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治水
字數:3883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淮河水滔滔,其內黃沙漫漫。自從黃河改道淮河以來,大量黃沙便湧入淮河,在淮河下遊形成了大片衝擊平原。
這並非是好事,而是壞事。
隨著大量泥沙到來,淮河的河床迅速被抬高,帶來的壞處十分明顯。
原本淮河就容易出現水患,這是江南之地時常暴雨帶來的惡果。
黃河帶來的海量的泥沙,更是加巨了此事。
朱高煜垂首思索,一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黃河的泥沙。
後世黃河已經離開淮河,再度改道,淮河的情況好轉。
但那是差不多八百年後的事情。
“主子萬歲爺可是在想這如何治沙?”李芳心領神會,早就知道朱高煜想要什麽,此刻在問,實際上也有一些想法。
作為奴仆,他很清楚朱高煜的想法,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腦袋裏麵有無數奇思妙想,本事有超出常人。
加上皇帝身份,他很容易就能做好一件事情。
唯獨治沙,大明也好,往前的曆朝曆代,沒有一個做到。
甚至元朝的滅亡便是因為治理黃河。
莫道黃河一隻眼,敢叫天下反。
大明不是大元,朱高煜也不是傻子。
他當然知道治理黃河的難處,所以他並不準備大規模的征召勞役,而是準備花錢招募百姓。
安排足夠多的醫生,保證他們的夥食,用軍隊護衛,盡可能的保證每個人的生命安全。
“治沙無非疏,堵,以及撈。”
朱高煜侃侃而談“黃河當中泥沙巨多,眼下最重要的是分段築造堤壩,截留河水,修繕水利設施,清泥沙。”
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是一點都不簡單。數十萬的人力,以及物力,在這個時代稍有不慎就會變成災難。
朱高煜一點也不相信手下官員的節操,除了監督之外,他還找了工匠,水利專家,便是避免出現問題。
絕大多數的官員跟地方士紳地主聽到朱高煜的宣言之後,他們看著堆積如山的物資發呆,對皇帝想要整治黃河,感到吃驚。
水利專家們最先開口“陛下,整治黃河是大工程,可能要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持續不斷的投入,才會有一點結果。”
朱高煜毫不意外“時間不算什麽,這些物資足夠支付一年的所需。未來十年所需的物資,朕也能一一調撥。錢不是問題,時間更不是問題,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你們是否做好了準備。”
“未來數年,數十年內,你們都會在長江淮河黃河流域為疏通河道。很長一段時間內,你們都無法陪在老婆孩子身邊。”
大工程從來都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現在大明鐵路正在建設,那也是以平原地區為主。
大明還沒有儲備在山區修建鐵路的技術。
這樣一來,無論是工匠,還是這些水利專家,一旦去了黃河沿岸,一年能夠回家一次就算不錯了。
若是將回家期限定為完工,可能年內,他們都無法回家。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陛下,我不怕!”
此言一出,有人動搖,也有人不怕“我沒老婆孩子。”
“會有的,現在新修鐵路,若是你把家安在京師,等年後部分工程告一段落的時候。你也該結婚生子了,到時候回家就近了。”
朱高煜瘋狂畫餅,鐵路在修,但是否能夠讓他們享受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黃河現在是航道,聯通運河,沒有跨黃河的大橋。
更別說此刻的黃河也是地上河,很長一段都在大地之上。
黃河兩岸的百姓紛紛高築堤壩,盼著一河相望得的鄰居在大水來臨的時候被淹沒。
大水宣泄始終需要一個方向,能是別人,那就最不好不要是自己。
“陛下,臣可以不回家。”
那個懂水利的官員搖頭道“臣的父親,便一輩子都在修繕水渠,故而臣也知道一點。”
“此前陛下送來的法子是將河道寬度人為控製,避免在彎道淤積太多泥沙。通過水的速度,在夏天盡可能的增加泄沙的區域,在枯水期的時候關閉水庫,出動百姓將這些彎道的泥沙挖走一部分。”
他娓娓道來,的確是深入研究夠如何治理黃河。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陛下所言的種樹。”
“若是陝北地區盡是草木,想來黃河也不至於如此渾濁。興許有那麽一日,黃河能夠變清澈。”
朱高煜隻是一笑,這是必然的,現在的人雖然看不到黃河變得清澈,但自己見過。
“那就這樣做。”
朱高煜吩咐,左右人欣然領命。
這些工匠以及水利官員來的雖然晚,但他們更早的時候便做了計劃,現在需要的是是地考察,盡可能快的做出方案。
方案從小到大,最成為全局。
大明牽扯進來的人也從數百人,到數萬人不等。
官員,百姓急匆匆的清理城外的淤泥,城外空蕩蕩的田野倒是什麽都不用做,還得等幾日,更多的人力,牲口到來之後,田地才會被重新開墾,搶種。
日子便這樣一日接著一日的過了下去,朱高煜行走了數個縣,總算略微滿意。
“在淮安府這麽久,終於有好消息了,還沒有好消息的話,隻怕是朝廷問詢,催促的消息還能多一些。”
朱高煜苦中作樂,身為皇帝,有權利的同時也有義務。
他不斷調兵遣將,讓朝廷詬病不已。
畢竟皇帝親自賑災,在哪朝那代,都不是一個會被士人支持的舉動。倒不是皇帝出行花費太大,而是皇帝一旦出城,看到的東西多了,就不好騙了。
說到底,皇帝是權利平衡後的產物,朱高煜的權利來自於大明萬民,萬民的代表就是士紳。
“他們督促也沒用,戶部正在加緊轉運物資,工部則是在大興土木。至少今年受災,除了被水淹死的,得病死的。現在還沒有一個人因為饑餓活活餓死,這就是陛下的功勞。”
朱高煜隻是搖頭,這算哪門子功勞?
是個人都應該有同情心,而不是鐵石心腸,見死不救。
“陛下,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