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朝議三

字數:4583   加入書籤

A+A-


    朝會的地點是在太和殿,不過此時的殿內的情景卻迥異於前。
    最顯眼的便是上首那金燦燦帶屏風的至尊奢華版紫檀寶座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低矮的榻,沒有特別什麽華麗的雕花圖案,規格也僅能坐一人,這就是大唐帝國最高統治者李二鳳同學的座椅了。
    這形製,跟大明、大清皇帝的龍椅真是沒得比。
    下麵的大臣們也沒有如大清國的好奴才們一般,跪倒一片、低眉順眼,哈著腰垂著頭,聆聽天子聖訓。
    這些臣子,竟然在皇帝麵前坐著!
    唐初,胡床胡椅還沒有盛唐那麽流行,但是類似小馬紮一樣的木凳也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自秦漢以來的跪坐不再流行。
    哪怕鋪個毯子啥的,跪久了也渾身難受。能坐著,誰樂意去摩擦膝蓋呢。
    臣子們就這麽坐在木凳上,身前放個案幾,神色如常,恍若嘮家常般跟帝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交流。
    甚至這些大臣們還覺得這太和殿的台階未免太高了些,皇帝也離得太遠了些。
    李世民試了下效果,也感覺甚是別扭,幹脆差人把坐榻抬下來,就這麽近距離地跟臣子們聊起來。
    自周以降,皇帝與臣子間的地位差距是不斷拉大的,從朝會禮儀上就可見一斑。
    漢朝時,大臣給天子行禮,天子需回禮;至唐代,大臣奏對都是坐著,什麽三拜九叩,對著皇帝而已,又不是什麽祭天大典,沒必要;宋朝皇帝把大臣的椅子給撤了,但隻準站著行禮,跪拜則視為失儀,所謂“跪者胡禮”;等到了大元,“臣皆列跪”;明代稍好,非常重要的事情才需要跪禮,日常則是揖禮;至於我大清,哪那麽多事,一個字,跪就完了。
    究其根源,政治地位的差距是為根本。
    周朝時,封建邦國,遍地都是董事長,無非是你們家門頭大一些,大家喊你一聲哥,有什麽大不了的;到了大唐,你皇帝又咋地,這二三百年亂世不知道換了多少皇帝,我崔盧鄭王依然穩穩當當;再往後,到宋代,封國沒了、士族沒了,朝堂上的大臣換成了中小地主階級出身的進士們,掌握的資源和皇帝老兒根本沒法比,但好歹還是皇權之倚仗;再到我大清,嘿,八旗眾是我愛新覺羅家的好奴才,是我國朝權利之根本,你們這些人,連奴才都不配當,讓你們跪那是看得起你們。
    一眾人等坐定,李二鳳開始引出了話題“諸公,前些日子寧遠一戰,朕是大受震撼,深感大唐軍力之不足。今後該當如何,還請暢所欲言。”
    血戰一場,四千人戰歿,李世民的心頭都在滴血。
    這可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前幾年親征高句麗,輾轉數千裏,連戰數場,不過損失兩千。
    像琅琊榜一般,為了權力鬥爭,殺光自家七萬精銳,還能一切如常的,注定隻能出現在小說中。
    就是極盛時期的漢唐帝國,死七萬精銳,也得舔二十年傷口才能緩過氣來。
    如大清二十萬國族的,死七萬人已經可以宣布滅亡了。
    這幾日間,統計傷亡,發放撫恤,慰問士卒,亦是忙得不可開交。直至今朝,才抽出時間來總結經驗教訓。
    當先發言的乃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臣雖不精於軍事,但也看得出來,我軍士卒之精銳,非清軍可比。若能近戰,八旗兵尚可勉力支撐,綠營士卒不過土雞瓦狗。所慮者,唯銃炮之利。臣聽聞,此世間精於鑄炮者,無過於紅毛夷人。北京城中,便有些夷人傳教士,其中有一人名湯若望,曾於崇禎年間為明廷鑄炮,編撰《火攻掣要》一書,或可詔此人仔細詢問,聯絡溝通,多尋些紅夷匠人,造炮鑄銃。”
    “善,此事需抓緊辦理,早一日造出優質火器,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還是大舅哥利落,知道妹夫我憂心何事,老早就開始操心。
    “不過這湯神父的手藝卻未見得多好,造出來的東西似乎比那什麽康熙朝所製的差了不少。”雖然事情有了著落,但想想戰場上兩軍火器差距,李二鳳還是有些擔心。
    長孫無忌略一欠身“確實如此,但陛下也無需太過憂慮。許是那崇禎年間國庫空虛,官員們徇私舞弊、偷工減料,致使銃炮性能不佳。若是如此,隻要多撥付些錢財便可報無虞。再就是興許那六十多年後火器技藝又有進步。如此,則可遣使節入清多方打探,以明虛實。今康熙父、祖盡在我手,或可以為奇貨,換得秘技。”
    見長孫無忌早有方略,李世民也眉頭舒展,難得開起了玩笑“這麽一說,倒是不好虧待那順治胡酋了。可惜了,本來還想讓他在宴會上給寡人跳支舞,這下看來是不成了。”
    眾人聞言都是哈哈大笑,俱是想起了當年突厥頡利可汗為大唐皇帝獻舞故事。
    “陛下莫要著急,要俺老程說,那清軍也就是火器犀利而已,其他都稀鬆的很。等造出了厲害銃炮,俺老程當先鋒,把那什麽吃糠喝稀的韃子酋長給抓來,讓他們父子兩一塊給陛下跳舞。還有那叫什麽泰的老娘們,陛下要是不要,就讓俺老程收了她!也讓她給俺跳支舞,嗯,就那些漂亮歌姬扭腰的那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麵容粗獷心思細膩的程咬金順勢刷了一波存在感,又是引得眾人一陣哄笑。
    那康熙皇帝的祖母眾人可也都見過,本就沒什麽顏色,年歲又長,很有種俄羅斯大媽的既視感,讓這麽虎背熊腰一婦人去學舞姬扭腰,那畫麵,不要太美。
    “你倒是好牙口,這般模樣也能啃得下去!”
    “你知不知道那韃子都是不洗澡的,渾身的羊膻味,這你都能忍,程大將軍果然是能人所不能!”
    “回頭那誰老樹結果給你老程下個崽,我一定給你隨份大的!”
    李世民也被程咬金給逗樂了,指著這憊懶家夥半天合不攏嘴,良久方才緩過氣來。
    “說笑歸說笑,這清軍的戰力可不容小視。綠營不說,那八旗兵還是有些實力的。便是沒有火炮之利,這些清軍精銳也不是好料理的!”作為多年征戰的宿將,老李可不會犯輕視敵人的錯誤。
    “陛下所言甚是。”戰神李靖先是附和一句,接著說道“且靖以為,我軍與清軍之差距,絕非僅是火器。敵軍既然裝備了銃炮,我軍以前的諸多裝備、戰法便不再適合。”
    作為一名軍事天才,李靖敏銳地覺察到熱武器帶來的戰爭體係變革“比如我軍配備的紮甲,可防刀槍弓矢,但是麵對火器,卻成了累贅。士卒著甲,既不能防彈,又行進緩慢,傷亡更重。反倒是敵軍的輕便棉甲,近戰有一定防禦力,防鉛丸之效更甚厚實紮甲,而重不過紮甲之半。而且此季不知為何,極為寒冷,棉甲更有保暖之效,兼且做工簡便,所費銀錢遠不及紮甲,也無怪乎清軍棄紮甲而取棉甲。”
    其實清初八旗精銳也很喜歡紮甲,畢竟明軍的火器做工粗劣,套上三層重甲衝進去肆意砍殺好不快活。
    後來三藩尤其是準噶爾的讚巴拉克大鳥槍告訴了八旗勇士,你就是披上五層甲,爺的鉛子兒一樣給你打成篩子。
    得嘞,沒什麽用的玩意還穿它幹啥,扔了,套上棉花保暖要緊。
    “還有那弩,以後有了火銃,弩手便可棄弩持銃。火銃威力遠勝弓弩,而造價可能會更低。”
    跟許多人想象的火槍取代了弓箭不同,在火槍射速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前,弓箭一直都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為火銃的威力使盔甲成為累贅,士卒們開始輕甲甚至無甲。
    這時候弓箭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一個優秀的弓箭手,一分鍾可以射十幾支箭,殺敵效率比火槍高多了。
    “不僅僅是盔甲武器需要更新,戰陣之法亦需變化。”李靖補充道“以前兵力充裕時,列陣以綿密厚實為佳,而今麵對火炮,再行此道,乃是自尋死路。”
    可不是嘛,一炮下去,一條線上的活物都沒了,幾十上百門炮怒吼幾輪,什麽鋼鐵精銳都得潰散。
    “具體該當如何變動,臣目前亦無門徑。隻是既然此地界已然普及火器,或可參考一二,尤其是擅長火器的紅毛夷人,若能多方打聽,探得明細,也可更好改造我軍,適應當下之兵器戰法。”
    李二鳳聽得不住點頭,果然不愧是大唐軍將no1,這思路清晰,條理分明,確實比插科打諢的程知節那廝強多了。
    正欲點評幾句,卻聽見遠方傳來一陣喧鬧聲,不多時,有內侍進殿通報“陛下,朱雀門外有數百人聚集,為首二十餘人自稱是明清兩朝進士舉人,領著眾多鄉黨跪求麵見聖天子。”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