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造出來,然後看一眼

字數:5517   加入書籤

A+A-




    張院士是沒有必要為莫道的想法承擔如此大責任的。

    他已經超過七十歲,即便是EAST項目在他手下,沒辦法再做出更大的突破,也不會抹殺過往他在該領域所做出的貢獻。

    他依舊可以滿載榮譽,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研泰鬥退休。

    反倒是支持莫道這比較激進而冒險的想法,讓他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但就是冒著晚節不保的風險,張院士還是選擇支持莫道,並壓上自己一輩子的科研聲譽為莫道擔保。

    這主要是基於兩方麵的原因。

    一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從事可控核聚變方麵的研究者,對該領域技術取得突破的渴求。

    這是幾代學者的追求,隻要有機會,不過舍掉他一身名譽,又有什麽呢。

    其次,也是關鍵,出於對莫道的信任。

    如果隻是單純作為一個研究者對科研進步的渴望,他依舊會猶豫。

    倒不是因為他自身,隻是害怕浪費了國家的資金。

    不僅僅是先前那個整體調整方案,

    而是此前每次實驗前調整,莫道給出的建議基本都是有價值的,最後往往經過驗證也都是正確的。

    信任不是無緣無故的。

    而是基於此前莫道一次次累積起來的成績。

    莫道在科研領域展現出來的驚人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是能夠折服在相同項目中的其他研究員的。

    雖然莫道已經說明了這是一次冒險,

    但張院士還是願意相信,通過新建一個不同於EAST項目的實驗裝置或者實驗堆,

    能夠讓莫道找到一些什麽。

    ……

    最終,

    並不僅僅是張院士選擇了信任莫道,

    而是EAST大部分研究員都選擇了信任莫道,共同擔保,向上發起了申請。

    同時,莫道工作的另一個單位,首都大學物院也選擇給予這件事情一定支持。

    最後,由莫道全資投入建設一個新的實驗裝置的事情,並沒有出現。

    不知道是出於對莫道這位年輕科研天才的期待,還是對莫道賺錢能力的了解,亦或是一位院士以及諸多研究員的擔保。

    這個極其冒險和激進的方案,還真批下來了一部分錢。

    亦或者,可能是這幾種原因都有。

    莫道是沒有刻意隱瞞過自己的經濟情況的。

    上麵估計也多少有些了解,畢竟這一世一些投資莫道很少直接出麵,

    但實際上這些投資收益是在莫道手裏的情況下,巨額的資金流動在莫道沒有刻意隱瞞的情況下,還是挺明顯的。

    但相比於莫道能夠拿出來這麽多錢,反倒是莫道願意將這麽多錢,砸在一個大概率打水漂的項目上更加震撼。

    除非新的實驗裝置一下就搞出可控核聚變,不然注定這份投資不會有任何回報。

    張院士,洪教授,其他研究員了解一些情況之後,

    基本都是久久發愣過後,神情有些複雜。

    大多數人都不敢說,在擁有如此巨額身家的情況下,心甘情願將這麽大筆身家投入到一個希望渺茫,注定沒有收益的項目上,

    這都是巨額投入搏巨額回報,這隻是想要收集一些更多的數據。

    這些數據可能有價值,也有可能一毛不值。

    麵對莫道的決定,張院士,洪教授等人都不知道說些什麽。

    太過於直觀的震撼,讓大多數人都久久難言。

    不過,

    這對於莫道來說,倒是很簡單。

    他就像是一個被困在時間牢籠中的囚徒,

    這個世界在固定時間裏已有的東西,遠沒有一個未曾看到的世界有價值。

    他無法從這個世界帶走任何東西,除了一些不同的記憶。

    不管衍生出多少其他理由,

    莫道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最核心的目的,

    其實就跟前幾世做的事情都是類似的。

    是相當純粹的。

    ——造出來,然後看一眼。

    最後,

    一個由官方,華國科學院,首都大學以及莫道自己等多方。

    共同投資的,一個新的可控核聚變實驗堆的建造項目被確定下來,

    並開始設計,建造,落實。

    官方直接同意批複的資金大概是占百分之三十。

    華國科學院和首都大學自己各再單獨撥調了百分之十的資金。

    剩下的,就是由莫道自己負擔的。

    這個多方聯合的項目,除了檔案中的一串代號以外,

    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長夜實驗堆’。

    雖然是做得尋找‘太陽’的事情,

    但此時此刻,他們的確還在漫漫長夜之中,就叫長夜吧。

    ……

    長夜堆的建造過程是有些漫長的。

    在設計論證階段,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

    被從EAST項目中抽調過來的研究員,在對長夜堆的設計論證的過程中,是有相當多疑問的。

    這些疑問,是基於長夜堆究竟應該建造成什麽樣而產生的。

    長夜堆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相當特殊。

    首先它建造起來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收集數據,而不是單純獲得一個各項指標更高的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個目的過於寬泛。

    總不可能再完全按照EAST一樣,再造一個大一點的EAST。

    那耗費這麽多錢,又有什麽意義。

    那究竟應該將長夜堆建造成什麽樣呢。

    不過,這種疑惑也沒有持續多久。

    這是以莫道的想法,以莫道為核心,設計的新的實驗堆。

    莫道給參與長夜堆設計的一眾研究員劃了條沒有明顯界限的方向,

    就是——凡是此前未曾用過的,可能有些價值的設計和技術,都可以用在長夜堆上試試。

    不是等到長夜堆建成之後,才開始長夜堆的實驗,

    而是,事實上,長夜堆的建造過程,本身就是實驗。

    “我們的確沒有方向,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將所有方向都試一遍,看能不能夠撞出一條路來。”

    在這種情況下,

    從設計到建造,長夜堆項目經曆了一個多次反複的過程。

    經常有已經被確定下來的設計,又再之後的論證中重新被推翻,換上一個可能更激進的方案。

    這種反複的過程中,當然相當耗費資金。

    但也的確起了不小的作用,一些此前不太敢想的方案,被拿到長夜堆的建造過程中試了試。

    有些被證實了沒有價值,但偶爾也有些意外之喜。

    另外,長夜堆的設計建造過程中,

    除了原來的EAST項目的部分研究員,還新招收了大量其他有能力的研究員,

    有些是高校教授,有些是剛畢業的,有天賦的博士。

    這也是莫道想要建造長夜堆的另一個目的。

    以一個進行中的,超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實驗堆建造項目,

    吸引更多誌同道合的科研人員,

    也是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研究者。

    而在設計建造的反複推進中,

    整個長夜堆從理論設計團隊,到細分的各研究團隊的規模不斷膨脹中。

    長夜堆整個的建造時間,持續了接近七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