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宏大的落幕

字數:5788   加入書籤

A+A-




    這道紀念和緬懷莫道逝世的浪潮,

    注定是轟轟烈烈,而難以平靜的。

    在各國各方通訊社發表著報道文章的同時,

    各國各方的首領,也以官方或者私人的身份,對莫道的離世表示了遺憾,

    並陸續表示,將參與莫道教授的追悼活動。

    不少華國之外,和華國關係較為密切的一些國家,也宣布將同步在各自國內進行一些哀悼活動。

    而各國網絡和現實中,不管持怎麽樣複雜的態度,

    討論的中心都一樣停留在這件事情上。

    “你是說,創造了可控核聚變的莫死了?你是說那個該死的混蛋死了,怎麽可能?”

    即便是莫道活著的時候,無時無刻不想把他弄死他的人,

    這時候得知莫道真得離世過後,都得愣一下。

    不過不管怎麽樣,

    從歐羅巴洲,到阿美利加州各國,

    網絡和媒體上的主流輿論,依舊保持在對莫道這位可控核聚變之父離世的緬懷上。

    沒有在這個時候觸華國的黴頭,

    不然,此刻體量龐大到恐怖的華國,也不會介意稍微動彈一下。

    ……

    當天下午,在無數人沉浸在一個時代偉人離開的不同情緒中時,

    由華國科學院,以及那位老領導等人組成的治喪委員會,

    頒發了治喪委員會第一條公告。

    說明了追悼會等事宜的安排。

    以及追悼會之後,莫院士遺體的安放問題。

    追悼會預期進行十五天。

    而追悼會之後,還是準備滿足莫院士的遺願,

    暫時保存,然後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莫道院士的遺體送往遙遠的宇宙。

    關於追悼會的事情,沒有人有什麽意見。

    不過關於莫院士遺體的安排,公布之後,在網絡上再引起相當大的反響。

    有相當一部分人,情感上都有些無法接受,莫院士離開的那麽遠。

    不過,在治喪委員會再發布了關於此的一條說明過後,

    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尊重莫院士的遺願。

    “……這是莫院士的遺願,對於這個世界,莫院士已經做出足夠多的貢獻。”

    “在莫道院士停下來休息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要求莫道院士再滿足我們的情感而留在一個距離我們更近的地方。”

    “尊重莫院士的遺願,是對莫院士的敬意。莫院士已經滿足我們許多對這個世界,對這個時代的期待,現在,也希望我們能夠滿足莫院士的願望。”

    “最後,或許在久遠的未來,等到莫院士在宇宙中前行夠了,我們依舊能夠追上那艘飛船,將莫道院士帶回故鄉。”

    這個說明沒有那麽官方,但說服了大多數人。

    ……

    當晚,國家聯合會天文合作機構,

    聯合包括華國天文機構,歐羅巴洲,阿美利加州多方天文機構,

    宣布,為表達對莫道的敬意,

    將把此前新發現的恒星,命名為莫道一號星,

    並將這之後可能發現的三顆恒星,統一以莫道的名字命名。

    國家聯合會天文合作機構的發言人員,麵對記者時說道,

    “我們知道,莫道院士的遺體最終將奔向宇宙。”

    “希望,以莫道院士名字命名的四顆星星,永遠以星光為莫道院士指引著遠方和故鄉的方向。”

    ……

    次日。

    預期十五天的追悼會,在首都殯儀館進行。

    但事實上,並沒有到殯儀館的追悼會正式開始。

    沿著殯儀館外的廣場,道路,就已經匯聚滿密密麻麻的人。

    這是一場這個時代還前所未有的景象。

    此刻華國範圍內的交通網絡相比於幾十年前,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初提出的兩小時交通生活圈。

    這個時候以首都為起點,已經能夠覆蓋華國範圍內絕大多數地方。

    而幾乎沒有多少這個時代的華國人,會放棄花費兩個小時時間,來送別莫道院士的一程。

    而即便是早有預料,

    安放莫道遺體的殯儀館周圍,已經算是足夠的寬敞,

    但也沒有哪個地方,能夠短時間內承受這個級別人數的追悼者們到訪。

    為此,

    自智慧交通,智能駕駛全麵實施過後,

    已經好久沒有出現過的車輛擁堵情況,在此刻依舊出現了。

    上路的車太多了,新上路的車一時半會兒都擠不進去,這時候智能駕駛也沒有什麽辦法。

    為此,

    在追悼會的頭一天。

    治喪委員會就不得再發布了一條公告。

    宣布,和莫道院士遺孀商議過後,

    決定將追悼會時間延長至一個月,

    也希望前來對莫道院士追悼的人們,能夠在一個月時間中分批前來。

    隻不過,

    這條公告的前部分內容,大部分人表示了支持,

    後半部分內容,則是沒有起什麽作用。

    或者說,即便是真按照一個月時間分批來,

    追悼會上的人數也不會看起來少了多少。

    ……

    “真正看到莫道院士的時候,好像才意識到我們失去了什麽。”

    “我們再沒有了一個帶領我們,闖進這個嶄新的,偉大的時代的人,也沒了一位智慧的,永遠能為我們指引前進方向的老人。”

    追悼會上,人雖然多,

    但卻很難嘈雜起來,極度壓抑的氣氛下,

    人們緩緩圍著追悼會現場移動,莫院士躺在錦簇的花叢之間,身上披蓋著鮮紅的國旗。

    大多數人來之前,

    更多都是抱著一種悵然若失的情緒,

    有些悲傷,但並沒有那麽真切。

    畢竟,莫院士偉大,但也距離大多數人都太遠了。

    但真等到看到莫院士遺體的時候,

    不知道是現場的壓抑氣氛,還是哀傷的哀樂,

    大多數人情緒都越來越低,以至於紅了眼眶,乃至淚灑當場。

    莫院士怎麽這麽老了?

    大多數人對於莫道的印象。

    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莫道四五十歲時候的模樣,

    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於莫道的印象,是可控核聚變實現時,三十多歲的莫道。

    而此刻,靜靜躺在那裏的老人,對於這些人的衝擊是巨大的。

    華新社的記者,對莫道的追悼會,進行了全程的記錄和報道,

    隻是華新社的記者,這時候也受到了追悼會現場氛圍的影響。

    ……

    當天,

    那位老領導也協同其他同級的領導,一同來追悼會現場,送別了莫道院士並送上了挽聯。

    當晚,

    新聞聯播對追悼會諸多事宜,進行了長達數分鍾時間的報道,

    並在新聞報道的最後,宣布總台將在之後,播放一到兩期的莫院士生平特別節目。

    次日,

    追悼會繼續著,

    追悼會現場,人依舊不見一點減少,

    或者說,追悼會現場,不分晝夜,一直都有人在。

    一些上了些年紀,經曆了從可控核聚變實現以來,巨大變化的老人,

    即便是送別了莫道院士,依舊不願意離開,就在追悼會現場附近,為莫院士默默祈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