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鬧事二

字數:5064   加入書籤

A+A-


    劉漢儒身旁一名在清廷供職過的退休老幹部小聲提醒道“這人叫周培公,前清時做過內閣供奉,看身上這身官服,似乎在新朝得了重用。”
    眼神中頗為羨慕,憑什麽,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年輕能被唐皇選中,自己這等滿腹經綸的老儒到現在都沒有收到新朝的求賢詔書。
    隻見這年輕後生到了眾人跟前,依唐俗做了個揖禮“諸位前輩、各位同窗,後學末進周培公有禮了。陛下差我來告知諸位,天寒地凍,跪久了容易寒氣入體,還是早早起身回鄉吧!”
    劉漢儒聞言,直起腰杆,高聲問道“周培公,你此言何意?”
    語氣中充滿了憤懣。
    也難怪,好歹是做過帝師的人物,便是那韃子也知道給三分薄麵,這史書上留名的唐太宗竟然隻派了個低階官員來應付了事,最可恨的,這後生還是先前出任過偽職的,如今卻能代表李家皇帝前來傳話,如何不讓人怒向膽邊生。
    周培公依舊是微笑回應,語氣卻堅定異常“諸位,陛下的意思還不夠清楚嗎?均田乃是國策,絕不容更改,奉勸大家從哪來回哪去,早點跟家人交代清楚,好好配合官府,莫要以卵擊石,害了自個兒還連累家人。”
    諸生聞言,心中一片冰涼,其中一個士子按耐不住,厲聲質問“什麽均田,此舉何異於偽清圈地?陛下乃是千古一宗,豈會出此昏招,必是前偽清官員中的幸進之輩出的主意。陛下初臨此地,未知詳情,為奸佞之輩所蒙蔽。”
    “對,正是如此,我等要麵見陛下,澄清事實!”一群人紛紛附和道。
    周培公看著眼前群情洶湧,嘴角露出一絲冷笑“爾等竟敢將聖天子比作北虜,是意欲傾覆國朝嗎?”
    這個大帽子扣下來,誰也不敢接啊,劉漢儒馬上罵道“周培公,你這個佞臣,陛下定然就是被爾等所騙!眾士子,隨我將此奸人拿下!”
    說著,也不管一把老骨頭,竟直接衝上揮拳就欲開打。身後一眾人等也跟著向前,瞬間場麵便走向失控的邊緣。
    維持秩序的侍衛們慌忙彈壓,手中刀鞘、棍棒齊出,一眾書生哪裏是對手,一時間到處鬼哭狼嚎。
    周培公冷眼旁觀。
    一幫廢柴,還把當年明代朝堂上大亂鬥的本事拿出來現眼,都是些垃圾貨色。
    滿清入關圈地的時候,這附近的進士舉人也沒少遭殃。八旗貴人管你是一甲二甲,隻要是京師附近的地,都是大清國族的旗田。
    那時候怎麽沒見這幫“忠貞義士”站出來為民請命?
    隻聽說多爾袞入城的時候,穿著各色朝服的前明官員們跪地迎接新主子。
    有萬貫之財卻無護家之力,不搶你搶誰?
    均田均田,均誰的田?漢武帝修茂陵遷了多少家豪強,何其強橫,為什麽沒有下令均田解決關東流民問題?
    唐玄宗用宇文融這把刀沒收了多少新貴的田產,為什麽始終不敢把黑手伸到士族身上?
    因為豪強士族為帝國之基,根深蒂固,勢力龐大,你可以憑借帝國皇帝的無上威望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他們,但是要掀桌子,那整個帝國都得玩完。
    同樣,科舉、勳貴集團是大明帝國之根基,崇禎皇帝再作死也不敢把自家根基挖了。
    就算敢也沒用,誰來執行啊?
    朱由檢上台沒多久就啟用了李邦華整頓京營,老李幹的不錯,清查虛占、淘汰老弱、加強訓練,京營大有起色,然後就發生了皇太極兵臨城下,京營“誤傷”友軍的事件,彈劾的奏章在崇禎皇帝的案頭堆起了厚厚一摞,抗壓能力不足的年輕帝王把李邦華罷官了事。
    偽清一來就沒這事了。人家的根基是八旗。
    京營?前朝的勳貴都哢嚓了,你們這些廢柴還想領餉?
    還有京師的前明諸多大佬,安家在附近的也不在少數,都是上好的良田,很好,滿洲太君笑納了。
    什麽,你說生計沒了著落?嗯,是個問題啊,我們滿洲人最是仁慈了,這麽著吧,來給我們做旗奴,我們養你們啊。哦哈哈哈。。。
    你們想反抗?脖子有老子的刀硬嗎?非暴力不合作,讓大清國政令不通?
    沒事,俺們人少,就占了滿城周圍那點地,皇莊、旗田加起來有沒有兩千萬畝?
    天下幾億畝地,剩下的我們就不要了。
    那些地的主人們還是很樂意為大清國效力的,畢竟刀子又沒架到他們身上。
    俺們可不像後世的日本太君,把所有的好處都扒拉到盤子裏都還嫌不夠,偽軍的那點薪水糊口都難。
    看看俺們對投降的明軍多好,底層餉銀雖然不多,但養家還行,打仗的時候還有津貼,逢到給老鄉送溫暖的季節還有外快拿。
    前明將官們更是前途遠大,不光可以升職加薪,幹得好還能成為光榮的八旗子弟,世代吃上鐵杆莊稼。
    你要是再給力點,能到獨當一麵的程度,啥也甭說了,直接給你劃個省,你就是那塊地的土皇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好處日本太君能給?摳摳搜搜的,怪不得那麽強的實力在中國賴了十四年最後還是被灰頭土臉地趕出去。
    至於眼下鬧事的鄉紳,你們什麽檔次的選手,也配太宗皇帝拉攏?
    要是沒有列國紛爭,陛下可能也會求個清靜,隻是查清田畝,嚴防偷稅漏稅。
    如今眼瞅著大爭之世,正是需要武夫們出力的時候,不拿田產喂飽了他們,如何跟幾個大佬打擂台。
    田產從何處來,光靠旗地和皇莊是不夠的,兩省的士紳難道不該為國家做點貢獻嗎?
    這邊周培公攏著手,絲毫不著急。一直等到那些士子們力氣耗盡,一個個鼻青臉腫或蹲或坐,老實下來,才接著說道“陛下乃仁德之君,可不會像滿洲野人一般,無端奪人良田。偽清者,胡虜也,為中國所不容。凡此偽朝所發之田契,我大唐概不承認。若諸位有那天啟崇禎年間的地契,各地長官也絕不會為難各位。”
    雖然大唐中央已經達成共識,要往這幫既膘肥又虛弱的大肥豬身上捅刀子,但是基本的門麵還是得裝點一下的。
    唐初能均田,靠的是隋末戰亂,人口銳減,大批土地拋荒。
    大唐人口一直到建國三十多年後的貞觀末年才恢複到兩千多萬,縱然其中有李淵李世民跟士族妥協,對他們隱匿人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但即便加上隱戶,也遠遠比不上清代初年的六千萬人口。
    沒辦法,大明實在是太擁擠了,即便是數十年的戰亂下來,兩萬萬人死了大半,也遠不是唐初能比的。
    再加上這十幾年兩省除了薑鑲鬧騰了會,其他時候還算比較平靜,生產也漸漸恢複,田地基本都有主,再要搞什麽均田,就不好辦了。
    田都沒有,拿什麽均,難道直接去搶嗎?拜托,我們是大唐,是要face的。
    好吧,其實俺們也不是那麽死要臉的主,但是明麵上好歹要有個說頭吧!
    好在還有個大殺器可用,那就是滿清政府的合法性。
    這麽個玩意,我大唐不認!偽清說是你的田,不算數,得有前明的背書才行!
    這麽一說,不光前排的真“士子”,便是後麵湊數的百姓們也開始騷動起來。
    講真,如果不是老爺們鼓動,這些鄉黨們未必願意來湊這個熱鬧。
    畢竟均田嘛,既然帶個“均”字,那肯定要跟當年的闖王一樣,拿大戶們開刀了。
    老爺們的田沒了,關我屁事。
    要是個平日裏樂善好施的,大家夥還會歎息兩聲,要是個周扒皮,大夥指不定怎麽樂呢。
    所以雖然士紳們拚命歪曲此策,說什麽盡收百姓田土,發於府兵,一如當年八旗圈地,大家夥還是半信半疑。
    但既然都這麽傳開了,老爺們又報銷來回路費,又是包吃住,便跟著來湊個熱鬧,看看情況唄。
    結果這傳言竟然是真的。這新官府是真要沒收大家的地啊。
    明末以來,社會動蕩不安,官兵、流賊、韃子,在兩省梳了一遍又一遍,整個莊子乃至縣城被屠掉的不知凡幾。
    這等局麵下,衙門裏的黃冊都保不住,還指望什麽田契。
    普通農人的地契多有後來補上的。
    有那本來無田的佃戶,在一次次屠殺中幸存下來,接手了死於戰亂之人的荒地,後來官府便也認了,給發了地契。
    百廢待興之下,清廷為了增加收入,一如明初一般,對願意複墾荒田的農人發放不動產證書,鼓勵大家恢複生產。
    所以此時,自耕農的數量頗多,便是被戰火波及較少人口尚多的地方,佃戶的待遇也明顯好了不少。
    沒辦法,給少了人家不幹。不像以前,最不缺的就是人。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