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洪武,永樂

字數:5483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大明,應天府,簡陋的行宮內,剛剛接待了大宋使節的朱重八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殿中人數不少,但是陪著重八哥打天下的老兄弟們卻僅有耿炳文、郭英二人。
    看到這一幕的老朱不禁有些後悔,若是曉得還有這重生的機會,咱家又何必把那些個一起殺出來的老兄弟全都給噶了。
    再把目光投向不省心的四兒子,一股子怒氣止不住地湧上來。
    似乎感受到了老爹犀利的眼神,judy脖子一縮,整個身子蜷成一團,盡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免得慈祥的老父親再給自己來一頓鞭子。
    老朱剛降臨此世那會,被明史稿上的靖難之役氣得七竅生煙,要不是仙子再三提醒,永樂大帝這個“高麗賤婢生出來的孽種”就要被親爹給送去投胎了。
    饒是如此,一頓竹筍炒肉也是免不了的,八百裏加急把judy從北京老窩拽過來,老朱親自動手,把快四十歲的四兒子抽得在皇家庭院中鬼哭狼嚎。
    老爹教訓兒子嘛,最多隻是打得狠了一些,算不上違規。
    調皮的影仙子不僅沒有阻止,反倒是坐到房梁上吃起了瓜。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台下的老四又是一陣心驚肉跳。
    還好朱重八移開了目光,又看向了朱允炆。
    對於這個皇孫,老朱本來也是抱有滿心期望的,卻沒想到這般不堪。削藩是何等大事,須得徐徐圖之,哪有這樣屁股都沒坐穩就上去莽的。
    不講策略,把藩王們往死裏逼也就算了,等老四造反,那麽點人,飛龍騎臉的優勢都能輸,真是廢物!
    還有齊泰、黃子澄等人,還以為是什麽大才,卻原來隻能做個刀筆吏,根本擔不得重任。
    又把目光投向戴罪之身的常遇春和最後排肅立的盛庸、鐵鉉等人,一圈掃視過後,洪武大帝開口道“這趙家皇帝所請之事,諸位以為可應否?”
    手臂上纏著布帛的常遇春先開口道“陛下,趙宋辱人太甚,不過趁我軍大意僥幸勝過一場,便敢盡收淮北之地,欺我大明無人耶?請陛下再益兵馬,我必破宋軍,一雪前恥。”
    雖然是敗軍之將,常大將軍依然聲音洪亮、戰意滿滿。
    老朱哼了一聲,卻是沒理這個老夥計。
    打了一輩子仗,竟然還會犯驕兵這等錯誤。
    被敵軍牽著鼻子走也就算了,既然斥候戰已經發現不合情理之處,便需穩紮穩打,摸清楚狀況再做計較。
    如此,就算敵不過,也可對峙於宿州,何致有此大敗。
    尤其陣戰處於下風時,不把騎兵收攏好,準備為潰退的步兵斷後,盡量減少損失 ,竟如輸急眼的賭徒一般,還想用騎兵側擊翻盤,你常遇春打仗勇猛,他趙匡胤就沒有幾個陷陣大將嗎?
    這下倒好,一潰千裏之下,宋使過來都沒法放狠話。
    “老四,你來說說看!”洪武大帝手一指,把朱棣單拎出來放到聚光燈下。
    蜷縮身子的judy此刻沒有半分永樂大帝的影子,見老朱問話,馬上屁顛屁顛地回應道“此等軍國大事,唯父皇聖裁,兒豈敢置喙?”
    朱元璋擺擺手輕笑道“哎,何必自謙呢,你永樂大帝的名頭何等響亮,征漠北、陷安南、削藩王、遷都城,這一件件偉業,可都在史書上記著呢!”
    嘴角雖然掛著笑,但眼神中卻散發出冷意。
    朱棣在下麵聽得渾身冒虛汗。
    老朱可還有些話沒說,朱棣不光奪了侄子的皇位,他哥朱標的幾個後人可沒有討著好,下落不明的、家裏莫名其妙失火的、貶為庶人發配到鳳陽守陵的。
    帝王家嘛,親情無論如何也是敵不過權利之爭的。
    可憐的永樂大帝又能說些啥呢,隻能把頭埋得更低“父皇,兒臣便是有些微末才幹,在父皇麵前,又算得了什麽。父皇驅逐元虜、光複中華、數征漠北,四夷臣服,解民於倒懸,百姓安居樂業,蓋世功勳,豈是兒臣所能望及?”
    朱元璋眯著眼睛斜向下看著朱棣,半晌不語。
    沒看出來,這小子拍馬屁還是一把好手。
    被史書上的另一位大帝這般推崇,哪怕這人是自己兒子,老朱也非常受用。
    這老四確實是個有才幹的,也許,自己當初就不應該傳位給朱允炆,如果直接把老四立為儲君,長子的後人也不至於這般悲慘,而沒有了數年內亂消耗元氣的大明也能在北疆打得更出彩一些。
    罷了罷了,現在想這些亦是無用。
    如今自己少說還有數十年可活,無論朱棣還是朱允炆,都甭想坐上這大位,還是先好好合計合計該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局麵才是。
    想到這裏,朱元璋看向四子的目光柔和了些“行了,不要給我說這些場麵話,你自己是怎麽考慮的,便怎麽說就是!”
    聽得慈父之言,本來都做好再現一次眼心理準備的朱棣這時也不再守拙,便直接答道“兒臣以為,當與趙宋媾和。”
    直截了當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後,抬眼看了看高台上端坐著的老爹,沒看到任何異常,仍是板著臉麵無表情,於是小心翼翼地接著說道“我大明之心腹大患,在於占據湖廣、窺伺兩江之強漢。自古以來,欲固江東,必保荊襄。漢國在側虎視眈眈,我大明若不能掃平,又怎能放手北進。便是多投些兵力強占數個州府,也難以穩固,反倒會讓漢國趁此時機做大。異日劉家皇帝沿江東進,我大明縱強,兩線交兵亦不敢稱勝。是以,對宋國,當以和為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聽完老四一番慷慨陳詞,朱重八摩挲著龍椅扶手上的珠子,又看向了好皇孫“允文,你來說說,該當如何行事?”
    這邊朱允炆正在用眼角餘光打量著四叔,不知在想些什麽,聽到皇爺爺問話,忙不迭答道“孫兒聽說,能戰方能和。淮北數府之地,乃是仙家所定宋明兩國爭鋒之地,且其中鳳陽地界,乃祖宗陵寢所在,斷不可失。而今趙宋不過小勝一場,竟欲盡數收取,未免太過狂妄。當抽兵再戰,使宋國曉我大明之威,而後再言和不遲。”
    年輕的皇孫說完之後,滿心期待地看向皇爺爺,意圖得到老朱的認可,卻見洪武老先生仍然穩穩端坐著,未有絲毫回應,不禁有些失望。
    這邊老四倒是支棱起來了“兒臣以為,二戰大可不必。宋國既然主動釋放所俘我國之兵,又遣使求和,更卑辭為皇子求取我皇明公主,乃是自知國力不及大明,想要趁此僥幸之勝,求得東南安穩。想那趙宋,北麵乃是李世民之盛唐,西麵需得防著始皇帝之暴秦,境內尚有北漢未平、燕雲未複,形式之惡劣堪稱七國之最。此等境況下,那趙家皇帝隻要不是失了智,就斷然不會再與我大明交惡。此次宋使前來,隻要能與之達成協議,我大明亦可專心西向,先複了湖廣,平靖南方,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退可坐觀北地諸國爭霸,進可提兵百萬鯨吞天下。”
    見朱棣侃侃而談,被這老兄株了九族的黃子澄氣不打一處來“與宋國議和豈可以喪師割地辱國為條件?盡棄諸州,是使宋人輕我,必不可取。且以淮河為界,鳳陽府皇陵都難以安生,而皇後祖籍宿州更是深入宋國境內。四皇子此等行徑,豈非大不孝耶?”
    朝堂上被人指著鼻子罵不孝,那可是天大的事。
    朱棣在內心深處給黃子澄劃了個大大的叉。
    混蛋,要是勞資再有機會,非得誅你十族不可。
    但麵上反倒是越發鎮靜,隻是輕輕一哂道“黃太常,說話須得注意分寸。我何時說過要將淮北之地盡數讓與宋人了?宿州要地,自當歸我大明。他趙家天子不是要為兒子求取大明公主嗎,便可以宿州為嫁妝。且兩家可以約好,在邊境之地隻留少量守備之軍,可互派參軍聯絡溝通,以防誤會。”
    朱棣仔細思量過,隻取宿州,不論他處,想來趙匡胤還是能接受的。
    開封府離宿州地還有幾百裏地可以作為戰略縱深,再加上邊境空虛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戰略誤判,兩國自可把戰略重心放在他處,以免虛耗國力。
    黃子澄還想再反駁,禦座上的朱元璋動了,右手虛抬,殿中頓時一片安靜。
    “黃子澄無端指責皇子不孝,是為失言,當罰俸三月。”
    提及與宋使交涉的事情之前,老朱先把太常寺卿敲打了一番。
    大boss發話,黃子澄縱然心中不忿,也隻能低頭認錯,領罪認罰。
    三月的俸祿沒啥大不了的,但朝堂上向來極具政治敏感性,難免有人會聯想是不是老朱對皇孫不滿。
    老師被罰,朱允炆垂頭喪氣,朱棣低頭作順服狀,眉眼中卻隱藏著喜色。
    禦座上的洪武大帝把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卻毫不在意。
    我老朱是個長壽種,管你是朱老四還是好皇孫,這輩子都甭指望能上位了,老老實實在我手下打工出力吧。
    “既然是老四你出的主意,那宋使便由你去招呼。告訴那趙家人,交出宿州,兩家罷兵息戰,宋明兩國亦可成秦晉之好,若是不然,我便親自領兵,盡取淮北之地,屯兵徐州以窺豫魯,讓他趙匡胤睡不安生!”朱重八為兩國交涉之事定下了總基調,遣散了眾人,而後卻是躺在龍椅上獨自思量。
    常十萬大敗虧輸著實有些出乎洪武大帝意料之外。
    許是弱宋之名太過深入人心,以至於大明上下對趙匡胤這個開國之君也難免有些輕視,以為十幾萬大明精銳重壓之下,必當勢如破竹。
    甚至如果沒有保護區,便是豫魯兩省也可蕩平了,卻不曾想在宿州地界被當頭一棒。
    這樣也好,若是宋國太過孱弱,那定然會讓盛唐給撿了便宜,到時候中原在手,再平靖關中,南邊就危險了。
    既如此,索性便交好宋國以為屏障,先圖劉漢,再做計較。
    卻不知徐達在南邊進展如何,可能破得韶關,攻取廣州。。。。。。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