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伯是村裏最早的萬元戶之一

字數:3443   加入書籤

A+A-


    像林晨那樣優秀的人!
    劉承榮決定先給自己父親打了電話“喂,啊爸。尼看今部夜新聞展播毛?”
    劉承榮能用原汁原味的下山客家話和家鄉人溝通。一點也聽不出劉書記是妥妥的碩士研究生畢業。
    “今部事多,沒望嘔。有瑪格新聞?”
    (普通話今天事情多,沒有看,有啥大新聞嗎?)
    劉繼輝因為長時間從事農村農技推廣,家鄉客家方言才是他的主要交流用語。
    所以此刻的劉書記才特別用下山話跟自己爸爸交流。
    “咁樣啊,今部夜新聞有表替阿晨給事,尼奔大姨打概佃話,悶哈幾看阿晨仰麽裏。涯起轉啊嗲該望嚇幾兩老。就咁樣,噶哩。”
    (普通話這樣啊,今晚新聞裏有表弟林晨的新聞,你等下給大姨打個電話,問下她,看林晨究竟怎麽了?我這會回去爺爺家看一下兩位老人,就這樣,我掛電話了)
    劉承榮匆匆結束和爸爸的電話,馬上開車回爺爺奶奶家去了。劉承榮爺爺劉克勤住的還是20多年前建的老式三層青磚樓房。當時爺爺五十多歲,還不到60。
    是拆了原先年代的土坯老房子重新蓋的樓房。因為劉克勤在家炒茶製茶,所以一樓沒有住房和廚房。一樓就是劉克勤的製茶作坊和一間做了多層防潮處理的倉庫。
    據爺爺自己說,一樓倉庫地下基礎就比一般房子地基深最少一米以上,放了好幾車木炭和石灰,還鋪了幾層薄膜隔離地下潮氣,牆麵特別用純石灰抹了三層。
    窗戶是用最好最老的杉木芯材製作,雙層玻璃隔熱防寒。木門也是老杉木厚板製作,沒有一絲縫隙。
    室內老杉木地板高好幾寸,底下也鋪滿了木炭和石灰。不用油漆和用其他塗料。保證茶葉沒有任何異味汙染源。
    爺爺最引以為傲的不是自己的樓房,是自己的作坊。自己的倉庫。
    雖然兒子在城裏建起五層樓房,爺爺也舍不得離開老房子,就要留在下山村,住在老屋。
    老房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院子很大,全用厚實的水泥抹平,水溝很深,全是水泥抹過。據爺爺說是防院子裏進老鼠。
    老鼠特別討厭,牙齒會亂咬木材,如果築窩就麻煩了,老鼠的異味可能隨時汙染茶葉。
    劉承榮這兩年駐村接觸的也是種茶人製茶人,所以知道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是茶葉質量保證的基礎。
    劉繼輝的茶廠就規定所有能直接接觸茶葉開放空間的員工,特別是女員工上班進車間禁止使用香水和味道濃鬱的化妝品。防止串味影響茶葉品質。
    想到這,劉承榮突然想到電視或者直播帶貨經常看到濃妝豔抹的茶藝表演,你確定是看表演還是品茶?
    表演的小姐姐不化妝,不噴香水就出鏡嗎?那茶的味道?還是茶嗎?懂的都懂。反正劉繼輝會長茶藝展示不敢請美女,茶是用來喝的。
    劉承榮把車停在老屋院子外麵,從老屋一側的樓梯上到二樓,能聽到比較響的電視聲,爺爺的聽力下降明顯。現在年紀大了,不算聾,但聽力比一般老人差。
    這也是常年炒茶,揉茶機嘰嘰咕咕的聲音常年影響所致。
    劉承榮進門打開室內大燈,爺爺和奶奶坐在各自的按摩椅上,刺眼的燈光亮起才發現孫子來了。兩個老人看電視,隻開了一盞小台燈屋裏並不亮。
    “阿嗲,阿奶。食哩丫毛?”劉承榮問。“食了哩咁九哩,尼食毛?”奶奶說道。
    (爺爺,奶奶,你們吃過晚飯了沒有、)劉承榮問。(吃過好久了,你吃過沒有?)奶奶說道。
    “爺爺,你剛才看新聞沒有?”劉承榮問,“看了,這會看電視劇,解放軍打戰的”爺爺說。
    還好,爺爺沒注意林晨的新聞。劉承榮放下心來。
    問候了一下爺爺奶奶的其他事情後,劉承榮起身離開。叮囑奶奶要記得晚上開個小燈睡覺。不然晚上起夜容易摔倒。
    劉承榮就起身下樓。下山村離縣城並不遠,20公裏,開車30分鍾足夠了。
    所以劉書記沒有住在村裏,也沒有住在老屋。爺爺奶奶身體硬朗,他們習慣早睡,
    劉承榮工作時間不固定,經常晚歸,如果住老屋,不是劉書記照顧老人,是老人照顧自己孫子。
    所以劉書記不願給爺爺奶奶增加額外的負擔。基本上每天要看倒兩位老人就可以了。
    劉承榮從爺爺家出來,把車開向回城的方向,大概走了500米,在兩棟小別墅門前停下,走向右邊的大門,按響門鈴“那個?找誰?”門鈴應答器裏傳出一個聲音。
    “是我。承榮。你是大伯嗎?”“是我,我幫你開門,你自己進來。”隻聽別墅大門“滴答”一聲,電子門鎖打開了開關。劉承榮推開別墅門走進院內。
    這是林晨大伯家,也是以前林國棟家的老屋所在地。林晨爺爺奶奶現在和林晨大伯一家住在一起。
    隔壁是林晨二伯家。兩家都是一樣的三層小別墅新農房。坐北朝南。每座別墅占地120平方,建有三層。
    一層是廚房,公共衛生間,一個大餐廳(兼客廳),樓梯,還有一個帶室內衛生間的房間,一個小雜物間。
    二層是一個小客廳,三間帶衛生間的主臥和一個稍小的臥室。有一個不大的公共衛生間。
    三樓和二樓一樣。隻是客廳是敞開式的可以曬東西的大開間,沒有和二樓一樣砌牆,是用的玻璃門可以進出陽台。
    三樓屋麵做的是一個隔熱斜屋頂,根據劉承榮在村裏的規劃,這類屋頂準備引進光伏發電板,目前項目還沒有啟動。
    每座別墅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能輕鬆停進兩台轎車。還有比較大的空餘。
    林晨的大伯比劉繼輝年紀大,今年有56歲了。初中畢業以後恰好遇上農村分田到戶,他就先學開拖拉機,是村裏第一批用上現代農機的農民。
    80年代開拖拉機在農村跑運輸也算很風光的一個工作,大伯是村裏最早的一批萬元戶之一。
    後來他還買了村裏第一台大貨車,真正跑起運輸,全國各地跑了不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