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丞相來信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薑陽早早等在驛道上,想要一睹趙雲的風采。
    趙雲的樣貌,小書童的記憶裏自然是有的,隻是那畢竟不是親眼所見。
    不多時,一隊漢軍士兵緩緩行來,軍容嚴整。
    領頭戰將騎著一匹渾身雪白的戰馬,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身穿白袍、手持銀槍,威風凜凜。
    不是趙雲是誰?
    他雖已年過半百,但歲月似乎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跡,眼神依舊犀利如鷹。
    薑陽仿佛看到了銀槍如龍,單騎救主,在敵陣中穿梭自如,無人能擋。
    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表的崇拜之情,快步上前,深深一禮:“晚輩薑陽,見過趙將軍。”
    趙雲哈哈一笑,翻身下馬,快步扶起薑陽,然後雙手抱拳:“末將趙雲,見過軍師。”
    薑陽頓時有些尷尬,立刻道:“將軍折殺晚輩,還是賢侄聽得更加親切。”
    “哈哈哈…”
    這就不得不提趙雲的官職,由於劉備喜歡搞原創,趙雲此時還是虎威將軍,聽著唬人,實際上仍是雜號將軍。
    在原來的曆史上,明年劉備去世以後,趙雲才先提拔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後來又升為鎮東將軍。
    如今,拜薑陽所賜,在荊州的各將,因為戰功都得到提拔,基本都是常設將軍,傅肜更是成了安東將軍。
    寸功未立的趙雲,軍職確實是有些低了,見誰都得見禮。
    可這也沒辦法,劉備要提拔他也得有理由才行。
    薑陽一旬前得到軍報,說趙雲已在來夷陵的路上,便專門去找劉備,要把夷陵城留給趙雲。
    劉備經過這一年多的煎熬和那晚的大火,對趙雲也是心有愧疚,當即應允。
    黃權、趙融等將求戰數次,薑陽皆不答應。
    很是任性了一回。
    兩人寒暄一陣,趙雲從懷裏掏出一封信。
    “這是丞相給軍師的信,昨日與軍報一起,八百裏加急送來,正好交於軍師。”
    薑陽一時愣住。
    穿越過來一個多月,他還沒來得及請安。
    老師諸葛亮的信竟然先到了。
    薑陽趕緊雙手接住。
    那薄如蠶翼的帛書,此刻卻重如千斤。
    原來,這就是“家書抵萬金”的感覺。
    見其他將領紛紛上前與趙雲寒暄,薑陽便拱拱手,獨自走到江邊。
    深吸一口氣,緩緩打開。
    “孤崖忠勇斷後,夷水力戰破營,涿鄉陣斬敵將,夷陵巧計退敵。
    吾徒仲賢,智勇雙全,力挽狂瀾,師甚欣慰。
    《孫子兵法》曰:勝不妄喜,敗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麵如平湖者,可拜上將。
    何以為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攻城伐地,保民而王;民為貴,社稷次之。
    師勸農於汶山,羌人臣服,感激涕零;
    武陵蠻夷,宜教化,知人倫,曉禮儀,是為大德。
    靜候佳音!”
    短短兩百字,道出了諸葛亮對薑陽的認可,對薑陽的要求,對薑陽的期許,對薑陽的關心。
    甚至,諸葛丞相還拿出自己在汶山郡教化羌人的事例,教薑陽接下來該如何治理荊南四郡。
    徒行千裏,師亦擔憂。
    薑陽讀了一遍又一遍。
    這就是諸葛丞相,這才是我的老師諸葛亮。
    千百年來。
    有人讚他“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
    有人讚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有人讚他“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有人為“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而流淚。
    有人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心碎。
    這些說得都很對。
    可在薑陽心裏,老師最讓人尊敬的,是他高尚的品格和對人民的愛護。
    薑陽前世,曾行程數千裏,探訪丞相足跡。
    在四川,諸葛亮“務農殖穀,閉關息民”“勸農商”,在都江堰設“堰官”,創專職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例。
    在漢中,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設施,一直是漢中地區灌溉麵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在雲貴,諸葛亮幫助他們改變原始的狩獵生活生產和生活方式,引導他們走出山林,帶去稻種,教民種稻。還尊重南中少數民族的習俗,因勢利導革塗陋習,如用“饅頭”代替他們殺人用人頭祭神的惡習。
    而各族各地人民也知恩圖報,以各種方式紀念他。
    屹立千年的武侯祠,至今是全國人民最熱衷的遊學地。
    除此之外,還有貴州榕江縣城的諸葛城、孔明山,雲南劍川縣的“諸葛洗馬池”,遍布西南的“諸葛菜”......
    其中蘊含的,是廣大人民對丞相的思念和敬仰。
    想到這裏,薑陽不由想起前世的一款遊戲。
    為了博人眼球,居然設計了一個劇情:諸葛丞相救了難民,卻被難民分食。
    還美其名曰寫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揭示人心的險惡,歌頌諸葛亮的偉大,展現百姓的愚昧,宣揚最誠摯的愛情。
    無恥!
    下流!
    喪心病狂!
    毫無底線!
    有些人,既要從事服務型行業,又要建立標誌性建築!
    諸葛亮,早就不僅僅是一個曆史人物。
    “草船借箭”“初出茅廬”“臨危受命”,與諸葛丞相有關的成語、歇後語多達數十條,詩句名篇無數,這說明諸葛亮已經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符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偶像。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偶像,他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性格,一個民族做人的理想。
    而那個遊戲策劃,妄想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抹黑、否定這個偶像。
    難以想象,玩著遊戲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提起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什麽。
    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嗎?
    其心可誅!!!
    想到這,薑陽憤而拔出長劍。
    前世的事,自有前世人去料理!
    既然我到了這個時代,就要彌補一切缺憾!
    首先,就拿夷陵城開刀,從實現《隆中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