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勝利
字數:5310 加入書籤
就這次停戰,也本蒙方與克爾納青年簽訂了和平的協議。
約定,雙方在至少二十年內,保證不對對方主動發起攻擊。
不過雙方都很清楚,
這協議和廢紙沒有什麽區別。
克爾納與也本蒙方或許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會保持一定的和平。
但絕對不是因為這一紙協議。
隻有可能是克爾納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
讓也本蒙方產生了顧慮,在這次這場大決戰之後,
在沒有確定能夠摧毀克爾納青年的把握前,也本蒙方沒有辦法再像之前那樣果斷朝著克爾納發起進攻。
這一紙協議,最大的作用,
可能就是簽訂的過程,讓這次艱難的談判結束的比較有儀式感。
其他更具體的內容,對比雙方承諾保持和平更有一些價值。
首先,也本蒙方包括白旗國在內,集體承認克爾納青年在克爾納的地位,
並且,在一定基礎上,與克爾納保持正常的往來關係。
其次,各方在克爾納內的礦產,農場,各類資產,正式移交給克爾納青年。
這條內容,嚴格意義上來說,雙方到結束談判時,依舊未能夠達成完全的一致。
倒不是這些礦產,礦場,農場等資產本身,
也本蒙方也知道,不管他們同不同意,此刻事實上他們就已經拿不回來。
關鍵是名義。
也本蒙方堅持是贈送援助或者補償,意思就是之前是他們的,現在隻是送給克爾納青年。
克爾納青年這邊自然是堅持這些本來就是克爾納的,克爾納青年此刻隻是合理收回。
最後,
在確定下這條時,用了一些很模糊的措辭。
隻是說,
‘也本蒙方和克爾納青年確定了這些資產的歸屬,並將立即完成交接。’
而在此基礎上,
出於這場戰爭中,克爾納內道路,通信,公共民生設施遭到的破壞,克爾納平民遭到的大量傷害。
也本蒙方將需要對克爾納做出包括經濟等多方麵的補償。
這方麵費用,也同樣由白旗國承擔。
這條內容裏,還特意提及到了,之前隆倫角那座被炸塌的大橋。
也本蒙方必須提供資金修複這座大橋。
華國在場的人員,當場就接下來了這個由白旗國出資的項目。
此外,
在另一個關鍵問題上,也本蒙方,更準確說就是白旗國,
在最後還是做出了妥協。
也本蒙靠近克爾納的幾個地區,雖然在克爾納青年主力後撤過後,依舊歸屬於也本蒙所有,
但這幾個地區,被劃為了雙方的‘緩衝區’。
之後,也本蒙方,特別是白旗國,如果有兵力再進入也本蒙,
隻能到也本蒙東北側,即靠近海岸的幾個地區,而不能進入也本蒙靠近克爾納的這個地區。
同樣,克爾納的兵力也不能進入這塊區域。
另外,
先前,克爾納青年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在反複地拉扯和談判中,也本蒙方算是捏著鼻子承認了一半。
雙方約定,
被緩衝區的,也本蒙那幾個地區內,原本屬於包括白旗國在內多方,在也本蒙的資產,
以一個極低的價格,由白旗國出讓給了克爾納青年。
克爾納青年可以對這些資產任意處置。
事實上同意了克爾納青年在這片緩衝區內,一定程度支持也本蒙的官方,推行克爾納青年先前在克爾納內推行的舉措。
例如,利用從多方嘴裏搶回來的這筆錢,恢複或者新建也本蒙內這片區域的基礎設施,同時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對克爾納青年來說,乃至對也本蒙來說,這都算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前,最開始也本蒙方提到的,想要讓克爾納青年控製兵力數量,要求一些克爾納青年為這次戰爭承擔責任的要求,
也本蒙方也提也沒再提。
對於這場戰爭的定性,雙方默契地幹脆沒有做任何討論。
反正即便是如實記錄,也本蒙方也會有自己的說法。
最後,
毋庸置疑的,這場談判以克爾納青年的完勝落幕。
看似克爾納青年最開始提的兩個條件,都沒有完全被同意。
但實際上,克爾納青年本來也沒有想過對方能夠同意。
整個談判過程中,克爾納青年所做出了所有妥協,事實上都是在也本蒙方的付出上妥協。
對於己方的目標,克爾納青年一個不落的,全都拿了下來。
這對見證整個過程的旁觀各方,以及也本蒙方來說都沒有什麽意外的。
這是由這場談判開始時就決定了的。
是克爾納青年逼著對手走上了談判桌,那對手就必須付出代價。
不過也本蒙方,其實大多數國家,也沒有因此有太大的損失。
而事實上,答應克爾納青年一係列條件而產生的損失,大部分都由白旗國承擔了。
畢竟,這次戰爭結束,是克爾納青年逮住了白旗國的痛處。
扛不住的是白旗國,要挨打的也是白旗國,
其他各方都是被白旗國拖著走上了談判桌,
那由白旗國承擔損失,也理所當然。
甚至,還得將各方在克爾納損失的利益,補回來。
於是,當談判結束過後,
除了白旗國,也本蒙各方,並沒有多麽難受。
白旗國和其他各方私底下達成了什麽樣的協議,
克爾納青年也無從得知,
但從一些蛛絲馬跡來看,說不定,一些在克爾納內損失了一些利益的阿美利加州和歐羅巴洲國家。
說不定這次不光是沒虧,還賺了一點。
……
“我能給各位拍一張照嗎?”
談判結束,記者被放了進來。
由於這次談判,也有華國這邊一些人員的見證。
華新社也有記者一並跟來。
在記者允許進入談判的會議室過後。
華新社原本駐也本蒙的一位記者,帶著攝影師,第一時間走了進來,
看著還在會場,沒有離席的談判雙方,趕緊詢問了句。
於是,
在溝通過後,兩張照片被拍了下來。
一張是整個談判現場的全景。
坐在談判桌兩側的兩方,坐在另外兩側,或者旁邊,旁觀見證這場談判的其他多方,此刻都側過身來,麵對著攝像頭,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張必然頗具曆史意義的照片上。
一側的克爾納青年一眾高層,並沒有因為剛結束這麽一場取得完勝的談判,而多麽欣喜。
隻是基本神情平靜。
另一側,也本蒙方,可能本來就是由多方構成,神情也是各異,
有如釋重負的,有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的,甚至還有輕鬆著,似乎下一秒要露出笑容來的。
作為見證的其他多方的人員,
神情也是不同。
華國,毛熊國的人員,都是笑嗬嗬的。
艾斯巴尼的首領,像是剛長吐了口氣,坐在座椅上難得有幾分放鬆。
當然,也有些不動聲色,不知道想著些什麽的。
總的來說,
雖然麵對攝像頭,無人失態,
但還是可能有意的,無意的,表露出一些不同的態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