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順利的開始

字數:3691   加入書籤

A+A-




    黑暗、寂靜、無聲……
    短暫壓抑之後,是一點點由微弱到急催的呼吸聲。
    這呼吸聲越來越大,且越來越急促,仿佛濃重的黑暗化為了沉重的幕布,壓在人的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最終,伴隨著一個深呼吸,以及突然響起的劇烈咳嗽和幹嘔聲,一道火光在黑暗中一閃而逝……
    “不錯,這個收音效果還可以!”
    攝影棚裏,王皓放下頭上的耳機,對著不遠處正高舉著話筒吊杆的錄音師點了點頭。
    作為對演員台詞功底的絕對信任,王皓他們自然是決定在拍攝過程中現場收音。
    因此剛剛他們也試著錄了一段,而這一幕,也正是電影開頭的那一小段。
    “黃老師,感覺如何?”
    王皓又關心地衝著主演問了一句,黃壘躺在棺材裏,剛從劇情中抽離出來,此刻點了點頭,表示完全沒有問題。
    本來這一段畫麵全黑,鏡頭裏漆黑一片,完全沒有演員出境,但黃壘還是主動要求躺進了棺材裏,配合著收音員一起對設備進行調試和檢查。
    演員能有這種自覺性,身為導演的王皓自然是大為讚賞。
    “既然錄音沒問題,那就準備開始吧,化妝組,過來給演員補補妝!”
    青影廠分配的化妝師趕緊過來為黃壘擦去頭頂因為流汗而糊掉的妝容,然後重新打上粉底,塗抹上灰塵,同時整理著他嘴中的布條。
    而跟焦員也是立刻跑過來,最後一次拉起皮尺測量演員與鏡頭的距離,確保焦距的正確無誤,以防止攝影機的焦點在運動中不能及時對準,導致畫麵模糊不清。
    一切都是那麽的有條不紊,仿佛演練過無數遍一樣。
    “好了好了,人員清場!”副導演一聲大喊:“各組準備!”
    長長的話筒支到了演員的頭頂,攝影師抗著攝影機趴在了黃壘的腿上,鏡頭直接抵向了他的那張大臉。
    場記走了過來,將場記板放在鏡頭麵前,板子上寫著《心迷宮——活埋》第一場,第一鏡,第一條。
    伴隨著王皓的一聲“打板!”,隻聽得“啪”的一聲輕響,攝影機緩緩轉動了起來。
    一切的開始依舊還是黑暗、寂靜與沉悶……
    而在這種沉悶中,又仿佛蘊藏著某種特殊地鬼怪,隱匿於黑暗裏,發出微弱的動靜,偷偷窺探著鏡頭外的人們,讓人忍不住產生一種名為“恐懼”的情緒,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直到“哢嚓,哢嚓”的鋼輪摩擦聲響起,打火機亮起了忽明忽暗的火光,一雙驚恐的眼睛出現在鏡頭裏,所有人才齊齊鬆了一口氣。
    火焰在他被緊緊捆綁的雙手中搖曳,肮髒的布條讓他無法高聲呼喊,劇烈的掙紮所導致的,也隻是沉悶的木板敲擊聲。
    隨著鏡頭的後撤拉遠,這一切的一切都勾勒出了一個具體的場景,那就是這個倒黴的男人,似乎是正被關在某個密閉的狹小空間裏。
    “卡!”
    導演的喊聲適時響起,王皓從為了防止反光而罩著監視器的黑布下麵探出頭來,對著場地中央的攝影和錄音喊道:
    “表演沒問題,攝影和聲音怎麽樣?”
    “導演,攝影沒問題!”
    “導演,聲音沒問題!”
    王皓聞言站起身來,沉默了片刻,在所有人緊張的注視下,最終咧嘴一笑,大聲喊道:“好,這個鏡頭過了,下一條!”
    所有人都鼓起了掌,這幾分鍾的一個長鏡頭,能夠一次就過,無不說明他們之前的那麽長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就是屬於勞動的喜悅。
    而且即便是不迷信,能夠第一條就順順利利,大家也都認為這是個好兆頭。
    可惜這種喜悅也隻是極為短暫的,開機後的每一秒,他們都是在與時間賽跑。
    王皓的命令在繼續,依照著分鏡頭腳本,攝影組的人開始搬動攝影機,調整機位。
    李魁親自掌機,兩條從大褲衩子裏伸出的大毛腿,叉在黃壘的身邊,控製著鏡頭,和收音的話筒一齊俯視著他。
    “《活埋》第一場,第一鏡,第二條,開始!”
    “啪!”
    膠片繼續緩慢地轉動著,王皓坐在監視器後麵,表情依舊嚴肅著,雙眼也一眨不眨地盯著監視器,內心卻並不像剛剛那麽緊張了。
    都說一回生二回熟,最艱難的第一步都已經跨過去了,接下來他也隻能撒著歡地狂奔向前,無法回頭了。
    現場在王皓的監視下,就這樣以極其絲滑的程度向前推進著,所有人都像是上滿了潤滑油的齒輪,待在自己該待的位置上,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切都是那麽流暢,這也給予了所有人不一樣的感受。
    演員順著劇情,演得酣暢淋漓,一遍就過,仿佛深深陷入了進去。
    工作人員也都很是輕鬆,對於自己的任務成竹在胸,現在該做什麽,下一步該做什麽,完全無需他人提醒。
    都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一刻他們才終於明白,一個劇組能夠擁有一個好的導演,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幸運。
    是的,《活埋》劇組能夠以這種效率運轉下去,完全就得益於導演王皓那做到極致的準備工作。
    他和李魁所做的那冊分鏡頭腳本當中,已經都明確標注了需要的布光效果,攝影機的擺放位置,以及具體的運鏡方式。
    而且關鍵是這些東西言之而有物,都是王皓利用金手指,在大量參考了《活埋》和《箱子》這兩部原作的拍攝手法後設計出來的,並非是憑空臆想。
    因此現場的工作人員在初期的嚐試後,就發現他們完全可以相信導演的分鏡頭腳本,根本就不需要現場再進行分析。
    如此一來,隻要作為主演的黃壘不出問題,他們一天的拍攝進度,就抵得上其他劇組的三、四天。
    如此快的速度,即便是那些青影廠借調過來的技術人員,也不禁對王皓的導演水平讚歎不已。
    要知道,他們曾經合作過的知名導演也有不少,可是像王皓這樣,高效到仿佛像是一台機器的,那也是絕無僅有。
    或許也就隻有一向以速度而聞名的香江劇組,才能和他比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