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利川馬場

字數:4467   加入書籤

A+A-




    江水滔滔,寒風習習。
    薑陽獨立船頭,衣袂隨風輕揚。
    劉義匆匆走來,手中捧著一件厚實的披風,關切道:“軍師,已經入冬,還是加件衣服吧。”
    薑陽回過神來:“多謝!彈指一揮之間,已是十月。”
    劉義將披風披在薑陽肩上,說道:“軍師為國操勞,日夜不息,更需保重身體。”
    薑陽不太習慣,轉過身來,笑著踢了劉義一腳:“馬屁就別拍了,讓那幫糙漢子趕快認字才是真,趁現在戰事不緊,要加快進度。”
    “喏!軍師放心,劉義定不負所托。”
    劉義出身宕渠,原本家裏也是耕讀傳家,後來家道中落,不得不選擇了參軍。
    因此,他將教隊率以上將領識字的重任,交給了劉義。
    薑陽心中有一個宏大的計劃,還是雛形。
    他很清楚,要實現這個計劃,就必須有一大批既能征善戰,又能做日常管理的基層將領。
    而這些將領,不識字是不行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先把基礎打好。
    劉義得令而去,薑陽則繼續站在船頭,思考著下一步的計劃。
    薑陽記得,曆史上的劉備正是在這寒冬臘月之際病重。
    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劉備那滄桑而堅毅的麵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壯之情。
    不說小書童以前的記憶,就是穿越過來這幾個月,劉備對他也是真心當子侄看待的。
    當時他要去救黃權,劉備寧願自己守夷道城的兵少一點,也要讓薑陽帶足兵馬。
    薑陽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隻希望曆史不會重演吧,不過,始終還是要有所準備。”
    如今,曹丕雖遭遇慘敗,但並未傷經動骨,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不甘心失敗,仍然在宛城。
    孫權有江東的基本盤,又有在長江上無敵的水師,可以說進退自如。
    而大漢實力最弱,假如劉備真的病重,軍心不穩,目前的地盤大概率是守不住的。
    如果丟了荊州的地盤,以後就隻有北伐一條路可走,就算薑陽知曉再多的土科技,麵對巨大的實力差距,也一樣沒有辦法。
    為了師父不那麽辛苦,這荊州的地盤,薑陽必須要守住。
    “如今之際,隻能采取守勢,並密切關注曹丕與孫權的動向,同時暗中積蓄力量,以備不時之需。就像這沙渠城,就是必須要建起來的。”
    薑陽打定主意,回到船艙內,將地圖上的山川河流、城池要塞盡收眼底,用手中的筆在地圖上勾畫著,思索著可能的戰略與戰術。
    到了涿鄉,一隊信使悄然離開軍營,向成都疾馳而去。
    “別都,此處地勢險要,適合建立關隘,也正好作為大軍中途休息的場所。”薑陽指著前方的一座山峰說道。
    廖化點頭讚同,他仔細打量了地形後,補充道:“確實如此,而且此處扼守要道,若是建立關隘,定能確保官道的安全。不知此處是何地?”
    探馬趕緊來報,此地名為‘野三關’。
    薑陽點點頭,名字倒挺配的,三座關隘相距不到四裏,正好布置三座牙門。
    他與廖化領兵兩千,並攜同龔叔榮、黃繼及數百名工匠,從涿鄉一路向西。
    這黃繼是師母黃月英家族的人,之前夷陵城的修建,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
    此行,薑陽不僅要把建城的位置找好,把養馬的場所規劃好,還要考察地形、規劃官道設計路線。
    隨即下令部隊就地駐紮,安營紮寨,工匠們紛紛忙碌起來,他們測量地形,為關隘的建設做著準備。
    第二天,隊伍繼續西進,這一路上,他們紮的營寨都沒有撤,以備後續兵馬使用。
    “此處水源豐沛,草料充足,適合建立驛站。”薑陽又指著一處開闊地說道。
    隨著隊伍的行進,薑陽等人每三十裏布置一個驛站,一路走到沙渠,已經規劃了二十餘個,官道也設計為三丈寬,能讓車馬通行。
    薑陽領軍抵達沙渠,眼前的山水風光令他心曠神怡。
    經過實地勘察,他發現建始的地理位置比沙渠更加重要,通往魚腹和夷陵的路程也更為短捷。
    “別都,你看這建始之地,山川險要,地勢扼要,實乃軍事要地。”薑陽指著地圖上的建始位置,對廖化說道。
    廖化點頭讚同:“軍師所言極是,此處若建城池,必定能扼守交通要道,不過,這附近並無多少人聚居。”
    “無妨,建始雖無聚居點,但正因如此,我們更可將其打造成為一座堅固的軍事據點。”
    讓劉義等曲將、屯將與黃繼、龔叔榮一起,在建始附近尋找適合建城的具體位置,薑陽騎著夜影,與廖化出去尋找適合的牧場。
    這次出來,薑陽還帶了不少五溪蠻,在他們的交涉下,當地土著蠻人把薑陽等人帶到了一座山峰。
    一片廣袤的高山草甸,平坦無垠,猶如上蒼恩賜的綠色地毯,鋪展在天地之間。
    草甸之上,微風拂過,草浪翻滾,生機勃勃。
    薑陽策馬奔騰,目光所及,皆是這片草甸的遼闊與壯美。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空氣中彌漫的青草香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想必,這便是齊嶽山,利川馬的生產地,果真是名不虛傳。”薑陽心中讚歎不已。
    隨著深入的考察,他們發現這片草甸不僅平坦寬闊,而且水源充足,山穀之間更有草料豐饒的地方。
    馬匹在此不僅可以得到充足的草料,還能在山間奔跑鍛煉,訓練騎兵。
    俘獲的虎豹騎的戰馬養在這裏,至少三年內不會有什麽損失,能保持目前的戰鬥力。
    後世的利川馬不高大,這一方麵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馬種不好。
    不過薑陽不擔心這個。
    夜影沒有被閹割,所以在戰場上總有些情緒興奮,難怪曹仁在戰場上沒騎。
    不過,它對薑陽倒是很友好。
    以夜影的條件,可以說是最好的種馬。
    俘獲的一千虎豹騎戰馬中,雖大部分都是騸馬(被閹割過的公馬),但仍有百餘匹符合戰馬標準的母馬,肩高都在一米四左右,這就更加難能可貴。
    薑陽已經有些期待夜影與它們的後代。
    而且,薑陽知道有個地方有上好的馬種,隻要成功,相信很快就能練出一支騎兵。
    到那時,就是馬鐙問世,騎兵真正所向披靡。
    這段時間,薑陽騎馬都很痛苦,很多次都想把馬鐙整出來,可理智勸住了他。
    以現在曹魏馬匹和騎兵的數量優勢,真發明馬鐙,就真是幫曹賊加速三國統一的進程了。
    廖化緊緊跟隨薑陽,也被這片草甸的壯美所震撼:“看這草甸的規模,足可容納上萬馬匹在此放養,真乃天然牧場。”
    薑陽點點頭:“最關鍵的是,此處山高,氣候涼爽幹燥,夏季把馬匹放牧於此,可盡量減少病害。有此牧馬地,假以時日,何懼虎豹騎!”
    兩人相視大笑。
    返回的路上,薑陽暗下決心:"建始城一定要建得固若金湯,因為它又多了一個任務,守護利川馬場。"
    剛回到建始,劉義就一臉興奮地跑了過來:“軍師,我們找到一個絕佳的建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