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天子親臨

字數:4353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既然你們都是我大明的父母官,也知道父母兩個字是什麽意思。朕也不為難你們,朕隻要百姓安康,別的事情該如何就如何!”
    再度定下基調之後,朱高煜又才看向群臣。
    “工部尚書何在?”
    “臣劉旭在。”
    工部尚書立馬上前一步,他心裏麵早就知道自己會被皇帝看重,工部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但作為臣子,他是一個不字都不敢說。
    不是不敢,而是不知道該怎麽說。
    哪怕是明初,工部尚書,也真的不懂工部。他會管人,但並不懂水利。在大明,懂水利的都是幹才,大部分人的本事都不俗,故而官職做不大。
    技術型人才跟官僚本質上不一樣,再加上自古以來的重農抑商,看輕工匠。
    別說是工部尚書不懂水利,整個工部懂水利的都不少。
    “工部當中的水利人才,朕全都要了,你把他們調撥到京師,越來越好。”
    “臣領命。”
    劉旭連忙點頭,正要離去的時候,又聽到了兩個字。
    “等等。”
    “臣在。”
    劉旭連忙低頭。
    “朕要工部負責整個淮西的重建,無論是百姓的屋舍,還是別的,都要工部一力承擔。人力的話,以淮西百姓為主,工匠從京師調撥。現在是六月,朕要你在十月之前,讓所有人都從行軍帳篷,窩棚裏麵搬遷到屋子裏麵,你可有把握?”
    “臣有。”
    劉旭瞬間冷汗直流,他不敢說自己沒把握,一個字都不敢。
    “人力物力,你要多少,戶部便調撥多少,銀子該省的地方可以省,該花的地方也要花。”
    朱高煜淡淡說道“我大明現在不缺錢。”
    “臣明白。”
    劉旭連連點頭,麵對朱高煜的時候,仍舊是壓力極大。
    一時間,他都不知道是自己的壓力太大,要是皇帝的氣場太足。
    淮河上,無數戰艦穿行。這些隨著大明開國之後便封存下來的戰艦雖然斑駁,但在水手的操控下,卻在淮河的各個支流上麵飛速穿行。
    而在河邊,村落附近,時常會有拖家帶口的人在高處求救。
    數日過去,水位已經逐漸退散,百姓麵黃肌瘦的上船,第一件事情便是用清水洗手洗臉,隨後才能吃上一個饢餅。
    倒不是朱高煜沒錢,苛待百姓。
    而是百姓在大水當中雖然幸存,身體機能下降,不能一次吃太多,也要消毒,注意安全。
    大明沒有太多酒精,但至少可以用肥皂以及幹淨的水洗手。
    這就夠了。
    朱高煜也在船上,相對於岸邊,這裏很安全。
    “下船,上岸。”
    朱高煜吩咐,身邊的人卻是一臉苦相。
    雖然現在朱高煜是皇帝,可還有太上皇,太太上皇,以及太後。
    朱高煜北上賑災無人阻止,朱元璋更是大笑著說就該這樣。
    但該有的擔心,還是有的。
    “陛下,這次出來前說好的。”
    劉旭苦苦相勸“這一次受災的三個府,十八個縣,您要是一個接一個的去看,不知道要多久。”
    “那正好,你想天天早起去朝會?有那個時間,還不如花點心思,多做點事。水泥調集的怎麽樣了?”
    劉旭不敢貶低朝會,隻能轉移話題道“回稟陛下,水泥已經調集完畢,隻要等大水退卻,就能立刻開始清理淤泥,修築堤壩,修繕河道。”
    朱高煜點了點頭“具體受災百姓統計的如何了?”
    “統計不出來,但三個府十八個縣,受災百姓接近三十萬。這還是許多縣都在淮北,大部分村落並未被洪災影響。”
    淮西地理位置,不是行政單位。許多縣,府都在淮河兩岸,甚至山區。淮河兩岸也並非全部都是平原,也有丘陵。
    十八個縣看似受災嚴重,但也隻有半數人受到影響。
    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你的數據是按照人口推算的?”
    “回稟陛下,是戶部送來的數字。”
    劉旭直接甩鍋,讓戶部背鍋。
    自己一個工部尚書,哪裏知道受災地區有多少人啊。
    “行,那就上岸。”
    朱高煜還是選擇上岸,在船上很安全,不會出現疫病,更不會出現餓殍遍地的景象。
    這是朱元璋吩咐的,雖然朱元璋並未想過真正阻止朱高煜做某些事情。但這樣的吩咐,還是一種勸說,表明態度。
    朱高煜真的要去做,千裏之外的朱元璋朱棣父子根本管不了。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更別說朱高煜是皇帝。
    “陛下。”
    朱高煜直接不理會,他要看到大明最真實的模樣,而不是上報。
    他很清楚,自己沒有時間十八個縣一個個去,但至少要心中有數,知道大概。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打著旗號的官船在河麵上就是指路明燈,朱高煜方才下船,就看到了官員迎接。
    若是往常,他倒是會罵上一頓。
    但現在,他倒是有些問題要問“百姓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除了還無法找到的百姓,淮安府下的縣百姓都已經撤離到了安全地帶。”
    “安全的話,百姓呢?帶著朕去看看。”
    朱高煜一開口,那官員傻眼,忍不住抬頭看向朱高煜身後的趙旭以及李芳。
    可惜趙旭裝作沒看見,李芳則是淡淡道“陛下有令,你便盡管帶路。”
    “臣,臣明白。”
    那縣令這才起身,顫顫巍巍的帶路,介紹著此地淮安府的情況。
    淮安地處淮河中遊,是靠著京杭大運河變得富庶,也是因為京杭大運河沒落而沒落。
    眼下他是重鎮,稅賦可以匹敵蘇州揚州。
    隻可惜,一場大水讓毫無準備的淮安府變成澤國,無數百姓受災。
    天災之下,並無任何人可以幸免。
    哪怕是官員,也是在夜半聽到鍾聲的時候,才發現漲水了。
    “府縣還好,有人值守,也有新立起來的城牆。府縣之外的村鎮受損嚴重,洪水卷走不少人畜,損失極大。”
    “百姓賑濟做得如何了?過去沒糧食,朕不怪罪你們,現在有糧食了,朕要一個答案。”
    “回稟陛下,已經開始按照陛下說得,以工代賑。先養民三日,再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