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加官進爵(五)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福公公氣沉丹田,大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國之儲君,國本所係,朕自登基以來,未嚐不反複忖度,晝夜思之。昔者諸子或年少未更世事,或勇毅而欠沉穩,或聰慧而乏仁厚,朕雖心懷期許,卻不忍輕忽神器之重,輕易托之,故虛儲位以待其成。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曆風雨磨礪,方辨良玉精金。今觀楚珺,品行純良,秉節持重,才思敏捷,謙恭有禮,其德、其才、其行,皆堪為表率。朕深信,以其之賢,可擔儲君之重,不負社稷蒼生。故朕今昭告天下,正式冊立皇子楚珺為大楚太子。
    皇太子須承朕之社稷重托,懷仁厚以撫黎民,秉剛明以斷是非,護大楚江山永固,國泰民安,萬世太平!
    欽此!
    ”
    聖旨還未念完,二皇子便感覺一陣天旋地轉,腿腳一軟,猛地向後歪過去。站在他身後的那位官員反應不慢,見情況不對,趕緊衝上去扶住他,這才沒有讓他在這麽多人麵前鬧出笑話,貽笑大方。
    這番動靜自然引起了陛下的注意,他好奇地往那邊看了一眼,發現是那個混小子,眉頭一皺,又趕緊把視線轉回來。
    大皇子則一臉淡然地接過聖旨,然後鄭重其事地開口保證:“謝父皇隆恩!兒臣定恪守本分,以仁厚之心待臣民,以勤勉之態理國政,竭盡所能,輔佐父皇,不負父皇期許。”
    陛下很滿意,笑意吟吟地抬起手臂:“嗯,平身。”
    待太子站起身,下麵的文武百官立即跪倒在地,齊聲高喊:“伏惟陛下,睿斷如神,立儲以固國本;太子殿下,仁明睿智,承祧而順天心。臣等生逢聖朝,沐陛下教誨之德,蒙殿下知遇之恩,定效犬馬之勞,銜環以報。從今日起,臣等誓守臣節,唯陛下與殿下之命是從,以磐石之忠輔佐陛下、殿下,竭盡所能,上安社稷,下撫黎元,共安天下!”
    太子沉聲高喊:“諸位皆是我大楚肱骨之臣,我亦期待與諸位同舟共濟,以仁心施政,以公道處事,治國安邦,濟世安民,共築太平盛世!眾卿平身!”
    眾臣工再次磕頭:“謝殿下恩典!謝陛下隆恩!”然後依次站起。
    等眾人全部站定,陛下再次開口道:“該罰的罰了,該封的也封了,過去的事情也該讓它過去了,接下來,大家便要沉下心來,團結一致前看了。”
    這話說的很直白,陛下就是要明確無誤地告訴大家:一,楚昭、楚宗寶,以及那些黨羽們皆已蓋棺定論,今後無需再提;二,這些案子結束了,大家再也不用糾結了,更不用再擔心了,事情已到此為止,今後大家隻管遵紀守法、勤政愛民,當個好官便是。
    果然,聽了這話後,一些沒犯過法,但曾經給楚昭送過禮、拍過馬屁,甚至是表過忠心的官吏們當即大鬆一口氣。
    陛下繼續說道:“朕最後再提醒大家一下,這個教訓很慘重,大家一定要充分吸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日後一定要勤勤懇懇、本本分分,如果再發現有貪腐墮落、結黨營私、禍亂朝綱之舉,必定從嚴從重處理,絕不姑息。諸位聽明白了嗎?”
    眾朝臣立即齊聲回答:“臣明白了。”
    “嗯。”陛下點了點頭,然後看向福公公,輕聲吩咐:“退朝吧。”
    福公公立即走上前去,大喊:“退朝!”
    文武百官立即跪倒,山呼:“恭送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話音一落,一直等候在廣場外的太監們立即抬起鑾駕,小跑著趕到禦案前。福公公則立馬返回陛下身邊,扶起他,登上鑾駕,離開廣場。
    等陛下的身影完全消失,文武百官這才站起身,然後麵麵相覷,看著其他人的反應。片刻後,便突然看到一個矯健身影“噌”地衝出隊列,如風一般衝上台階。見此情形,大家便也“嗡”得一下立即行動起來,爭先恐後地朝太子圍過去。
    率先衝到太子麵前的不等站穩便著急忙慌地抱住拳頭,搶先開口:“恭喜殿下,賀喜殿下,臣董有為給殿下......”不等他說完,另一個人便已插嘴:“臣楊俊恭喜殿下,殿下才華橫溢、宅心仁厚,獲封太子乃實至名歸,亦是大楚之幸,......”
    李元吉則半點沒有跟過去跟他們搶風頭的意思,而是趕緊轉過身尋找父親的身影,找到後拔腿就跑,如離弦之箭一般直衝過去。在距離父親幾步開外時便激動地大喊:“哈哈,爹,看到沒,還是我猜的準吧,果然是......”
    見孩子蹦蹦跳跳,沒個正行,而且還不分場合,口無遮攔,李大人氣的不行,立即猛咳了一下,然後板起臉,豎起眉,給了他一個淩厲、嚴肅的眼神。
    李元吉趕緊閉上嘴巴,守住腳步,然後四平八穩地走到父親身前,規規矩矩地拱了拱手,喊道:“爹。”不過那嘴角卻是無論如何也收不住了,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李大人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責備道:“得意忘形,心浮氣躁,回去後再抄一篇《禮記》。”
    這下,李元吉是真笑不出來了,臉上的笑容直接僵在當場,然後苦著臉道:“爹,您這就有點過分了吧。”
    “過分什麽?”李大人依然沒有好臉色,“都多大個人了,還不分場合,不知輕重,這樣下去還得了,你......”
    李大人正說著,前麵卻突然傳來一個不以為然的聲音:“怎麽不分場合了?怎麽不知輕重了?我覺得好得很,而且我讚成元吉的觀點,你就是有點過分了,不,不是有點,是很過分。”
    李元吉心裏一喜,立即轉過身去,興高采烈地拱手:“哈哈,胡伯伯好。”
    胡懷安開心地走到李元吉身前,寵溺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樂嗬嗬地稱讚道:“嗯,好樣的。”
    李大人皺著眉道:“你啊,別誇了,再誇,他的尾巴就要翹到天上去了。”
    胡大人立即針鋒相對道:“我就要誇,這麽好的孩子,誇一下能怎麽著。你呀,我知道,就是想把孩子培養成你這樣的,因循守舊,食古不化的老頑固,對吧。告訴你,沒門,我第一個反對。”說著突然露出一臉的壞笑,“你可別忘了,人家現在可是‘靖西將軍’,你是什麽,芝麻大小的官而已,也好意思對將軍發號施令?”
    “你......”李大人本來想出言反駁,可想了想後還是放棄了。
    最後麵這句話李元吉是絕對不敢苟同的,不過,前麵那句他還是覺得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又不敢明說,隻得“嘿嘿”一笑,表示支持。
    李大人一聽,當即又賞了他一記犀利的眼神。
    李元吉趕緊轉移話題:“哈哈,胡伯伯,恭喜,吏部尚書欸,聽著就威風。”他這話確實所言不虛,吏部尚書總領全國官吏的選授、勳封、考課,影響力不言而喻,所以老百姓皆稱其是“六部之首”,真說威風,剩下的幾個尚書還真差了一個等級。
    胡大人大驚,趕緊壓低聲音:“臭小子,小聲點,小聲點。”
    李大人則精神一振,趕緊出言嘲諷:“為什麽要小聲點,這又不是什麽丟人的事。而且你剛才不是誇的很起勁嗎?怎麽?不誇了?又改反對了?”
    胡大人沒接話,而是壓著聲音說道:“我覺得啊,我這個尚書,可能是沾了這小子的光。”說著伸手指了指著李元吉。
    李元吉並不這麽認為,立即反駁道:“怎麽可能?陛下又不知道您與我的關係。”
    胡大人回答:“怎麽不知道?別忘了,殿下,哦,現在是太子,太子可是知道的。”
    李元吉這才想起來,上次太子登門做客時,確實碰見過胡伯伯,知道兩家的關係。
    李大人接口道:“是又怎麽樣,老丈人沾女婿的光,合情合理,你呀,不要多想,更不要覺得心裏有疙瘩。”
    “什麽?我多想?我心裏有疙瘩?”胡大人立即擺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你哪知眼睛看到我多想了,哪知眼睛看到我心裏有疙瘩了,你以為我是你啊,老頑固,我家孩子出息,我開心還來不及呢。”說著又忍不住拍了拍李元吉的肩膀,樂得都合不攏嘴了,“哈哈,中午來我家吃飯,這個消息你自己說給文秀聽,哈哈,我都想不到那孩子知道後會有多開心。對了,還有你那兩個不成器的哥哥,也說給他們聽聽,好羞羞他們,讓他們長長誌氣。”
    李大人眉頭一皺:“去你家幹什麽?馬上就要成婚了,成何體統?”
    胡大人一臉的不以為意:“還不承認自己是老頑固,我都不覺得有問題,你有什麽可杞人憂天的?”
    李大人無話可說了,最後隻得叮囑李元吉:“早點回來。”
    李元吉開心壞了,立即答應下來:“好勒!”
    李大人暗暗一歎,也不再說什麽,其實他說的成婚就是個托辭,他的真實意圖也是想盡快帶孩子回去,然後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說與夫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