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華夏科幻電影的第一步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A+A-




    “喂!喂!高曉芳?”
    “喂!我是高曉芳,你是……張偉?你想幹什麽?”
    “我要跟阿莉說話,她在哪?”
    “這我哪知道,她又不是我媳婦,你打她電話的啊!”
    “我打了,沒人接!”
    “那我就不清楚了……”
    “不清楚,你怎麽會不清楚,你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你敢說馮浩那家夥不是你介紹給阿莉的?
    你們究竟還瞞了我多少事情?
    啊!說話啊,她在哪?!”
    “你衝我吼什麽,張偉,你自己的媳婦在哪你不知道?
    我算是看出來了,你就是一個沒用到極點的懦夫!
    阿莉聯係馮浩是為了誰伱不知道?”
    ……
    空曠的教室裏,幹巴巴的男聲尖利而又刺耳,一聽就是在蹩腳地模仿著女聲說話。
    而與之相對的,是另一個焦躁且急切的語調,在場所有人幾乎都能聽出,他言語中那快要抑製不住的憤怒。
    “好!”
    趁著對話雙方停下來歇口氣的時候,王皓帶頭鼓起了掌,並且笑著對黃壘說道:
    “黃老師,你的台詞節奏真是太棒了,無論是輕重、停頓還是情感,都完美無瑕,不愧是表演係的班主任。”
    黃壘微微一笑,既沒有很嘚瑟,也沒有謙虛的否認。
    演員這個職業就是這樣,是不是真的有水平,一開口就能知道了。
    很顯然,王皓找到黃壘來出演《活埋》的主角,這步棋算是走對了。
    要知道,這部電影的原作主演可是瑞安·雷諾茲,一個征服了寡姐的男人。
    也正是憑借著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他獲得了第25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男演員提名,那演技確實是沒得說。
    而如今的黃壘,還沒有被綜藝節目所禍害,成為未來的那個“神算子”,正是一個中年演員演技最為巔峰的時候。
    通過這次的劇本圍讀,對於黃壘的演技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後,王皓的信心就更足了。
    隨著劇本圍讀的圓滿結束,拍攝進度自然又往前進了一大步。
    一切似乎都已經各就各位,就等著導演發號施令了。
    於是在這種緊張、期待且又忐忑的心情中,王皓終於發出了正式通知:開拍!
    2005年5月7日,星期六,晴,【宜】:開工。
    上京青年電影製片廠的某個中等攝影棚裏,導演王皓、主演黃壘、道具兼副導演張揚、攝影李魁……甚至就連王皓的小舅陸國濤這位製片人,都已經陸續到齊了。
    為了《活埋》這部電影的第一場戲,各組人員都按照分配好的任務,匆匆忙碌了起來。
    道具組根據分鏡頭腳本和製片計劃卡開始布景,攝影、燈光和錄音組將自己的設備開箱搬出來,化妝師給主演上裝……
    因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影廠員工的緣故,這些人行動起來熟門熟路,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
    至於那些新人,在邊上搭把手,同時跟著學習,也同樣沒閑著。
    一切準備就位,就等演員上場了。
    黃壘當然早已經到了,畢竟是老演員,這點敬業精神他還是有的。
    不過即便他來了,也不能立刻就拍。
    正規電影的拍攝製作,都是有標準流程的,這也是電影工業化的一部分。
    依照這種標準流程,電影的拍攝大致可以分為五步,分別是走位、調光、試音、排練,然後才是正式的拍攝。
    光是這其中的第一步走位,就十分重要。
    為什麽?
    因為王皓他們如今拍電影,用的還都是膠片機,更方便的數字攝影機此刻根本就沒有普及開來。
    而使用膠片機拍攝時,雖然也有數碼監視器,但那個影像,和最終在銀幕上所呈現出來的影像相比,清晰度估計隻有百分之一不到,顏色的準確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計,隻有大致的黑白二色。
    在這種情況下,構圖、定焦、光效這些,完全就是未知的。
    無論是攝影、燈光這些工作人員,還是演員、導演,都所知甚少。
    主創們隻知道自己負責的那部分效果:攝影知道構圖運動,燈光能大致預測光效,導演也知道表演的效果如何。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膠片在衝洗之後,最終所呈現出來的完整影像,究竟是什麽樣的。
    所有的成果完全都得仰仗於工作人員和導演的技術,像後世那種牽條狗就能坐在監視器前當導演的情況,如今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富裕到舍得浪費膠片和精力,不然就得在拍攝之前,盡量把該做的工作都做到位。
    這也就是為啥走位、排練這些步驟在膠片攝影時代會至關重要的原因。
    隻有演員在攝影、燈光等工作人員的麵前,大致把這場戲粗略地過一遍,確定了移動範圍和路線、方向,攝影師才能拉著卷尺,根據表演區域來確定機位、景別和運鏡方法。
    也隻有確定了鏡頭的焦點、焦距和高低位置等參數,燈光師才好確定表演區域的光位擺放,精確地控製光量和光比。
    以上這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稍微有點不對,最終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災難性的。
    所以早期的演員,要比很多新時代的演員更加敬業和努力,同時也更加專業。
    因為在沒有數字攝影機,無法實時觀看拍攝效果,反複回放的時代。
    演員的每一次失誤,那就是在實打實的浪費金錢,其所帶來的壓力自然就可想而知,非逼著演員提高業務能力不可。
    除非你大牌到能夠無視這些浪費的金錢,或者是豪氣到帶資進組,否則就得被導演罵個狗血淋頭。
    好在王皓的這個劇組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黃壘本身就是老演員了,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十分專業,即便是張揚和李魁這種生手,在青影廠老員工的幫助下,也幹得有模有樣。
    而隨著演員的就位,燈光、攝影、美術和收音的吊杆員自然也都圍了過來。
    得益於《活埋》場景簡單到隻有一個棺材的地步,表演區域的確定還是十分簡單的。
    簡單到攝影助理都不需要根據演員的走位在地上貼上膠布做記號。
    當然啦,就算是這方麵省略了,該完成的工作也不能少。
    王皓以最高標準要求著在場的所有人。
    他知道,自己等人的身上,寄托著華夏科幻電影的未來,這個項目,隻許成功,不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