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黑琅山,往事

字數:5866   加入書籤

A+A-


    神州俠隱!
    在西域天山以北有一片遼闊的山地,那裏氣候幹燥,寸草難生,荒山綿延不絕,狂風時常肆虐,侵岩蝕山,飛沙走石,隻有少數驛站散布在其中,貫連起一條若隱若現的絲綢之路。
    穿過這片渺無人煙的死地後,在天山山脈盡頭卻有一片水草豐美的綠洲,沃野千裏,風吹草低,這片綠洲是由山腳下一個湖泊滋養出來的,而這個湖泊的水則來自於天山上冰川融水,因此這個湖泊被西域人稱為“雅格魯齊威”,意即“天公的眼淚”。這片沃野也成了西域遊牧人逐草而居的首選之地,每到春夏季節就有大量的牧人趕著牛羊到這塊綠洲放牧,順便與前來收集獸皮、山珍的跑單幫商人做生意,於是這片沃野也成了塞外一個遠近聞名的市集,自然吸引了馳騁在塞外的各路馬賊的注意,遭受幾次強梁的劫掠後,那些遊牧人就在聯合到一起,備上厚禮,到天山山脈之中的一座高山上,尋求一個世代生息於此的武林門派的庇護,那座山叫黑琅山,而那個門派叫歸元門,也就是中原武林口中的混元教。
    歸元門為保一方安寧,答應了遊牧人的請求,派出門下高手兵分幾路驅逐馬賊,綏靖周邊,更勒碑為界,嚴禁塞外馬賊闖入歸元門的範圍,那些馬賊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哪敢不從,往後再也不敢踏足歸元門的範圍,那片綠洲從此迎來了和平安寧。
    在歸元門派出的高手之中,有一個出類拔萃的青年,是歸元門少主,名喚巴蘭耶托,也就是日後震驚中原的“西域狂魔”巴朗。年輕的巴朗在征伐馬賊後歸來,路過綠洲,無意間遇見了一個牧民少女,英姿颯爽,端莊美麗,堪稱絕色,不禁深深為其吸引,不可自拔。
    巴朗苦苦追求那少女,與她縱馬馳騁射獵,一起練武,甚至還邀她到歸元門作客參觀,傳她幾手歸元門絕技,兩人相處倒也愜意。那牧民少女叫雅曼師容,意謂“草原的珍珠”,是草原一支頗負盛名的遊牧家族的族長女兒,性子直率調皮,雖然仰慕巴朗的蓋世武功,但對巴朗的粗狂似乎並不中意,卻喜歡上了歸元門內一名青年文人。
    歸元門內為何會有文人?原來,歸元門秘傳絕技“天罡大法”是依密宗心法演化而來,其中奧義與天竺密宗教義似有關聯,歸元門一直以來都很難參透高層心法,於是突發奇想,延請密宗大師前來一同參悟“天罡大法”。因為天竺密宗一脈已斷,所以歸元門派人到中原暗訪唐密高人,不過,唐密三大道場大興善寺、青龍寺和法門寺都是受皇家庇護的佛家聖地,護院僧人眾多,高手如雲,歸元門無法求教問道,更不能延請高僧出關赴塞外。所幸天無絕人之路,那時候民間有一個大畫家,叫辜鴻漸,年不過二十出頭,但天資聰穎,閱書無數,過目不忘,琴棋書畫,天文地理,水利堪輿,無所不通,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法門寺高僧寒月禪師的俗家弟子,據說辜鴻漸已經得到寒月的密宗真傳,並且能以禪理入畫,以禪機入詩,開創了一代山水畫風,被天下文人雅士捧為宗師,臨摹、模仿、追隨者無數,是士林一個極有聲譽的畫家,無數達官貴人斥黃金萬兩求辜鴻漸揮毫作畫而不得。不過聽聞辜鴻漸深得禪理,並不以此謀財,而是深隱長安市井,教書度日,潛心修行。
    歸元門人打聽到這個情況,心想與其到佛門請教高僧大師,還不如把這窮書生擄到塞外去方便,說到做到,一群人就奔往長安,暗訪了辜鴻漸所在,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把辜鴻漸擄走,快馬疾走塞外,回到黑琅山。
    辜鴻漸突然來到塞外荒野,四周又是彪悍體健的舞刀弄槍之徒,自然十分驚慌,吵嚷著讓歸元門放他回去,歸元門不去理他,好酒好菜招呼著,等他順應下來。辜鴻漸道行匪淺,很快就明白這幫人雖然強橫,但對自己應該還沒有惡意,加上黑琅山雖然地處僻遠,但風景宜人,天山山脈更是天工造化,隻要心中有佛,何處不是道場?何況是這樣的安靜而充滿靈氣的地方,沒有俗事侵擾,於是辜鴻漸慢慢就不再抗拒,專心參道修行,讀書作畫。
    歸元門看辜鴻漸已經適應下來了,因為擔心絕學外泄,所以還不放心拿“天罡大法”向辜鴻漸,就請他講解一些密宗教義,也是考驗一下辜鴻漸修為的意思。
    辜鴻漸不愧為寒月門人,密宗教義深得真傳,秉著弘法之心,辜鴻漸一一向歸元門開示其中妙法,令歸元門眾人,尤其是巴朗這些資質超凡的青年一輩受益匪淺,武功大進。辜鴻漸慢慢適應了塞外的生活,歸元門也就沒有對辜鴻漸多加約束,任由他在歸元門內走動,偶爾也可以到山中冶遊,彼此相安無事。
    如此過了幾年,歸元門開始慢慢地在請教密宗奧義之中,夾雜了“天罡大法”的一些心決請辜鴻漸指點,辜鴻漸雖然不懂武學,但醫道也有研究,對脈絡之理也不陌生,所以除了一些隱晦的地方需要鑽研之外,大多心決辜鴻漸都能點破,讓歸元門受益匪淺。
    辜鴻漸和巴朗年紀差不多,自然也比較談得來,除了密宗教義,巴朗也常向辜鴻漸請教琴棋書畫等技藝,後來為了追求牧民少女師容,更是加倍學習詩詞歌賦,企圖用中原文字虜獲這異域少女。不料,師容在歸元門見到辜鴻漸後,竟被辜鴻漸一派儒雅風采迷倒,要知道塞外蠻荒之地,很少能見到什麽文豪,更何況辜鴻漸豐姿綽約,器宇不凡,師容很快就纏著辜鴻漸不放了。
    辜鴻漸雖然文采出眾,但也研究佛學多年,對男女之情看得較淡,盡管師容有絕世之姿,但辜鴻漸對師容也沒有過多的愛慕之意,隻是當她是一個調皮可愛的女子。何況巴朗對師容一往情深,辜鴻漸自然不便奪人所愛,因此處處避開師容。
    師容馬背上的兒女,愛恨分明,性烈如火,見辜鴻漸心不在己身,傷心欲絕,竟劫掠了辜鴻漸逃入天山山脈中的冰川之上。這可急壞了歸元門和師容的族人,連夜帶上入山尋找。
    在塞外有個傳說,冰川是潔淨之地,如果有男女相愛卻無法在一起,隻要他們一起從冰川上跳下去,天神感動於其真誠,會把他們接到天上去,永成眷屬。師容就是要帶著辜鴻漸殉情,任憑辜鴻漸怎麽解釋,師容都一意孤行,辜鴻漸掙脫不過,也隻能任由她去了。
    就在師容拉著辜鴻漸要跳崖的時候,正好看到幽冥客和白猿劍客的決鬥,這兩個隱居在天山山脈中的高手相見恨晚,正在切磋武藝,幽冥客施展掌法,白猿劍客用劍,兩人鬥得方酣,沒有留意到師容和辜鴻漸在冰川邊上,一個不小心,兩大高手激起的氣浪把這對苦命的鴛鴦震飛往冰川下去。
    師容在那一刻卻不忍心拉著辜鴻漸一起死,用盡全身力氣把辜鴻漸往上推,但那刻辜鴻漸看到師容決絕而多情的眼神,心中卻不由得一震,像著了魔似的抓住師容的手不肯放開,兩人就一起往深淵墜去,所幸,幽冥客和白猿劍客及時趕到,幽冥客袖中長鞭飛去,正好卷住辜鴻漸的腳踝,這才把兩人救了上來。
    巴朗這才率人趕到,見此情形,大呼僥幸,又得遇幽冥客和白猿劍客兩位異人,於是一同延請他們,回歸元門盤桓幾日,從那時開始這西域三大高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經過此番風波後,巴朗決定成全師容和辜鴻漸,他本也是坦蕩直率之人,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既然師容芳心不在自己身上,自然也就不再勉強,加上巴朗正醉心與辜鴻漸解讀出來的第七層“天罡大法”心決,所以正好做個順水人情,撮合辜鴻漸與師容二人的好事。而辜鴻漸經冰川一場風波,對師容反而心生憐惜之情,也願意與此佳人共結連理。
    事情眼看就要圓滿完成,可惜,師容的父親反對這樁婚事,因為根據家族密約,師容這族人與另一支離散的宗國遺脈有婚約,這另一支宗國遺脈就是蜀中唐門,他們這兩族人原本都是月氏國的貴族,後來被匈奴擊潰流散,唐門一支走入蜀中,是為小月氏遺脈,而師容一族則遠走塞外,逐草而居,是為大月氏。多年之後這兩支故國遺民才重新聯係上,為了聯盟,也是為了紀念故國,兩支族人定下了婚約,一旦雙方族長的子嗣各有男女,則結為姻親,取永世結好的意思,師容在出生之後,就被許給了當時唐門的少主,所以師容的父親決計不同意辜鴻漸和師容的婚事。
    師容的倔強個性再次發作,帶了辜鴻漸再次躲入天山廣袤的山林之中。這不單把大月氏族人急壞了,歸元門也深受牽連,雖然歸元門是這方綠洲的保護者,但也不能縱容門下人拐帶牧民女兒,此事關乎歸元門在西域武林的名望,更重要的是,“天罡大法”第八層和第九層的心法,還沒有讓辜鴻漸破解開來,所以歸元門也急著要找到辜鴻漸。
    不過這對亡命鴛鴦這次走得十分隱秘,竟然沒有留下絲毫蛛絲馬跡,巴朗率人在天山中找了一年,也沒有找到,大月氏族因為婚期將近,也廣派人手在天山山脈之中尋找,但也一無所獲。
    一年之後,巴朗確實在幽冥客口中無意得知,辜鴻漸二人就躲在白猿山中,白猿劍客暗中保護著他們。這可讓巴朗氣炸了,沒想到自己白忙活一年,而兩人就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萬萬沒有想到白猿劍客會知情不報,暗中與自己作對。盛怒之下的巴朗率人直奔白猿山,幽冥客自知自己走漏風聲,急忙跟著巴朗而去,避免兩人發生衝突。
    巴朗趕到白猿山和白猿劍客理論,白猿劍客執意要成全那對亡命鴛鴦,不允許巴朗棒打鴛鴦,而巴朗則另有考慮,執意要把二人帶走,於是兩人就打了起來,幽冥客夾在中間左右不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就在這時,辜鴻漸和師容抱著一個嬰孩出來了,雙方暫停了對手,原來師容剛剛生下一個男孩。師容哀求巴朗讓他們走,他們可以化身為牧民,消失在荒漠之中,巴朗惦記著“天罡大法”,就要求二人先回歸元門,隻要辜鴻漸把“天罡大法”的最後兩層心決解讀出來,就放他們二人自由。
    這要求也不過分,於是辜鴻漸和師容同意了,回到了歸元門。不料,過不了多久,消息走漏,大月氏族上門來追討師容,歸元門權衡之下決定犧牲師容,保住歸元門的聲望,於是就默許大月氏族人進門奪人,帶走了師容。辜鴻漸勃然大怒,咒罵巴朗不守信用,巴朗有苦說不出,他是不同意交人的,隻是門主和門中眾人決意要交,巴朗根本擋不住。
    大怒之下,辜鴻漸不再解譯“天罡大法”最後兩層心法,不過後來經由巴朗勸解,也為了自己兒子,不得不繼續替歸元門解譯“天罡大法”,這最後兩層心法玄妙異常,辜鴻漸苦心孤詣窮經皓首,也用了五年時間才解讀出最後兩層心法,可憐辜鴻漸耗盡心血,加之思念遠在天涯的妻子,抑鬱成疾。就在交出“天罡大法”最後的心法秘笈之後,辜鴻漸撒手人寰,留下一個五歲的幼子——辜滄海,滄海之名,取意於曾經滄海難為水,飽含著深深的無奈。
    巴朗見辜鴻漸勞怨成疾而終,心中幡悟自己實在有愧與辜鴻漸,遂將辜滄海收為徒弟,傾一身武藝相授,以彌補自己對其父母的傷害,辜滄海不明白大人間的恩怨,高高興興地跟巴朗練武。
    不過,巴朗練至“天罡大法”第七層之後,再也無法精進至第八層,無論如何練都無法突破,而辜鴻漸又已不在,自然沒有人請教,這成了巴朗一個心結。後來,巴朗繼任歸元門主之位,他自覺第七層也已經練至爐火純青了,於是就抱著爭雄之心,進入中原挑戰七大門派,不幸敗在了當時少林方丈智空大師、武當掌門道陽真人和峨眉掌門念庵師太這三大高手聯手之下,歸途之中還被中原四大高手之一的祝蓀所敗(詳見第八十六章),被迫發誓不再進入中原,慘敗而歸。
    巴朗敗歸後,知道自己再無精進的可能,於是盡全力指導辜滄海練“天罡大法”,辜滄海天資聰穎過人,加上有名師指點,在三十歲時候就已經練至大法第七層,可謂神速,也就在這時,辜滄海無意中聽到關於自己身世的傳言,幾番打聽,還找到大月氏族人打聽,終於拚湊出了自己雙親遭遇的變故,於是憤恨於自己多年來的認賊作父。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辜鴻漸留給他的銅鎖之中,竟然藏有“天罡大法”最後兩層心法的秘訣,原來辜鴻漸交給巴朗的心法是假的,其中關鍵地方被辜鴻漸改動了,所以無論巴朗如何刻苦用功,始終還是無法更上一層境界。
    明白這一點之後,辜滄海籌謀了一番,終於出手把巴朗打敗,而當年參與驅逐師容的歸元門人,盡皆被辜滄海處死,其餘門人莫不對辜滄海俯首稱臣,就這樣歸元門被辜滄海所奪,改名混元教。而巴朗敗後,被辜滄海囚禁了起來,親眼看到歸元門被自己的親傳弟子所滅,心神俱碎,求告無門,萬念俱灰。
    幽冥客不忍見巴朗一代豪強落得如此下場,原本要聯合白猿劍客一同營救巴朗,可惜那時候白猿劍客已不知仙遊到哪裏去了,白猿一門傳完藝之後,師父就杳如黃鶴,從此不再現身於江湖,也不知生死。白猿劍客傳衣缽給猿十三之後,就此失蹤。
    幽冥客沒有找到同盟,於是率門人冒險闖入混元教,試圖營救巴朗,不料被辜滄海所察覺,幽冥客吃了虧,於是逃出了混元教,隻身進入蜀中,尋訪唐門,他想找嫁入唐門的師容出麵化解一下辜滄海的仇怨,卻不料走入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陷阱,萬劫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