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突飛猛進的時代

字數:5779   加入書籤

A+A-




    再度改進之後的電推進係統,單個電推進發動機的運載能力,首次開始用噸為單位計算。

    單個電推進發動機的運載能力達到了0.8噸。

    同時,單個電推發動機的體積再次縮小。

    在地月二號上,求索研究院總共安裝了超過三百個改進後的電推發動機。

    當三百個電推發動機在氦3反應堆作為能源的支撐下,全功率同時啟動,其後方噴射出的等離子體射流,看起來極具科幻感。

    而整個地月往來線,還不隻是地月號進行升級,建造了地月號。

    在從地麵突破大氣層這一步,以及從近月軌道對接月麵這一步。

    改進後的電推進係統,同樣被用了上。

    兩個型號的飛船,遠航8A,以及遠航8B在54年到55年這段時間裏誕生。

    不再以遠航七號開頭,意味著新建的飛船和之前有了代差。

    而也的確如此,

    采用了更新型材料的遠航8A,下方總共密集安裝了近百個電推進發動機,

    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首次達到了八十噸。

    在此刻從長路發射場每天持續發射升空的飛船頻率下,

    這意味著巨大的運力提升。

    而遠航8B則是同型號飛船的月麵版,

    主要是為了承擔月麵到近月空間平台的往來任務,理論上,由於月麵更小的引力,

    遠航8b在月麵到月球軌道的運載能力更高。

    而在地月之間運力大升級過後,

    在兩艘地月號飛船以及更小規模地月之間往來飛船的使用下,

    地月之間運力已經實際超過了日常地月往來物資和人員的運力需求。

    於是,緊隨著的,

    就是月麵基地,以及月麵開發,月麵各項計劃的規模快速擴張和快速推進。

    僅54年到55年的一年時間裏,

    就從長路發射場,以及其他多個發射場為起點,

    經由近地空間平台以及近月空間平台,

    求索研究院就送往月麵,超過二十萬噸包含物資,設備,人員的總重。

    多艘遠航8A飛船加起來,每天在地麵和近地空間平台之間來往超過十次,

    而且隨著新的遠航8A飛船投入使用,每天發射的頻率還在增高。

    而在月麵上,

    月麵基地的占地範圍在擴大,

    艙室數量在這兒一年時間裏,就增加了三分之一,

    而空間麵積的增加則是超過這個數。

    人員相比之前,從兩千多人,暴增到了接近四千人。

    增加的這部分,少部分研究人員,

    大部分是負責操縱機械,負責月麵資源開采,

    月麵智能化工廠建設和運行,

    以及遂古計劃落實的技術人員。

    而在這一年裏,

    求索研究院,也往月麵基地,

    再投放了不少用於月麵礦物開采的特製機械,

    以及能夠在月麵技術人員輔助下,完成月麵礦物和其他資源更進一步加工的智能化工廠。

    此外,遂古計劃的基本計算單元,也投放了不少,

    緊挨著月麵基地的一側,不斷往著旁邊擴張。

    不過,

    即便是這樣,求索研究院對此依舊不太滿意。

    二十萬噸的物資投放,看起來誇張,但實際上揉起來,

    還沒有大多數在地球上看到的一座小山丘重。

    甚至就是一些地球上大貨輪一次的運貨量。

    要想完成求索研究院的目標,這個運輸重量的數字還得提升不止一個量級。

    當然,

    對於大多數這個時代的人們來說,這也已經是一個誇張的數字。

    而在地月之間運力和月麵開發的誇張增長背後,

    則是巨額的成本投入。

    ……

    54年,有人統計並且預估了下,

    求索研究院對月麵,以及其他星球和外太空的開發和建設,

    或直接,或間接,至少占用了每年整個華國百分之五的生產力,

    至少有百分之五的生產力,被投入在了地球之外。

    而在這個時代,華國的體量經過幾輪,幾十年時間的膨脹,

    比其他所有各方加起來的體量都大。

    這占據了華國百分之五的生產力,是一筆極度誇張的成本。

    甚至因為這一世,可控核聚變誕生更早,

    此刻各個領域的科技在求索研究院的催生下更加發達。

    這個時候的總生產力比上一世同期都還高得多。

    而這是外界的統計。

    根據求索研究院自已和上麵的統計,

    54年,在外太空投入的生產力,實際上可能超過了百分之六,在百分之七以內。

    這百分之六的生產力,

    有部分是求索研究院以在可控核聚變,室溫超導等方麵獲得收益直接投入的資源,

    也有部分是從外太空開發獲取到的一些收益的再投入。

    這些年外太空的開發,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益,就像是氦3的開采,拉回來也是能夠賣給國家的。

    還有部分,則是國家直接給求索研究院承擔的成本,

    上麵對求索研究院發展方向的支持,自然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資金的投入。

    最後,還有相當一部分,

    是求索研究院的存在,在整個生產體係中,間接撬動起來的資源,

    在此時此刻,說一句求索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就是整個華國的科研方向一點都不誇張。

    而外界,

    對於如此多的生產力,跟著求索研究院的方向投入外太空的態度,

    基本都是‘縱容’。

    有一位國外的首領,在一次接受采訪時,

    情緒有些複雜的笑著說道,

    “華國,或者說求索研究院在外太空投入的生產力,足夠讓他們為整個世界帶來一場毀滅的戰爭……”

    “但他們顯然覺得,將這些生產力投入到太空中更加有趣。”

    而華國之內,絕大多數人看到這條句話的反應,基本都是覺得樂嗬。

    幾乎沒有人覺得求索研究院花這麽多資源在星際探索上有什麽問題。

    這主要是基於,

    對求索研究院本身的信任和期待,

    對於星辰大海,一個更廣闊世界的期待。

    此刻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別說是將這百分之五的生產力扔到外太空去了,

    就是扔在水裏,也對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沒有什麽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還有相當部分人,覺得整個社會在外太空投入的生產力還是太少了。

    在自已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人們普遍對未來很感興趣。

    ……

    而在地月往來線路之外,

    氦3反應堆和升級之後的電推進係統,實際上更加適合用在整條路程更加漫長的,對其他那三個建立了半永久基地的星球上。

    55年,

    在地月這條運力線路升級基本完成過後,

    求索研究院再分別建造三艘基於氦3反應堆,安裝改進電推進係統的大型飛船,

    分別是啟明號,祝融號,共工號。

    在新建的大型飛船投入使用過後,

    前往水星的路程,基本被縮短在了二十天以內。

    對其他三顆行星的進一步開發,也開始有了基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