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歲:時代的象征

字數:5512   加入書籤

A+A-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
    兩人一起吃了些蛋糕,然後再一起收拾著餐桌,一邊說著些話。
    幾十年,兩人如一日。
    互相說著些話,也不覺得厭煩。
    秦懷詩先說了下這些天她實驗室裏的事情,
    對於秦懷詩研究上的問題,莫道很難給出什麽建議。
    不過兩人從來如此,一個人會說,一個人便會聽。
    就如同反過來,莫道敘說一些戰地報道中的事情時,秦懷詩也會認真聽著。
    將碗筷都收進了洗碗機裏,兩人再從廚房出來。
    秦懷詩抬起頭,望了望莫道,然後再頓了下,
    “你真得不做記者了嗎?”
    “身體機能跟不上了。”
    莫道笑著回答了這個問題。
    秦懷詩沉默了下,然後伸出手握住了莫道的手。
    “另外,這一輩子,前幾十年我都為別人報道新聞。後麵幾十年,我就當你一個人的記者吧。”
    莫道笑著,再對秦懷詩說道,
    “不知道秦懷詩女士是否願意聘請我,為你報道各個地方。”
    “……這是你的聘金。”
    望著莫道,秦懷詩再停頓了陣過後,也露出些笑容,然後將莫道手抓著莫道的手抬了起來。
    然後,莫道伸手將秦懷詩摟住。
    兩人享受著此刻的安寧。
    這一世,秦懷詩其實是做出了一些犧牲的。
    莫道巨大影響力的背後同時還有隨時的威脅。
    考慮到多種原因,在結婚之前,從和莫道始終保持著較為緊密聯係開始,
    秦懷詩就再也沒有出過國。
    一切國外學術會議,秦懷詩都推掉了。
    很難說,這對秦懷詩的生物研究工作沒有影響。
    從此刻開始,莫道就是僅屬於秦懷詩一個人的戰地記者了。
    接下來二十年,莫道準備帶秦懷詩四處走走。
    ……
    同年,同月,一周後。
    莫道以自己的社交平台賬號,整理發布了這幾十年來克爾納的戰爭曆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各方勢力背景。
    曆數了克爾納這些年的克爾納問題的由來和發展,將克爾納問題中涉及到的所有背後原因,直接赤裸裸擺了出來。
    這篇攜帶了大量視頻照片,文字資料的報道,直接被命名為《克爾納》。
    由於莫道本身的巨大國際影響力,這篇報道文章發布過後,直接引起了轟動。
    雖然關於克爾納問題,莫道持續都有報道,但莫道這樣完整的,橫跨數十年內容的報道還是第一次。
    報道發表後沒多久。
    歐羅巴洲白旗國等國家,在當日的記者發布會上,直接放棄了掙紮,隻是將‘曆史上的錯誤’歸結到了‘曆史’。
    時任白旗國首領,直接站出來表態,同時毫不猶豫賣了他之前的白旗國首領。
    聲稱,當初幾任白旗國首領對克爾納的幹涉是一個徹頭徹底的‘錯誤’,
    而現在,他們沒有理由,也不可能再去重複這樣的‘錯誤’。
    然後表示對克爾納人遭遇到的苦難表示遺憾。
    不止是白旗國,還有莫道報道中提及到的多個國家也出來表態,說了類似的話。
    基本就是承諾對克爾納國內問題不再進行幹涉,
    主要原因就是,免得沒吃到好處還惹一身騷。
    當然,對於克爾納緊跟著在國家聯合會上提出的,要求這些個國家對這些曆史進行賠償時,
    也基本是將先前那些遺憾的話,再說了遍。
    不過,這個過程始終還是有用的,為克爾納贏得了相當多的外交同情。
    可以說,莫道這篇報道,為克爾納掃除了最後的外部障礙。
    剩下的,就看克爾納自己了。
    ……
    當年十二月,在經過有些激烈的評選過後,
    第一屆‘莫道新聞貢獻獎’,被頒發給了國內外兩位記者。
    雖然新聞成就上,都很難和莫道相提並論,
    但也是兩位很優秀的記者,一位曾經效仿莫道,在極度危險的戰場環境下,為發生在歐羅巴洲南部,亞洲西部的一場戰爭進行了全程報道。
    另一位,則是揭露了一起米國國內一起涉及到多位大人物的超大人口案件。
    莫道受邀為這兩名還算年輕的記者進行了頒獎。
    在領獎時,兩名記者握著莫道的手,都很激動。
    一位說將他視為偶像。
    一位直接激動地難以自抑,稱呼莫道是記者裏的神!
    莫道笑著,為這兩名年輕人頒了獎,勉勵了兩句。
    也就結束了這項工作。
    ……
    這項頒獎的工作,對莫道隻是個插曲。
    次年二月,農曆新年之後。
    伴隨著莫道好幾個月都再沒有新的報道出現,
    觀眾從一開始的期待,到後麵翻看華新社官網上莫道的職務調整,漸意識到了什麽。
    極少數人,從開始莫道突然消失在公眾視野裏的擔心,
    漸也意識到,莫道可能是處於半退休的狀態了。
    而秦懷詩那邊,也到了退休的年紀。
    雖然接受了學校的返聘,但空閑時間的確比以前再多了許多。
    按照之前的約定,兩人就出發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
    莫道帶著秦懷詩,兩人去了一些莫道曾經去過,此刻相對安全的地方。
    僅作為秦懷詩一個人的記者,為秦懷詩講述著這些地方的曾經。
    大多數時候,秦懷詩都是含笑認真聽著。
    偶爾會翻出網絡上存在的,莫道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的某個報道,兩人在一起翻看。
    曾經,莫道的人生安全一直是受威脅的。
    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幾乎半光明正大的四處亂轉,反而比之前要安全許多。
    莫道雖然基本不再做新的報道了,但餘威尚在。
    想想莫道這個‘老家夥’曾經的戰績,
    即便是一些國家恨得莫道牙癢癢,也不願意這時候招惹他。
    隻希望莫道就這樣好好過他的退休生活,每到一個地方,當地一些勢力,恨不得將莫道精心保護起來。
    就莫道的影響力,在哪兒出點意外,都要有人遭殃。
    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相信即便是和莫道有仇的勢力,都不建議站出來為莫道說兩句話,畢竟,誰不想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呢。
    ……
    接下來幾年,莫道大多數時候,都隻是領著秦懷詩走過他曾經留下過足跡的地方。
    曾經他將他看到的世界,呈現給其他人。
    現在隻呈現給秦懷詩一個人。
    偶爾抽些時間,莫道還會將從前做得一些報道,按照之前那篇《克爾納》的報道一樣,按區域,以清晰的脈絡整理出那幾十年裏,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
    就這樣,
    作為秦懷詩一個人的戰地記者,莫道和秦懷詩兩人一直往前走,
    直到開始有些走不動了。
    ……
    這年,莫道80歲,身體的衰老,已經讓莫道僅僅作為秦懷詩的個人記者,也沒辦法再涉足更多地方了。
    於是,兩人再回到了華國首都。
    雖然這一世,莫道沒有怎麽經營財富,但即便是當初買的那點比特幣和一些最初的投資,
    後麵的錢也夠花一輩子了。
    更何況,莫道和秦懷詩的收入其實都不低。
    在首都邊上買了個清幽的院子,莫道和秦懷詩繼續過著平靜的生活。
    而莫道,雖然差不多十幾年近二十年沒怎麽再從事報道工作,
    但他影響力,卻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加強的趨勢。
    他的名字,像是一個時代的象征,一個符號,直接烙印在了新生代的認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