幾天沒吃下飯。
而且不僅如此。
若是輪到官府出資興修水利道路,或者某種用不到的奇觀建築,花錢則是大把大把,不知耗費多少糧餉,甚至還得要求當地的士紳地主,跟著出錢出糧。
這些工程,真的花了那麽多錢糧嗎?
反正結果是,水利道路都是豆腐渣,修的馬馬虎虎,時不時的還容易出點事故。
但相關的官員和材料的商人,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滿肚子油脂。
再追究一下,就會發現,所謂的商人,不過是某些官員的大侄子小舅子,妥妥的白手套。
收錢和花錢,差別大到天上去。
因為收上來的,最終都會通過種種手段,流入他們的私人口袋!
沒辦法。
誰讓官字兩張口,所有的道理和王法,都掌握在當官的手裏。
俗話說的好,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
麵對強大的官府,百姓根本沒有絲毫說話的餘地,隻能被肆意搜刮,然後成為轉移代價的犧牲品。
地方上如此,放到了朝廷上,也差不多。
掌握財政權的部門,都將裏麵的錢財當成自家小金庫,當成衙門主官的私人錢袋子,想用就伸手掏,不夠就想辦法從百姓手裏擠!
而如今組建財政司,統合財政大權,就是要把這樣的情況,徹底杜絕!
朱元璋更是對這種情況,了解深刻。
畢竟。
當初他還是貧農的時候,就被官府這麽欺負過。
“好大孫,將地方官府的財政權,也一起收起來,咱沒意見,你做的好!”
“滿天下的百姓,也都會鼓掌叫好!”
“不過,將六部的財政權也都剝離的話,朝廷中怕是會有不小的反對。”
朱元璋聽完之後,很快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這麽做相當於同時剝奪了朝廷六部的權柄,用以加強財政司的權柄。
六部必然會強烈反對,並且想辦法證明國家的財政收入全部集中於財政司之手,對於六部衙門的政事運轉有多麽不便、給朝廷以及天下百姓造成了多大的麻煩。
甚至不止是六部和朝堂。
財政司的建立,不僅會將朝廷的財政收支監管起來,對下麵的地方官,更是直接剝奪了他們肆意妄為的根本依仗。
他們不跳起來才怪!
可以說,財政司要建立,絕對不是簡單小事,更不是一句愛話就可以解決。
會在整個大明,掀起滔天議論!
這一次,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大明官場都會站出來反對,成為朱高煜的敵人。
朱高煜想要推動財政司的建立,必須一人擋下所有朝臣百官的壓力,沒有任何一個盟友。
如果對此不能有效的應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而且這事也不能通過皇權來強製執行,所以是非常麻煩的。
“好大孫,你要動他們的錢袋子,等於是動他們的命根子!”
“輕舉妄動的話,要是政策推行不下去,恐怕有損自己的威望。”
“要不要皇爺爺我出麵,幫你站站台?”
朱元璋滿是關切的詢問,對朱高煜是一挺到底。
他就不信,有他親自出麵的情況下,朝臣們還敢繼續為難他這個好大孫,真以為他老了,就拿不動刀了?!
朱高煜感受到了皇爺爺的關愛之意,卻隻是淡淡一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慕言。
“皇爺爺的話,我早就考慮過了。”
“財政之權,的確和百官的命根子沒什麽兩樣,一旦要動,很多人那麽是拚死,也要站出來反對。”
“我早就預料到,會是何等為難的局麵。”
“不過,我若是不以收攏財政權起頭,而是從別的地方開始入手,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