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玉器
字數:2703 加入書籤
穿越之落寶金錢!
林安雅無聊的發表了一下哀國哀民的感慨,終於來到了百貨大樓。一進門,劉芳兒眼中就冒出閃閃的小火苗。果然,無論哪個時代都改變不了女人購物的天性,每個女生心裏都有一個夢想——穿梭在各大國際名品專店,信用卡刷過,不要問我價錢,一個字,買!買!買!
好吧,以上純粹瞎想,實際上劉芳兒拉著林安雅樓上樓下轉了一圈,把每個櫃台都新鮮了一遍,最後還是回到布料櫃台。售貨員還是很熱心的介紹滴,劉芳兒挑挑撿撿的猶豫了一番,最終還是喜滋滋的扯了一塊兒軍綠色的確良。好吧!其實左右不過軍綠、深藍和黑色,沒什麽鮮豔的,而的確良在這時代表的就倆字——時髦。這還是她以上班工作為借口磨了她媽一個星期的成果。而林安雅想買的昨天都買過了,於是在劉芳兒得意又抱歉的神情中空著手出了門。
該玩兒的玩兒了,該炫耀的也炫耀過了,劉芳兒分手的時候期期艾艾了半天才問:“你哥什麽時候歇呀!”
林安雅想了一下才記起,記憶裏劉芳兒對她小哥就挺關注,原主還是很樂意閨蜜作嫂子的,常常機會請劉芳兒去林家玩兒,別看這次林家為了小哥工作掏光了家底兒,事實上林家條件算不錯的了,老大老二都在外,家裏有房,父母都是工人,說句難聽話,等林安雅下鄉一走,就剩三個工人,嫁進去妥妥享福。怪不得今天這麽熱情呢。
林安雅可沒有拉纖保媒的興趣,本來就不熟悉,小半天都在小心應付,這時心裏想著收入空間的寶貝,隨口搪塞了兩句,兩人在路口分了手,乘著天沒太熱,林安雅匆匆回了家。
爸媽他們中午都不回來,林安雅索性從裏麵鎖了門,進了空間。
懶得做飯,林安雅直接撕了一包烤鴨,切一切,蘸上醬,添點生菜,小薄餅一卷,嗯!這才是生活!
吃了飯,收拾了殘局,林安雅開始檢查收進來的木塊兒,一陣敲敲打打後,終於撬開了外殼。
和林安雅預想的一樣,這種古式大型拔步床架構嚴密,除了顯露的櫥子、寶格,床底架內完全可以拓出隱秘的暗格,儲藏貴重物品,在學習考古時,導師就舉過幾個例子,這種寶中藏寶的現象也是古玩愛好者收藏撿漏的樂趣之一。而這次收進來的床底殘架正是暗格的部分。
小心翼翼的刨掉外表的木頭,露出了兩個筆記本電腦大小的銅盒,清理了外表的銅鏽才在花紋的一側扣起一個小拉環。小心拉開露出內裏。
瑩瑩的和田白玉圓鐲,冰種蘋果綠的貴妃鐲,八節瑩潤的碧玉鐲,還有一對兒古拙深綠龍鳳玉鐲,零零散散的八個玉墜子和兩對兒玉牌包在一起,三隻樣式簡單的花型玉簪子顏色頗舊,更有成人巴掌大兩指厚的一塊方形羊脂玉料。都被豔色的綢緞絹子分開包裹,整個銅盒的細縫空餘都塞滿了細絹,由此這些玉飾都保存到很好,沒有在搬運、打砸中受損。
細細的把玩著,龍鳳玉鐲的雕工細膩傳神,顯然是南工風格,龍紋鳳雕的樣式可以看出是南宋中後期作品,在這幾樣玉飾中價值最高。三隻玉簪的花型簡單,雕功有明顯揚派痕跡,應該是清明時期的民間製品。剩下的墜子玉鐲顯是新器,海派雕工集多家工藝而大成,無論是樣式還是刀工都更加精致、新穎。而這些成色高檔的玉料都是難得一見,尤其是後世興起玉石翡翠熱後,被哄抬成極品,一個冰種的水滴墜子都要上百萬。至於古玉更是千金難買,從考古大家傳出的“盤玉”法子,幾經流轉更加神話,什麽人盤玉,玉養人,弄的一些自持身份的大佬手裏沒幾塊好玉把玩都不敢見人,經次一弄古玉價格又是飆升。上輩子,林安雅在一次大型拍賣會上瞧中了一隻小龍墜兒,才拇指大,古式的龍型其實隻是半封閉的圓環頭部有突起,樣子很抽象,玉肉也不多。結果還是被抬高到千萬級別,讓人隻能苦笑搖頭。
而這回終於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玉石首飾了,美的林安雅換來戴去好一陣子顯擺。就像每個女人的鞋櫃裏都缺少一雙高更鞋一樣,女人對玉石首飾的鍾愛就像與生俱來的天性一般。哪怕這些玉器近十年內都不能拿出去秀,隻能在空間裏戴戴,還是讓安雅生出由心而出的滿足感。
將玉飾重新裝入銅盒內仔細的放入床頭櫃裏,閑下來的林安雅先去空間陣法的中心查看。果然,聚靈陣陣心位置的玉盞中已經凝出一滴靈液,黃豆大小的晶瑩圓珠,散發惑人的魅力,使生物本能的渴望吞服。隻是林安雅想了想還是沒有取用。畢竟第一次服用表現太明顯,膚色突然變白容易引人懷疑,前世一年的追捕、逃跑顯然給了林安雅很大的教訓,若是自己謹慎的等待兩年,或許一切都不會發生,自己還是21世紀的美女鑒定師,悠閑度日。哪會有這麽多變故!
接下來是循規蹈矩的煮飯收拾家務。第二天,最後將自己的身份資料、各種用具收拾打包,就等待星期一學校安排出發了。
天蒙蒙亮,起床收拾,小哥林向民請了半天假,專門送妹妹出發。先是到學校集合,又捧著紅寶書來了一次氣勢高昂的宣誓,在激動人心的送別演講中迷迷糊糊的上了車,耳邊是不絕的送別聲和卡車啟動的轟鳴聲,趕緊向追著車子跑的人群揮揮手,一樣黑灰色人群裏實在分不清哪個是小哥。兩輛大卡車歡快的奔跑在自由的土路上,一會兒就沒了影。隨隊老師介紹了行程安排,就隨大家嘰嘰喳喳去了。
中午在車上吃了自帶的幹糧,下午接著顛簸,沒辦法車隊先送大家到省城,才能坐火車到下鄉的幾個縣。按爸媽的說法,家裏、省城、下鄉縣大概在一條線上。經過半天的行駛,大家早沒了新鮮勁,擠在一堆行李中或是聊天或是瞌睡。下午2點左右終於到了省城火車站,這裏集結了省裏其他幾個學校的下鄉隊伍,更是熱鬧非凡。
在火車的汽笛聲中,漸漸駛出了省城,開往了未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