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進入災區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數日饑餓,彷徨,恐懼,將人摧殘的不成樣子。朱高煜的到來並未讓老百姓什麽觸動,他們許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見到的人是大明皇帝,甚至連縣太爺這樣的父母官,他們都不認識。
    他們隻是麻木的聽話,吃三天飽飯,第一天幹稀對半,第二天幹的,第三天有肉。
    第四天就要幹活兒。
    這樣的安排無人有異議,他們甚至連罵娘的力氣都沒有。
    所有人都很餓,但大明賑災給什麽,人就吃什麽,這倒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畢竟負責賑災的不是地方官府,而是來自於京師的軍隊。
    一個縣令帶著主簿縣尉在碼頭上麵迎接,等著來自於京師的官員抵達。
    隻不過他們盡皆哭喪著一張臉,此番大雨傾盆不算什麽,在他們的為官履曆上麵隻不過一筆。
    但這一次朝廷派來的官員負責監督也就罷了,朝廷不放心下麵的人做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就他們也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吏做事。
    但知道是一回事情,派人來一個縣接一個縣的審查,那就是另外一碼事。
    說好聽是審查,說不好聽就是督查,作為天子使者,來監督的。
    這讓許多官吏叫苦不迭,大明開國到現在,官吏的本質還是沒有變化的。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貪官汙吏。
    尤其是天災,許多數據都可以憑空消失,上下其手的機會也多了許多。
    對貪官汙吏來說,錢財隻有進了自己口袋,才算是錢財,若是沒有進,那都是假的。
    “來了來了!”
    一群人腹誹的時候,打著官船旗幟船隻越來越近。
    “下官恭迎大人,寒素之地,沒有什麽好招待的,還請大人恕罪。”
    幾個官員熱情迎接,船上麵的官員下來之後,便道“接旨吧。”
    “好好好。”
    幾個官員連連點頭,在碼頭邊上聽完了聖旨。
    傳旨的小太監臉色並不好,許是暈船的緣故,臉色慘白。
    隻不過他沒時間休息,放下一個官員留守監督行事之後,便奔赴下一個地方,不得絲毫空閑。
    “敢問大人。”
    臨末,等天使走了之後,幾個當地官員這才叫苦“陛下撥了多少錢糧,前麵送來的,現在花了七七八八。”
    “錢糧?”
    那官員像是聽到了笑話一樣,精明強幹的臉上露出笑容“陛下最不缺的就是錢糧,此番救災,要多少就有多少。不過錢糧,未必有砍掉的腦袋多,諸位還是多想想自己。”
    “錢糧隨後就到,砍腦袋的刀斧手已經到了。”
    聽著來人赤裸裸的威脅,官員們隻是俯首領命。
    半晌後,主簿沉聲道“那幾個穿著草鞋蓑衣的,一看就是錦衣衛,錦衣衛都來了,誰要是敢伸手,必死無疑。”
    “以前賬本呢?”另一個官員低語,他焦急的很。
    他是縣令,主管一縣,一旦涉及到錦衣衛調查,那便必死。
    “大水漫灌,哪還有府庫裏麵的糧食,賬冊。現在先好好救災,免得日後清算。當今聖上頗為仁慈,名聲極好,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對,做好了再說。往日朝廷注意不到咱們,那是大明太大了,大事太多。眼下一場暴雨,直叫我們這些人暴露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現在多做一點事情,也算是將功補過。做好了,興許還能升遷。”
    “行了,那位爺就在碼頭上,趕緊讓五軍都督府的人去把那位大爺接走。他不是要巡視嗎?正好讓他看看臨時的百姓居所。”
    “行。”
    一群人便各司其職,紛紛跑路。
    他們心中清楚,大明上下最不缺的就是做事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了,立馬有人替換。
    如今是開國,大明的權威鼎盛,被說是一個小小縣令,就算是胡惟庸,也是殺了就殺了。
    巡使很快便在軍士護衛下抵達了居民區,城中處處泥濘,軍士正在清理。
    他們雖然沒什麽家國情懷,卻也知道陛下說的那句話——今天救得是別人的爹娘,明日便是你的。
    誰也不知道明天跟意外究竟是誰先到來,但有一件事情,人人卻都是知道的。
    大明的話,若是不遵守,會死人。
    軍官們所說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反而不算什麽。
    軍士根本聽不懂大道理,他們隻知道這樣做,或許有一天能夠幫到自己的家人,這就夠了。
    “軍士現在情緒怎麽樣?”巡使奉命而來,最先關心的並非是百姓,而是軍隊。百姓不會出大問題,但軍隊若是出了問題,那麻煩就大了。
    “一切皆好,此處吃得好,住的雖然差了一點,但也比尋常人家好一些。更重要的是俸祿高,待遇好。”
    軍官說著便笑了,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既然無事,那就讓他們盡快開始災後重建,陛下沒在京師看著你我,他也在淮安府。”
    “末將明白。”
    那軍官睜大眼睛,他們是第一批抵達災區的軍隊,自然不知道後麵的安排。
    畢竟朱高煜自己想要北上,都不容易。
    等到說服群臣的時候,軍隊已經出發,巡視的官員也隨之出發。
    “現在還缺什麽?”
    巡使問道。
    “回稟大人,最缺的就是糧食,本地糧食在大水當中損失極大,現在田地裏麵的莊稼也都活不成了,今年隻怕全都要靠朝廷賑濟了。”
    主簿趕緊上前說道。
    巡使隻是道“朝廷賑濟隻能管一時,現在六月,大水退卻之後補種土豆跟紅薯,也算是口糧的一部分。
    “朝廷正在從各地調撥源源不斷的物資,現在運輸而來的隻是其中不大的一部分。等到日後更多物資運輸而來,就再也不缺吃的。”
    “但這隻能解決燃眉之急,陛下雖然能夠養災民一時,但卻不能養一世。以工代賑,以及陛下說得搶種,都是手段。為的就是讓百姓手裏麵多一些錢糧,讓他們有事可做。”
    話說到這個地步,主簿自然知道對方的意思。
    天子要的是搶種,什麽以工代賑,以及朝廷派發糧食,都被他直接忽視。
    他不信皇帝會如此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