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錯怪馬良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A+A-




    “不過陛下應信任吳王,不僅不能在公安駐軍,整個荊南三郡都不必駐軍。”
    薑陽這話一出,猶如平地驚雷,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原本安靜的大廳,瞬間議論紛紛,眾官員麵露驚色,有的皺眉深思,有的交頭接耳,氣氛頓時變得鬧哄哄的。
    劉備原本淡定的麵容,也在此刻變得凝重,他直視著薑陽,似乎在探尋他話中的深意。
    而薑陽則神態自若,眼神堅定,似乎對自己的建議胸有成竹。
    而他的心裏,早已破口大罵:“這廳裏怕是有一百多人,馬謖這是得蠢到什麽程度,才會在這裏討論如何賣隊友。
    雖然這隊友是名義上的,雖然我也很想賣他們,可能說出口嗎?
    還要把荊州每個城都駐軍,也是蠢得到家,這馬謖蠢,難道馬良也蠢?”
    還好,剛才劉備沒有說話,還有轉圜的餘地。
    “仲賢,你這是何故?剛才你還認為我說得對!”
    “陽何時說過?”
    “你說我說得極是,應當坐山觀虎鬥。”
    “置身之外,坐山觀虎鬥,乃是人之常情。我想,無論吳王還是曹賊,恐怕都有這個心思。”這話,薑陽當著陸遜的麵他都敢講。
    說完,他繼續找補:“不過,這與信任吳王有什麽衝突?
    況且,陽剛才深思熟慮了一下,曹賊勢大,我大漢不過剛取得些許勝利,不足掛齒,需與東吳同心協力才是。
    陛下,吳王乃是陛下的臣子,如此危機關頭,哪有皇帝不信任自己的臣子的?”
    馬謖還想再說,被劉備直接嗬斥:“幼常!孫仲謀已向朕遞表稱臣,漢吳聯盟固若金湯,豈容你在這詆毀?還不退下!”
    馬謖隻得退下,看薑陽的眼神有些憤慨。
    而劉備,看馬謖則更加不順眼。
    當年劉備對馬謖可謂寄予厚望。
    公元二一二年,劉備奪得綿竹,馬謖被任命為綿竹縣令;
    同年,劉備占領成都,馬謖又立刻被任命為成都縣令;
    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自領益州牧,當年就任命馬謖為越嶲郡的首任太守。
    哪想到這個馬謖,見越嶲郡不是很太平,沒有想著勵精圖治,剿匪安民,反而躲在成都,直接不去上任。
    這哪是什麽值得托付的人?
    從那以後,劉備對馬謖的看法就變了,不僅六年沒提拔他,自封漢中王以及後來稱帝的時候,也沒給馬謖什麽賞賜,簡直視他如空氣。
    這一次,又鬧出這麽個幺蛾子,劉備暗自決定,不再給馬謖機會。
    經此一鬧,宴會再沒有什麽滋味,很快就散去。
    劉備與薑陽、趙雲、吳班、黃權、傅肜、馬良等大漢核心高層,齊聚小廳議事。
    “陛下,舍弟差點鑄成大錯,還好軍師有急智,才沒造成禍端,請陛下恕罪。”
    宴會一停,馬謖就過來找薑陽算賬,等馬良來之後,薑陽一番解釋,讓馬良馬謖兩兄弟羞愧難當。
    劉備看著馬良,心裏有些失望,暗道:“季常長於合縱連橫,也頗有治政之才,不過在兵事一途,甚為欠缺。”
    想完,劉備又看向薑陽:“仲賢領兵,可謂神鬼莫測,戰無不勝!不過,其甚為年幼,在治政一途,還稍顯稚嫩。”
    “唉,若是能集他二人之長於一身,該多好。”劉備遺憾地暗自歎息。
    “看來,是時候讓丞相來荊州了。”
    劉備這次思考得久了一點,讓跪在地上的馬良惴惴不安,這讓趙雲有些不忍,開口提醒:“陛下,荊南三郡,究竟如何處置,還需早做定奪。”
    劉備回過神來,看向馬良,連忙起身把他扶起:“季常,剛才朕思慮得有些久了,不是成心讓你久跪。”
    馬良連忙謝恩。
    “仲賢,如今皆是心腹之人,你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陛下,之前曹丕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漢吳隻有聯盟,才有一線生機。
    如今曹賊接連慘敗,雖無確切消息,但末將估計,其傷亡應超過五萬,已無絕對優勢。
    大漢退出戰場,讓魏吳鷸蚌相爭,確實更符合我大漢的利益。
    不過,估計曹丕和孫權,也在打著同樣的主意。
    所以,末將認為,除非出現什麽變故,接下來會保持現狀很久,短時間打不起來。”
    不僅劉備,其他諸將也一起點點頭。
    三國混戰多年,如果誰敢把對方當傻子,那才是真的傻子。
    “不過,關於荊南三郡,末將還是那句話,若大量駐軍,分散兵力,並不明智。讓郡守、縣令編練城防軍即可。”
    “若是東吳侵占,又當如何?”傅肜在薑陽麵前從來都是有一說一。
    “那他就要做好被大漢和曹賊兩麵夾擊的準備,孫權沒有這麽傻。”
    “若有城池反叛呢?”
    “隻要我大軍駐於夷道城,縱有十城反叛又如何?領兵平叛即可。”
    眾將皆點點頭,如今有回回炮,他們還真不怕有人敢反叛。
    就在薑陽準備提出下一個計劃時,馬良突然開口:“良不同意軍師的策略。”
    見眾人都不解地望向他,馬良拱拱手道:“陛下,軍師所言,隻考慮兵事。若真如軍師所言,我不駐一兵一卒,各世家大族會懷疑我大漢經略荊州的決心,並無絲毫裨益。”
    馬良這話,讓薑陽深刻意識到,他可能錯怪馬良了,並不是他水平不夠,而是他們倆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一個是軍事角度,一個是治理角度。
    黃權等將聽完馬良的話,也是點點頭。
    一時間,大家又糾結起來。
    猶猶豫豫可不是薑陽的風格,他立刻站了出來:“末將還是認為,不駐兵更好,這樣有機會讓曹賊和孫吳再打一仗。”
    “賢侄,這一策你已經在大殿裏說過,想來也遲早會傳到孫權耳朵裏去,他又豈會上當?”傅肜再次提問。
    “無妨,大都,其實眼下的狀況更好。
    畢竟,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長期不在荊南駐軍,孫權必定疑心。
    如今說了出來,就變成了陽謀,反而會讓孫權放心。”
    “可賢侄你剛才也說了,若不變故,短時間內應該打不起來。”
    “沒有變故,我們就人為創造變故。我軍缺糧,需回撤兩萬兵馬至魚腹就食。”
    “可丞相剛送了三個月的軍糧過來,我們不缺啊?”
    “不,我們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