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君臣相宜

字數:4654   加入書籤

A+A-


    且不提大明這邊戰後事宜,趙宋這裏,又是另一番光景。
    使節回返後,帶來了明君願與皇宋交好的意向,趙匡胤總算是鬆了口氣。
    沒法子,實力弱就是這麽戰戰兢兢,哪怕曉得對於明國來說,與趙宋和平相處更符合自身利益,但若是他朱洪武發起飆來非要提兵再比劃比劃,那他老趙也隻能硬著頭皮開幹了。
    好在這能在史書上留下偌大名頭的帝王沒一個是意氣用事的。
    淮北數州的小利和宋明交好的大盤哪個更重,還是非常拎的清楚。
    給將士們放了賞,又擺了慶功宴後的第二日,老趙把馮道、趙普喊過來議事。
    戰事既定,該當如何施政便須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趙大沒有喊上將軍們,偏廳內就僅隻三人。
    “如今二省之地已定,又僥幸取得了淮北地,新增疆土該當如何治理,還得二位卿家出出主意。”趙匡胤虛心問道。
    馮、趙二人對視一眼,還是趙普先欠身答道“陛下,昔日漢高祖入鹹陽而承秦製,今陛下欲安定二省之地。無他,沿襲舊製可也。且不光此地,便是我皇宋故地亦可從其間學習一二。臣這些時日以來,鑽研明清之製,竊以為頗有可取之處。比如那秀才、舉人、進士三級科舉製,還有那內閣之製。。。。。。”
    有了完善的三級科舉製度,天下人自然會崇尚文治;而把明國的內閣製加以修改完善,也能進一步放大中央文官的權力。
    趙普身為文官領袖,對於這些製度自然是見獵心喜,希望趙官家能加以借鑒,應用到宋國政治架構上。
    可惜,趙普才剛剛打開話頭,正欲繼續細說,就被趙大伸手止住。
    “趙卿,這明清新製就不必細說了,今日喚卿來此,乃是要議一議,如何使新土之民力為我所用。”
    這個趙普,真是太不曉事了。若是一切照舊,我老趙才能拿到多少利益?能養得起幾個兵?
    這廝,一門心思為文人謀福利,什麽科舉、內閣,現在是操心這些事的時候嗎?
    真把這明清之製嫁接到宋國,那文人的地位飛起來,武夫這職業便無人問津,到時候諸國來攻,讓這些耍嘴皮子的家夥上陣嗎?
    當年武夫桀驁,須得你多出出主意,壓製這幫無法無天的丘八。
    而今列國征伐,正是需要將士用命的時候,你不想辦法多給兒郎們些甜頭,還要扒拉更多的利益到文官盤子裏,真是不識大體。
    “馮卿可有何良策?”趙匡胤對自家元從的老夥計愈加失望,索性把頭邁向一邊,看看政壇不倒翁、五代常青樹有什麽見解。
    馮道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反問道“卻不知陛下可有章程,微臣也好根據陛下心中所想來擬個方略。”
    這個老東西,讓你射門,又把球踢回來了。也罷,便好好與你們說道說道。
    趙大道“朕可是聽說西邊的秦國、北邊的唐國,還有南邊的漢國,都在籌劃著分地之事。劉漢且不提,那虎狼暴秦和貞觀之唐給軍士們分田後,士卒定然戰心大增,我宋國如果沒有應對之策,隻怕會在這兩國夾擊之間被碾為齏粉。”
    “我意以為,既然他贏秦、李唐做得,我大宋一樣可以行分田之策。如此,不費國用而能得兵數十萬,縱然進取不足,自保卻是無虞。”
    老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效仿秦漢唐,土地收歸國有,編練府兵以彌補募兵太費錢、兵額嚴重不足的缺點。
    對於官家的想法,老狐狸馮道早有猜測,但在趙匡胤明言之後,卻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反問道“陛下比之唐太宗何如?”
    見馮道不直接回應,卻問了這麽個沒頭腦的問題,趙大也隻得耐著性子回答道“自是不如。”
    趙匡胤好歹也是開國皇帝,能力那是沒得說。但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人家小李同學101novel.com歲滅薛仁杲,22歲平劉武周掃宋金剛,23歲滅王世充擒竇建德,24歲平劉黑闥,登基後平定東突厥、吐穀渾、高昌、西突厥、焉耆、薛延陀、龜茲。最關鍵的是打了一圈竟然還國力蒸蒸日上,沒有像漢武帝那樣戶口減半,反倒是整了個貞觀之治。
    這種掛b你怎麽比?他老趙就是臉再黑,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啊。
    馮道緊接著又問了一句“宋國形勢何如大唐?”
    “遠不及唐。”老趙仍是老實答道。
    李世民升天那會周圍一圈都被打的服服帖帖,連一個敢炸毛的都沒有。
    就算是最頭鐵的高句麗,也被揍個半死,隻敢欺負欺負半島南邊的小老弟,想給大唐添亂那純粹是活得不耐煩了。
    而宋國這邊,北漢還在上躥下跳,大遼虎視眈眈,內部還有個拓跋家的反骨仔,跟李唐的國際形勢那真是沒得比。
    馮道歎了口氣“吾亦知陛下強軍心切。然我大宋卻無行此策之根基。遼漢兩國牽扯了太多精力,便是此刻屯於開封府周邊的大軍,也很快要返回鎮壓局麵。這便罷了,關鍵我大宋行分田之策的難度也要遠高於李唐。河南山東淮北人口耕地遠多於河北山西地界,更何況唐國二省良田又有小半是旗地、皇莊和八旗貴族的私田,收攏起來半分阻力也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分田之事,非同小可,須得摸清黃冊、理清田畝、鎮壓不服。這十二個字,曆朝曆代想要做到都大不易。陛下初涉此間,得民數百萬,其口音、風俗與大宋多有不同,而欲兩三年間成就此事。。。”
    馮道搖搖頭道“依臣看來,便是殺的人頭滾滾,也不過能暫時懾服地方,一旦日後交兵,這些蟄伏起來的利益受損之輩定然會在後方攪事。到時候前方吃緊,後方糜爛,大宋,危矣。”
    一番話說的趙匡胤無言以對,良久方才回道“秦漢且不提,那唐國亦是地處四國之間,如何便不怕諸國交攻於外,士紳暴亂於內?”
    馮道給趙匡胤分析道“唐國似是強敵環伺,實際上確穩如泰山。對於占據大漠的蒙元來說,攻滅遼東,全有北地,整合遊牧漁獵諸部,而後全力南向,方是正道。便是清國不可亟取,那目光西移,全有甘肅,窺視陝西也未嚐不可。攻擊唐國又有何用,便是僥幸得一二城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是以唐元兩國不僅不會交兵,甚至有可能結盟,共伐秦清。”
    “再看那滿清,與李唐隔燕山對峙。對於其國而言,滿蒙一體乃是國本,蒙元才是首選的進攻方向。在至少占據漠南蒙古之前,八旗兵不會與唐國發生大戰。而且,便是那清國皇帝昏了頭,非要一門心思攻唐,也隻能在山海關下徒呼奈何。”
    至於說像昔日後金五次入關一般繞道入寇,馮道都沒提。
    且不說能不能找到豁口,便是真進來了,也是肉包子打狗。
    大唐府兵可不是明末的疲弱之師,隻能吊在八旗兵屁股後麵吃灰。
    以老李家騎兵之犀利,離開了炮隊的八旗兵一進到內地準被包餃子。
    “最後是暴秦。六國故地不穩,說不定這會趁著大軍出征的當口,正在興風作浪。光是平叛,就得花費不少功夫。這邊還要同時推進分田之事,也少不了出些亂子。再加上北邊元國寇邊,也沒有餘力去牽製李唐。”
    最後馮道總結道“所以對於唐國而言,外患不足為慮。六十萬府兵,不,分田之後,怕是要近百萬,這麽多的武夫強壓之下,河北、山西士紳翻不出什麽浪花。唐國大可以在這三年內達成分田事宜,日後便是有那作亂的,也威脅不到大局。而我宋國,有契丹偽漢掣肘,均田大不易。倒不如依趙平章所請,遵循舊製以收士人之心。如此,異日李唐南侵,不僅不虞鄉民反叛,地方鄉紳為自身計,還會竭盡全力助王師卻敵。”
    “望陛下熟思之。”最後馮道起身拱手鄭重道。
    趙匡胤沉默良久,最後重重一歎,起身將馮道扶起“馮卿思慮周詳,寡人不及也!便依二位卿家所言,且先用舊製籠絡鄉紳,待寡人平定偽漢,收複燕雲之後,再徐徐圖之。”
    見趙官家頗有不甘,馮道安慰道“陛下也無需憂思過度,唐軍縱強,想要鯨吞我大宋卻絕不可能。南邊漢明兩家不提,那西邊的秦國、東北的清國絕不會放任李唐全有華北之地。陛下可遣使聯絡兩國,結為友邦,共抗強唐。日後他李家皇帝犯邊,自可出兵牽製,使之不能全力南下。”
    “卿之策,實金玉良言,得馮卿輔佐,寡人何其幸也!”
    趙匡胤拉著老馮的手作親昵狀,卻是讓旁邊失寵的趙普羨慕嫉妒恨,但也隻得垂手看著這好一副君臣相宜的盛景。。。。。。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