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剪輯的要求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A+A-




    對於甲方爸爸所提出來的要求,收了錢的剪輯師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在會議上果斷表示會盡快完成電影的初剪。
    而像後期其他的配音和作曲工作,那得等到剪輯那邊在完成初剪之後,和王皓一起把第一版的精剪剪出來,才能根據視頻樣本進行設計。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也能根據影片的大致風格,整理對應的聲音素材和構思作曲。
    如此一環套著一環,從粗剪、精剪、調色、特效、合成、配音、作曲到最後的成片,急是急不來的。
    好在《活埋》這部電影的特效全部用的道具,這倒是能夠節省不少後期製作的時間。
    等到將後續工作都安排布置下去後,王皓又專門跑了一趟電影頻道,向小舅這個製片人匯報了一下電影的製作進度,順便再根據進度,將剩下的製片款提了一部分出來。
    “行,這個你去做就是了,等電影弄好了,我再聯係人舉行看片會,隻要片子沒問題,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宣傳工作了。”
    陸國濤一邊說著,一邊在請款單上簽了字,然後將其遞給王皓。
    “電視電影還要宣傳,不是直接放的嗎?”
    王皓接過單子,同時好奇地問了一句。
    “一般來說,電視電影是直接播放,不需要宣傳的,不過你拍這電影不是為了求名嗎?
    真要這麽做,就算這電影拍得再好,誰又會專門去了解導演是誰呢?所以總得為你宣傳宣傳不是。
    而且關鍵是我們台裏自己就有宣傳渠道,到時候你配合著上幾個節目就行了。”
    “那沒問題!”
    有這種好事,王皓自然是滿口答應,在和小舅溝通了一番後,領著後期製作經費,他又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學校裏,開始陪著剪輯師一起對電影進行剪輯。
    關於電影的剪輯,王皓前世其實懂得並不多,畢竟這也算是專業技能了。
    不過他今生的這副軀體畢竟是在京影導演係係統地學習了四年,其記憶倒是都完整地留給了他。
    借助著這些記憶,王皓雖然沒有真正上過手,但也對電影剪輯有了不少的了解。
    一般來說,剪輯的步驟最開始就是處理素材,也就是根據導演所畫的分鏡頭腳本,還有整部影片的風格、立意和基調,來對電影畫麵進行粗略的取舍、刪減、排列、組合。
    畢竟一部電影不可能完全按照分鏡頭腳本來拍,有時候為了以防萬一,導演會拍攝許多看似無用的“廢鏡”,或是多保一條。
    所以很多電影的實際拍攝畫麵,往往是上映畫麵的兩、三倍,乃至是四、五倍。
    而這個時候,為了滿足合適的片長要求,就要對多餘的一些畫麵進行取舍。
    在這一步上,王皓所拍攝的內容,就讓負責剪輯的趙安老師吃了一驚。
    因為王皓所拍攝的“廢片”,很少很少,而他拍攝的內容,可用度卻很高很高。
    這就好像他早已將劇本和分鏡頭腳本中的內容轉化成了腦海中的畫麵,並且還串聯了起來,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
    否則他不可能有這麽大的把握,隻拍攝這一些內容,而且還拍得這麽精準。
    這種特殊的本領,讓趙安在剪輯時,忍不住大為感慨,要是他王皓能早生個十年,即便是當不了大導演,也絕對是一名頂尖的攝影師。
    畢竟在膠片時代,這種精準的拍攝能力,不知道能節約多少成本和膠片。
    像好萊塢,因為資金充足,配片比一般是在1:20左右,國內的導演要節省一點,但很多也都有1:10~15。
    然而王皓的膠片配片比卻能達到驚人的1:4,這種精準地掌控力,根本就不像個新手。
    隻可惜如今數字攝影技術日新月異,以後拍片,導演都能通過監視器實時觀看鏡頭畫麵,甚至還能重播回放,這種節約膠片的能力,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對此王皓倒是毫不在意,他的未來隻會更加璀璨,些許優勢,沒了就沒了吧。
    而在處理完畫麵素材之後,他們就開始了粗剪。
    在這一步,剪輯師要根據劇本和分鏡頭腳本,將剛剛確定下來的素材進行重新排序。
    排序的方式不同,剪輯的內容不同,所能營造的氛圍,講述的故事,也就大不一樣。
    所以這也就要求拍攝最開始的劇本一定要完善且詳細,隻有這樣,剪輯師才能以一種最好的方式敘述故事。
    否則,就隻能任由剪輯師或是導演自行發揮了。
    在這一點上,王皓做的也不錯,因此他們粗剪的速度也很快,可以說是遠超趙安所參與過的其他項目。
    隻不過這種異常飛快的推進速度,也到此為止了。
    在確定完所選片段和鏡頭序列後,整部電影已經初見雛形。
    此時他們要做的,就是根據粗編的比例、結構與節奏,對其進行升華。
    這一步,就被稱之為“精剪”。
    精剪的要點,是不再關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輯其細節,加強並鞏固初剪確定的節奏和結構,為影片做一次瘦身和精煉。
    所以這一次,又要刪除不少的電影片段。
    而此時的抉擇就很艱難了,到底刪掉哪些?留下哪些?
    這讓王皓十分的糾結。
    畢竟作為導演,這些都是他的心血,他自然是恨不得每一幀畫麵都能保留下來。
    可電影的時長就隻有那麽一些……
    因為這個,王皓和趙安的意見分歧,就不可避免的多了起來,甚至還時常為此發生爭執。
    就比如有些鏡頭的銜接,趙安就建議直接采用黑鏡和音效來表現出那種陷入黑暗之中的絕望和恐懼。
    但這卻被王皓拒絕了,因為他考慮到他們的這部作品是電視電影,播放的載體是電視機而不是大銀幕。
    而在電視上,這種畫麵的表現力就會削弱很多,遠不如在電影院裏麵對著黑暗來得有衝擊力。
    這個理由倒是成功說服了趙安,隻不過這種有關於剪輯的爭論,卻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