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完成財政集權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大明內部,在轟轟烈烈的推廣普及教育,而外部的變化也沒有停滯。
草原上。
藍玉隻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徹底的將蒙元地區全部攻占,將所有有抵抗力量的蒙古部落全部擊敗。
什麽黃金部族,更是徹底成了過去式,一個都不存在了。
以前草原人還以成吉思汗的子孫為榮,現在這個身份卻成了催命符,敢自稱黃金血脈,很快就會被大明的軍隊找上門,送他下去和祖宗成吉思汗相聚。
整個草原,都迅速安寧下來,納入了大明的統治。
當這個消息傳回京城,放在朝堂上討論的時候,兵部尚書十分得意,大聲宣讀著藍玉的奏報。
“殿下,就是這樣!”
“藍玉將軍已經完成了殿下交代的所有戰略目標,但依舊駐紮在草原上,震懾四方。”
“是讓藍玉將軍繼續坐鎮,還是調他回京,都由殿下一言而決!”
藍玉打了大勝仗,取得了巨大戰果,兵部尚書與有榮焉,臉色變得十分光彩。
這讓其他五部的尚書感覺非常的鬱悶,神色不豫,,一個個的都撇著嘴。
原本他們以為,這是一場很漫長的戰爭,沒個月,甚至打上兩三年,都不可能輕易結束。
畢竟草原那麽廣闊,擊敗敵人容易,但鎮壓住整片草原卻很難。
哪知藍玉謀略出眾,第一時間就全殲了瓦剌部落的主力,然後以瓦剌首領的人頭,嚇得草原人聞風喪膽,在短時間內就結束了戰鬥。
當初在長期戰爭的壓力下,朝廷不得不進入戰時狀態,讓將財政之權都交了出來,方便統合後勤。
沒想到現在大明打蒙古居然如此的輕鬆,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進入什麽戰時狀態,舉國上下沒有人有任何緊張,總的來說就非常輕鬆的將對方滅了。
於是,諸多大臣開始上奏,想要自己的回財政大權了。
“殿下,藍玉將軍立下大功,揚我大明國威,當予以重賞!”
“既然戰爭結束,戰時狀態也該解除了。各部的財政之權,是不是也該還回來?”
朱高煜早就計劃好了今天,當然不會讓群臣如願。
他麵色淡然,波瀾不驚,仿佛不覺得之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一樣。
“財政大權?”
“將財政統一管理,不是挺好的嗎?這是給你們減輕了負擔,不需要再處理那麽多繁雜的事情了。”
“而且,以後大明還要對什麽地方征戰,或者是修建鐵路之類的大計劃,也需要財政支持。”
“將財政都獨立出來,才更好管理,更方便行事啊!”
“本殿下看,這件事就不用再議了,繼續如此行事吧,以後大明的財政,由單獨的人手處理,親自對本殿下負責!”
朱高煜直接拍板,否決了群臣的想法,將財政權全部捏在手裏,不會再交出去了。
群臣也領悟了他的意思,麵色頓時難看。
他們這才反應,原來皇太孫殿下早有謀劃,要對各部的財政權進行剝離!
而且,借助瓦剌之戰造成了既定事實,根本不容群臣更改。
他們這個時候想要反對,重新拿回財政權,就不可能了。
皇太孫是監國掌權者,他要拿捏財政,根本反對不了,就連大明律都不支持他們。
於是,群臣隻能啞巴吃黃連一樣,咽下這枚苦果,默認這個事實了。
朱高煜收攏財政權的事,也就此做成。
……
而另一邊。
在大明普及教育的計劃,也順利推行了下去。
各地教育學堂的建設,速度飛快,一座座全新的校舍,拔地而起,鋪陳開來。
朱高煜更是提早為他們準備好了當老師的人選,讓第一批天工學院畢業的學生,去學堂教書。
為了鼓勵他們,朱高煜還特地下令,在各地教育學堂任教兩年之後,考績合格的,可以直接授予官職!
當然不是什麽高官,而隻是八品九品的末流小官,比起七品縣令,要差一個大檔次。
但不管怎麽說,大小也是個官了,改變了出身戶籍,從普通農戶將人,變成了官宦之身。
這讓追求上進的天工學院學生,萬分欣喜,激動異常。
“我們不用科舉考進士,竟然也能當官?!”
“太好了!別說教書兩年了,就算是五年十年也值啊!”
“隻要成了官身,我們的兒孫後代都可以受益,從下讀書識字,將來參加科舉,再也不用像我們父母祖輩一樣,在土裏刨食了!”
“皇太孫殿下英明!”
眾人都非常的激動,知道這是一個好出路。
他們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教不識字的百姓認識簡單的文字,學會簡單的書寫,然後是一些常識和紀律。
又不是非要學得這麽樣,通過科舉考試,才能算成績。
哪怕是在天工學院沒讀過幾年書的人,也可以順利完成。
於是,大量天工學院的畢業生,都加入了進來,成為了新鮮出爐的教師,為大明培養人才。
朱高煜得知情況之後,很是高興。
“很好!”
“這樣一來,大明的人才培養,也算是上了規模了,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廣泛了。”
“將來必然是人人讀書識字,到處都是人才!”
在朱高煜的推動下,大明的教育事業紅紅火火,十分興旺。
最上麵有原本的科舉那一套私塾,縣學,太學,專門培養官員。
中間天工學院,進行科學教育,培養各種工科人才和科研人才,將來出科學家和工程師,幫助大明實現工業化改變。
下麵的教育學堂,則是掃盲和職業及教育,足以讓普通大明百姓,擺脫文盲,成為合格的工人。
如此三管齊下,以後無論大明怎麽發展,都不會缺少人用了。
等這一批先進工人培養出來,大明的各種建設計劃,也會加速不少,甚至連兵源軍隊,也會跟著收益,提升質量。
而這,也標誌著大明已經從小農經濟的農業時代,徹底轉型,逐步邁入工業時代的大門了。
大明借此,也可以徹底擺脫封建時代的曆史周期規律,真正開始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