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星際社會的暢想
字數:5584 加入書籤
從其他各行星,按照各行星的不同情況,采集各種不同的富集資源,
綜合起來,投入人類的生產活動中,
提升人類能夠掌握的資源總量,供給人類發展的需求,
大概就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對其他係內行星開發利用的方式。
也是目前,地外其他行星,對於人類來說,最根本的價值。
這本質上,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從前,人類擁有的總資源僅有地球上能夠開采到的這部分,
而當腳步擴張到月球,金星,水星,火星,乃至更遠的地方,
隻要能夠將這裏的礦產乃至其他資源開采利用起來,那麽人類掌握的資源總量就開始暴增了。
而在能源已經富裕的情況下,再有更多資源,對於整個人類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
此刻,求索研究院的對外探索和開發,大概也就走在實現這種較為理想模式的道路上。
……
56年。
求索研究院多艘星際飛船,即主要行駛在星際間,著陸地麵的飛船,
開始頻繁在地火,地金,地水幾顆行星之間往來,
執行求索研究院的星際探索和開發任務。
甚至,對這三顆行星之外,木星,土星的衛星,也進行了幾次航行任務,
隻是暫時沒有投放航天員進行常駐,隻是投放了一些無人實驗基地,無人星球車,采集了少部分資源用作科研。
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
以地球為起點出發,沉寂了已經太多年的太陽係內,一些星際航線從地球發射出來,開始繁忙起來,
這些航線上的飛船,就像是在時間上爬出了一條細微而脆弱的絲線,
將地球與其他係內行星連接了起來。
而隨著一次次往來,行星間的聯係還會越來越緊密。
同年,
求索研究院內,
幾個研究團隊,
基於這個時代的現狀,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社會模型。
嚴格上來說,這是一篇社學會的論文,
隻是求索研究院內有太多物理,地質,天文,數學等研究團隊摻和了一下,
讓這篇原本的社會學論文變得無比複雜而嚴謹。
總體來說,
在這篇論文裏,研究員們以較為保守的態度,
描述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可能到來的星際社會。
這既是這些研究員基於現有情況,對一個星際社會整體模型的設計,
也是理論預言,最後還是對星際社會的期待。
在他們的描述中,這個係內星際社會,
依舊將以地球母星為核心,大多數人類還是將生活在母星上,
但也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分布在太陽係內其他行星。
而圍繞著地球,太陽係內,還將有環境較為惡劣,隻專注於資源開采的資源星,
也會有環境相對較為穩定,專注於工業生產的工業生產星。
在這篇論文的描述中,這將是一個更加宏大的社會形態。
而在論文的最後,
負責論文撰寫的這位研究員寫到,
“在不同於此刻社會形態的星際社會中,我們將迎來新的機遇。”
“我們對這樣一個更加偉大的世界,無比的期待。”
“不過,即便是我們已經盡可能從最多的方麵,對這樣一個社會形態做出一些推測,”
“但在這個星際社會中,我們也可能遇到更多此前從未遇到過的問題。”
“不管是經濟,文化,乃至個人的認知上,一群出生在星際時代的人,大概都是和出生成長於唯一母星上的一群人是不同的。”
“當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這樣一個星際社會的到來感到緊張,因為它將由我們親自創造。”
這篇論文從技術,從科技發展上並沒有太過明顯的意義。
但顯然,具有很強的曆史意義。
在這篇論文在求索研究院自已的期刊上發表過後,
因為掛著的求索研究院的前綴,
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不少人圍繞著此,討論著許久。
還有更多的人,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好像才猛然有些恍惚。
不知不覺,在求索研究院的推動下,
人類的科技都發展到這個地步了,都將要進入星際社會了?
而仔細想想,就目前求索研究院所做到的一切,好像已經的確開始滿足進入星際社會的一切條件了。
或者說,不知不覺中,已經一隻腳踏入了星際社會。
……
求索研究院對那三顆固態行星的開發,
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滿足了那篇社會學論文的預期。
對於金星,水星,火星,
求索研究院的定位是和先前月球不同的。
在此刻這個階段,
對這三顆行星的開發,求索研究院基本都固定在資源獲取為主。
於是,
從56年開始,求索研究院對這三顆行星的頻繁往來航行任務,
主要都是投放資源開采設備,高度無人化定製工廠為主,
僅少量增加這三顆行星的常駐人員。
……
57年。
金星同步軌道上的常駐人員,達到了30人。
火星,以及水星上,則分別達到了80人以及50人。
借由返程的多艘飛船,求索研究院在這兒一年,首次從這三顆星球,運回了一些資源,基本是一些經過初步加工的,較為稀有的礦產資源。
從前期投入來說,
這些開采回來的資源,實在是不值那個價。
從開采本身的成本來說,也過於高昂。
從運力上來說,倒是還好,畢竟部分返程的飛船空著也是空著,拉點資源回來彌補成本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即便是看起來得不償失,
但當這一年,首批資源從這三顆行星上運回的時候,
人們還是給予了最熱烈的歡呼。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這僅僅是開始。
求索研究院不會停下腳步,
而隻要求索研究院繼續下去,這些星球本身的價值,也總會讓人類在這些星球上的投入收回成本。
而當從這些行星上開采回資源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說開采出的資源能夠覆蓋開采成本,實現擴大開采規模的時候。
就是人類總資源量開始突飛猛進的時候。
在討論這類事情時,
網絡上的一句話,曾經得到了不少人的廣泛認同,
“從長遠來說,我們現在能夠付出的所有,就是地球上的所有資源。哪怕是我們耗盡我們現在的所有資源,隻要能夠做成這件事情,也是穩賺不賠。”
“這是一筆虧不了的投資,因為太陽係內的總資源遠比地球上多。”
這個時代,對於星際探索,絕大多數都是比較積極,乃至亢奮的。
而從這三顆星球上,逐漸開采回的一些資源,
也並沒有直接運回地球,而是放在了月球上。
在對那三顆星球進行開發的同時,
此刻,對月球的建設,依舊是這段時間以來,求索研究院的主旋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