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狼襲河中
字數:3281 加入書籤
西域,河中、碎葉川。
自從盤踞在伊麗河穀的烏孫大昆彌唆唆靡夜攻小烏孫殺死其主突突靡之後,小昆彌部死傷慘重,突突靡在激戰中被殺死,其子收攏部眾繼續與大昆彌作戰。
但突突靡之子難與唆唆抗衡,最終隻能選擇向西逃到康居人盤踞的碎葉川吉爾吉斯斯坦)與中亞一帶。
此舉正好給了烏孫昆彌唆唆向西用兵的借口,年餘時間裏,他先後占據了肥饒的碎葉川與阿史不來城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西)兵鋒直指河中腹心之地的怛羅斯與塔什幹。
西進以後,烏孫人據碎葉川而立,這是一片富饒且水草豐沛之地。
此時,距離正史中的大唐建國還有數百年,中原王朝的的視線還未遠及河中與中亞一帶,天山南北最遠也隻到達過伊麗與疏勒地區,且非實際出兵掌控。
當然,既無大唐,碎葉城也同樣不複存在,詩仙李白更不曾於此出生。
在碎葉巨湖西岸,後世碎葉城的原址上,隻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人口不足五萬,名素葉城!
但碎葉川半遊牧半定居的人口卻星羅棋布,他們人種混雜,或為匈奴、堅昆、粟特、月氏、印度、其中甚至還能看到因躲避中原戰亂跟隨商隊來此的漢人家庭。
西域的河中地區,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加上絲綢之路帶來的利益,和往日的氈帳草場相比,烏孫人在此仿佛看到了天堂。
占據碎葉川之後,遊牧民族不擅經營的天性展露無遺,唆唆靡難以抑製部眾,強奸搶劫之事屢見不鮮,一時群情沸騰民眾畏之如虎。
烏孫昆彌唆唆正坐在素葉城正中心高大的圓屋裏,旁邊漂亮的波斯女奴跪在毛毯上,臻首在他敞開的襠部位置起起伏伏。
可今日,唆唆似乎並無往日的興致,他不耐煩的將女奴抱到桌麵上一頓瘋狂輸出之後,便讓其退到外麵待命。
等女奴走開,唆唆從桌上拿起一張沾染著汙穢的牛皮紙,又將之狠狠地丟在地上。
隨著紙張飄落,上麵的晦澀難懂的文字展現出來。
因烏孫西進,康居人聯合了拔漢那大宛)一起向盤踞在伊朗高原與條支阿拉伯)地區的薩珊波斯帝國求助。
收到確切消息,薩珊波斯已經同意出兵河中援助康居人。
如今內外交困,唆唆打算退回伊麗河穀修整,可富饒的河中地區拱手讓人難免心中不甘。
未至碎葉川時,烏孫不過是窮困潦倒的衰敗部落,而今卻人人盆滿缽滿,即使戰爭與危機時刻存在,也有南來北往的商隊鋌而走險從此經過,每月的稅收便是一個天文數字,是烏孫放牧遊獵一年也未必能夠企及的財富。
越想越氣,唆唆索性召來幾名部族將領與智者一起商討此事。
“波斯是與昔日漢朝同等的兩個帝國,而今大漢已然灰飛煙滅,波斯卻仍舊牢牢掌控著西部高原與條支阿拉伯)地區,可見波斯比大漢更勝一籌。”
老掉牙的智者不無擔憂的繼續勸阻道:“失去了漢朝,烏孫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昆彌須得三思啊!”
另外一名智者卻不以為然,滿臉不屑:“聽說波斯與羅馬正在耶路撒冷之地反複拉鋸,還有北方的大益與匈人牽製,就算出兵也必然不多,烏孫正可趁此機會打敗波斯向塔什幹與撒馬爾罕進軍!”
“撒馬爾罕!”
聽聞這個詞,屋內眾人眼中紛紛露出不可遏製的貪婪目光,就連先前極力反對的智者也開始猶豫起來。
撒馬爾罕現烏茲別克斯坦大都市),是中亞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所在,已千年的曆史。
其為阿姆河流域最大的雄城,連接波斯、印度與河中地區的跳板。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被稱為“古絲綢之路明珠”,聽聞城中的財富多不勝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烏孫極盛時期也最多隻控製過伊麗河穀與金山牧場以南的區域,若能占據塔什幹甚至撒馬爾罕,從北疆到阿姆河流域就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北道,其中商稅能打造多少盔甲軍械?
隻要擊敗來援的波斯軍隊,中亞的大門便徹底敞開,屆時,烏孫或將在他們的手中重新崛起甚至到達極盛。
“兀鷲屠,你怎麽說?”唆唆看向自己的得力戰將。
兀鷲屠摸了摸自己光禿禿的腦袋,一臉的無畏:“昆彌,如今匈奴和大漢都先後滅亡,隻有我們烏孫依舊獨存於世,這就是天要烏孫發展壯大!”
唆唆依舊舉棋不定,又將目光從幾名部將身上一一掃過,最終看向停在末尾的兩名射雕者身上。
兩名頭戴氈帽的射雕者取下自己的帽子向唆唆彎腰致敬,眼中卻殺意凜然,已不言而喻。
“那便與波斯幹了!”
一掌推開羊皮地圖,河中地區的數千裏江山逐漸展開。
河中,指是錫爾河、阿姆河、這兩條河,而河中地區指的就是這兩條河所流經的區域,囊括了後世的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包括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
河中地區最為富饒著名的費爾幹納盆地,是糧食產量最高的中亞地區。這裏盛產水果、棉花,還包括大量的礦藏,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三千年間,無數帝國在此興衰沉浮,大唐王朝甚至一度打上伊朗高原與大食在河中爭雄百餘年,為的也正是這塊膏腴之地以及絲綢之路帶來的無盡財富。
稍微年輕的智者上前說道:“昆彌,波斯國力強悍無匹,舉國上下大軍何止百萬。即便正與羅馬人開戰想必也可輕鬆聚集起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要想戰勝他們隻有一條路可走。”
唆唆將目光看向位於素葉城與碎葉大湖西麵到怛羅斯平原的狹長走廊,將手重重落在怛羅斯城。
“出兵由圖蘭平原繞襲怛羅斯,斷其糧道,迫使波斯撤軍。”
“則碎葉川,盡歸烏孫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