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油坊收入
字數:486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文衛紀事 !
榨油坊建起來了。
明心設計的,選址選在小山坡上,在旁邊修了倉庫,在懸崖上設了轉輪,用粗繩拉上油菜籽大豆等上去,特別忙時工人的飯食與飲水也可用吊藍吊上,懸崖下麵修了倉庫,挖了井,路重新修過,上山道與下山道分開,安全第一。
高老三的房子就修在下山道旁邊,三進的四合院,二十二間房子,馬房什麽的都齊齊全全的修好。江二在江容手裏借的銀子,借條上注明在分紅裏扣。江容自己的房子終於還是沒蓋,因為那裏住得很舒服,也方便,如果隻住黃三兩口子加江容加三隻狗狗加安仔,是很舒服的。
高老頭召開家庭會議說要分家,所有祖上留下的地與祖產全歸高老大,高老頭兩口子跟著高老三過,攢的錢是給高老三娶親用的,江二自己能賺錢,就不分啥了,以後江二還要多照顧老三。
江二與張氏都同意。
劉氏卻不同意,“說老二家開鋪子,收入也不少的。老三開榨油坊,收入也不少的,隻有我們家窮,孩子又多。爹娘應該多照顧我們才是。”
張氏急說,“我們家的鋪子賺多少錢?幾十文幾十文的賺的,我帶著兩個孩子大著肚子都在看鋪子,賺的全是辛苦錢。你在家裏啥也不做,連飯都是侄女做的,你還好意思說你們家窮。要是象我們這樣辛苦,你不知道有多少錢了。六生姓江,已經一分錢不要了。老三的房子還是六生自己墊錢蓋的。”
江二製止住張氏,“爹娘請家族的老人們來分家吧。”
如高老頭所說的分家,族老們當然同意,江二沒帶走一分錢,祖產祖屋全給高老大,高老三搬到油坊那裏的住所,高老頭兩口子同他一起住。
高老頭本有些不放心江容一個人住,江容說同黃誌禮夫婦一起住著呢,還有三條狗看家呢,不怕的。江容堅持自己住。高老頭拗不過江容,又擔心高老三笨做不好事,讓江容虧了本錢,就還是搬過去了。
五月時濟蘭收到荊州寄過來的信,說是烏爾登受傷了,得養好久才會好。瓜爾佳氏本來要回來看看麗敏選秀,於是走不開了,請濟蘭多多留意。
六月就開始出油了。江容謹慎的隻榨了自己種的六七十畝油菜的菜籽,頭一批運往京城的油很快就銷光了,濟蘭的狐朋狗友們家裏也是要吃米吃油的,於是成了頭一批食用者。濟蘭很快就讓高十九的小車行捎回來貨款一百八十多兩銀子。
去掉收菜籽的成本,油工的工錢,運費,基本上沒賺錢,也就十來兩銀子,另賺的就是油餅,可以做肥料的油餅,當然豆子與花生會賺得多些。
江二欣喜無比,一畝地租金也就幾錢,自己種地的話,通常最多也就能有一兩左右銀子的收成,現在這樣相當於是一季油菜籽就賺回來了一年的錢了。並且還是江容套種的地裏長出來的油菜籽。
江容心中很平靜,同江二講,大豆出來時要好好收大豆,別人六錢銀子收的話,我們就六錢三厘收,但是大豆得好。
諸事均順,於是高老三的婚事就開始密集的受到關注了。
高老頭高氏都沒有什麽頭腦,也沒有什麽能力,根本也想不到替老三安排娶老婆事宜,劉氏是當初的高家老人娶進門的,好象劉氏娘家那邊當初家風還不錯,劉家還有女子是嫁給旗人的,隻是沒想到劉氏娶進來會是這樣的。江容常問江二一堆事,江二講給江容聽時,時時會加上自己的看法,對這樁婚事的評價就是,真是看走眼了。
張氏是同江二兩人看對眼了,你不嫌我窮,我不嫌你更窮這樣就成了,當時也沒有人操持,簡單的就成了,所以江二一直感激烏爾登當初資助的那一點點銀子與米。幸虧那一點點雪中送炭,不然,會更寒酸些,張氏會更抬不起頭,更讓那劉氏說三道四的。
現在不是有房有產業了麽,於是高老三再也沒人嫌他頭腦不靈活反應不快了。
但是高老三一直沒看中哪一家的閨女。
張氏又安排了十幾次相看,高老三也沒相中人家的閨女。
張氏為了怕劉氏說閑話,根本沒安排自己娘家親戚家的女兒給高老三。
劉氏說要介紹她娘家堂妹給高老三,江二夫妻二人堅決不肯同意。
劉氏哭哭涕涕的說江二不當高老大做老大,自己不肯把張氏娘家的閨女嫁給高老三,還不準劉氏嫁劉家閨女給高老三。存心看著高老三娶不到老婆。
“老三是娶不到老婆麽,是他根本沒有看中哪個。”江二拂袖而去。
高老三終是沒成親,天天過著想喝酒就喝酒,想賭博就賭博的快活日子。誰也不知道他怎麽想。
不能不說江家的血脈裏總是若有若無的有一種自由放縱的氣息。
七月張氏生下第三個孩子,第二個兒子,因為忙,江二請了兩個農婦幫張氏管事。
高老三既然有收入穩定豐厚的油坊工錢了。那最窮的就是高老大家了,高老頭又讓高老大天天跟著自己幫江容看著地裏的莊稼和樹。慢慢的把這份看地的工錢讓高老大領了。
麗敏參加了這年夏天的選秀,舒穆魯家的族長很希望麗敏能被選上,但是家世擺在那裏呢,最低級的馬甲之女,馬甲之孫女,(馬甲是旗丁的一種,就是大頭兵),很正常很無情的在第一次初選就刷下來了。這其實是比較好的結果,意味著麗敏現在可以自由的談婚論嫁了。最慘的是留了牌子待選,就是也不指婚,就是留了牌子在那裏,然後不得議婚嫁之事。
濟蘭托仁義及堂兄堂嫂幫麗敏留意條件相當的人家未婚子弟的品性。
八月時江容收到文顏的信,長達二十三頁紙的信,也不知道文顏是如何知道自己在哪裏的。江容很感動。兩人中斷的友誼又連上了。江容也時時捎信過去文顏。
荊州那裏的肉類養殖很爭氣,估計是生了蛋就孵成小雞小鴨,數量很多。(劉大全每月都有寄信過來說明經營情況與養殖數量)灤州這邊冷得早,風大,江容讓劉大全仲夥過了把肉類早點醃好,醃好了裝壇送過來灤州這邊風幹再包裝起來賣。
秋末冬初時,大豆花生下來開始榨油了,江容自己又開了個豆腐坊,讓黃誌禮的老婆帶著一些婆姨們做豆腐,豆腐皮,豆腐幹,一開始是在江二的鋪子裏賣,後來再送到京城濟蘭的米鋪去銷。再後來又開發出來貯存時間較長的綠豆皮,包穀豆皮,大米豆皮之類的。
女人們的勞動能量爆發出來也是很驚人的啊,江容感歎。為了鼓勵勞動力的持續爆發,江容大方的分一成利給黃誌禮的老婆,許諾自己一長大,立刻就還回她家的賣身紙,並且與她在京城合夥開片豆腐店。
更加充滿積極性的黃誌禮夫妻更加勤力,努力試製花生醬與大豆醬等。
在榨油坊做事與豆腐坊做事的人都收入較穩定,比起種地來講,要穩定許多,收入也豐厚許多。最少那些工人比起沒在作坊做事的人臉色要紅潤許多,不那麽黃瘦。因為吃得好。從前估計都隻吃吃玉米糊糊,連鹽都不舍得吃。江容深表欣慰,光吃玉米與紅薯的人當然是弱夫了,有肉吃有蛋吃自然就強壯許多。
江二在榨油坊的頭一年也有賺近三千兩銀子,因為油沒有完全賣光。但次年就多些了,幾年下來也會有萬貫家財了。
給高老三開的薪水也過了半年下來有一百兩了。高老大的薪水也差不多,江二說高老大怎麽也得比高老三高點,於是江容多開了五十兩與高老大。劉氏看在銀子的份上,再不曾日日撒潑吵鬧。所謂倉稟實知禮節吧。
榨油坊開得中不溜秋不顯山不露水,濟蘭的米鋪也是,但是在低買高賣,一點原料也不浪費的指導精神下,濟蘭與江容江二都很算是殷實小康了。
象豆腐皮之類的,又方便又美味,十斤大豆出三斤油,出五斤豆腐皮。豆油價一斤是七八十文,豆腐皮一斤十五文。不做豆腐皮的話,直接做成豆餅,豆餅也是兩千文一石。一石大豆六錢,去掉人工及各項消耗可以賺出二兩銀子出來。如果是包穀豆皮就更賺錢了,包穀才多少錢一斤。
濟蘭另在內城開了四家米鋪,冬天幫江容賣這些豆皮豆腐皮臘肉臘腸之類的,每斤賺兩文。四家鋪子,光賣豆皮類的一個冬天就賺了近千兩銀子。外城濟蘭向賣菜的,各家大小飯館推銷的豆皮每斤賺一文,也賺了足有兩千兩銀子。光豆製品一項,濟蘭就賺足三千兩銀子。當然收入更多的是江容,濟蘭每賺兩文時,江容賺八文。
濟蘭在采育裏也賣東西,那純粹是賭氣便民的,就擺在車馬店裏,讓小二幫忙看著,給小二每月二兩銀,有啥都拉一份過去賣,就是向仁誠炫耀,哼,離家了過得更好,車馬店的掌櫃白得五兩銀,並且生意多了許多,也是樂的合不攏嘴。
有時京城往灤州捎的東西多,濟蘭就讓下人直接裝好車趕到車馬店等著高十九的車隊到來,放下在車馬店賣的東西,再趕到自己的米鋪去。
冬天油賣得好,隨便花生油,還是豆油,還是菜籽油,炸東西吃的人家比較多。賣一斤豆油,純利是四十文。濟蘭八文,江二有十二文,江容是二十文。濟蘭足足賣了兩千擔豆油,濟蘭賺了將近兩千兩銀子。
濟蘭給江容寫信歎息,若是天氣永遠這麽冷,該多麽好。這一個冬天比仁誠幾年賺的還多。於是看過往的糾紛都覺得象浮雲,既然是浮雲,那麽就再也不相幹。濟蘭送了些鋪子裏賣的臘肉臘腸豆皮之類的價值幾十兩銀子的貨回去給仁義請仁義多關照自己。(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