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掌握命運

字數:4763   加入書籤

A+A-




    而另一張照片,則就是華新社記者給克爾納青年一眾高層拍攝的一張合照。
    克爾納青年的一眾高層,很少有這樣多的,一同在外露麵過。
    照片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參與此次的隨行人員。
    此次參加談判的,克爾納青年這邊的高層,總共有六位。
    帕爾斯作為克爾納青年的首領,居中坐著。
    右側,就坐著莫道。
    左側,就坐著帕爾斯的副手,克爾納青年的三號人物,伯恩。
    再兩邊,莫道的另一側,坐著克爾納青年第二軍的負責人,以及一位地方事務的負責人。
    伯恩那邊,就也坐著另一位克爾納青年的地方事務的負責人。
    本來整張照片中,帕爾斯應該處於最中心的位置,
    但這張照片有些微妙的,將莫道也凸顯了出來。
    整張照片的構圖,就變成了莫道與帕爾斯不分上下的在中間,兩側各兩位其他克爾納青年的高層。
    “感謝各位的配合。”
    拍下這兩張照片過後,華新社的記者和攝影社都挺滿意的。
    莫道往著華新社那位記者看了眼,笑了笑,再站起了身,也沒有說什麽。
    ……
    “這次談判,無異於漫長的長跑。整個談判過程中,幾次陷入了僵局。但很令人高興的是,經過漫長的談判,我們取得了這樣一個喜人的結果。”
    在談判結束過後,
    參與談判的各方,都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做出了一些表態和發言。
    克爾納青年與也本蒙方能夠在談判桌上達成共識,
    最高興的都不是談判的雙方,而是艾斯巴尼以及艾斯巴尼的鄰國。
    因為在克爾納青年主力已經壓到也本蒙東北側海岸的情況下,
    不管是雙方接下來怎麽打,挨著戰場太近,還擋在也本蒙與白旗國中間的艾斯巴尼都必然被波及到。
    特別是,就也本蒙內這場戰爭的規模,再擴大下去,交戰的雙方都是要拚命了。
    雙方拚命起來,把戰場定在艾斯巴尼都不奇怪。
    而這次的談判中,艾斯巴尼也因此做出了不少努力,
    在促進克爾納與白旗國在也本蒙內,有個緩衝區域的事情,做出了不少貢獻。
    積極地都恨不得給白旗國出點錢,讓白旗國就認了克爾納青年的條件。
    隻希望兩邊別打了。
    “是的,發生在也本蒙內的這場戰爭結束了。也本蒙與克爾納,以及周邊,將重新恢複和平。”
    艾斯巴尼的首領對著記者說道,
    “具體的內容給,可以看克爾納與也本蒙方聯合發表的具體公告。”
    艾斯巴尼的首領有如釋重負地說道,甚至有心情開了個玩笑,
    “好了,朋友們。我也該去休息了,大家知道的,為了這件事情,我可也費了不少腦筋。”
    ……
    在場的華國的外事人員,也接受了采訪,表達了一下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對於克爾納與也本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致,我方表示了由衷的祝賀和讚賞。”
    “希望接下來,克爾納的局勢能夠得到長久的穩定。基於此前雙方的良好關係,我們也將在之後,加強與克爾納在多方麵的合作,以期與克爾納實現全麵的共贏。”
    再之後,是毛熊國。
    “這是場很艱難的勝利。這場談判持續了很久。但最終的結果,也如同我許多,其他國家的同事所說的那樣,是很好的。”
    “我在這裏,同樣祝賀克爾納能夠重新得到和平。”
    在這場戰爭過後,毛熊國的態度似乎相比於之前的曖昧,又再隱約了一些偏向。
    毛熊國之後,就是一些純粹見證此次談判的一些中立方,說得一些話也都是大差不差。
    認同談判結果,祝願雙方和平。
    最後,
    就是作為此次談判的主角的克爾納青年與也本蒙方。
    雙方大致公布了雙方達成各項內容過後。
    再當著記者的麵,依次互相握了握手。
    “莫,帕爾斯。”
    “我衷心的希望,我們之間的和平能夠維持的長久一些。”
    “那需要看,克爾納是否再受到進攻。”
    ……
    在記者會過後,外界,網絡上再顯得有些熱鬧。
    持續了近一個月的,作為近期焦點的,克爾納青年與也本蒙方的談判有了結果,
    相關消息瞬間攀升到各社交平台的熱搜頂端,
    占據著絕對的熱度和輿論中心。
    先前華新社記者拍的兩張照片,隨著華新社對此次新聞的報道,一同出現在網絡上。
    不少其他國家的媒體,在進行報道時,也都用到了這兩張照片。
    隻是給兩張照片取得名字不一樣。
    特別是那張克爾納青年一眾高層的合照。
    一些歐羅巴洲媒體以及白旗國的媒體稱呼這張照片為‘克爾納的真正控製者們’,‘克爾納的新王’。
    還有些明顯偏向於克爾納青年的媒體,則是將這位照片命名為‘克爾納的勇者們’,‘克爾納的青年們’。
    處於照片核心位置的莫道,雖然這些年也蓄了一些胡須,但看起來和其他的克爾納青年的高層還是有些區別。
    在照片上一眼就能夠看到。
    不過,此刻凡是關注克爾納這場戰爭的人,都基本知道莫道的存在,也沒有太多人奇怪。
    ……
    “這場戰爭就這樣結束了嗎?究竟是誰贏了,我怎麽有些看不明白?”
    網絡上,許多人就此討論著。
    雖然談判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但不少關注這場戰爭的人們,還是有不少疑惑。
    “這場戰爭是由也本蒙方發起的,然後一路被克爾納青年的主力打到了也本蒙的東北側海岸,你說誰贏了?”
    “你說呢?朋友。還記得也本蒙方那些戰爭前的話嗎,他們最開始朝著克爾納進攻的目標是要摧毀克爾納青年,而現在,克爾納青年依舊還在,並且正在準備從也本蒙腹地內後撤。”
    “這場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之前明明進行的那麽慘烈,我以為他們會一直打下去……”
    “……因為他們之間的戰爭,不是為了在戰場上死人,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所以,是克爾納青年贏了?克爾納青年戰勝了也本蒙方,對嗎?”
    “應該是吧。應該是克爾納青年贏了。即便明明看起來克爾納青年更加弱小,即便這場戰爭進行的好像很慘烈,即便最後是在談判桌上決定下的最終的結果……但克爾納青年的確是贏了。”
    “該死的,終於結束了,我都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開始這場戰爭,克爾納與我們有關係嗎?白旗國為什麽要參與這起戰爭!”
    “蠢豬,克爾納奪走了我們的東西,你還不明白嗎?”
    網絡上,顯得格外熱鬧。
    華國的網絡上,
    一些關注著克爾納這場戰爭的人,則大多數顯得有些感慨。
    “我好像關注了克爾納青年的新聞許久,看著克爾納青年從夾縫中逐漸崛起,總是讓人有些感慨。”
    “希望,此後,克爾納青年能夠自己掌握克爾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