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諸子百家

字數:5381   加入書籤

A+A-


    沒有理會自家那廢物後輩,孔仲尼徑直向著馬車走去,到了近前,重重一禮道“孔丘拜謝仙子。”
    得知自己是被眼前這位坐在馬車頂,撲棱著小腿的仙家人物從無盡黑暗中喚醒,孔仲尼自然感激不盡。
    開開心心做了個吃瓜群眾,看了好大一場戲的小影雙手拍了拍,嬉笑道“不用謝。這世界,有你們在,會更有趣。”
    “你們?”孔子迷惑問道。
    “當然啦,隻有一個儒門,豈不是太寂寞了。諸子百家中的幾個代表人物,都已經在家鄉複活。
    “我很期待你們幾位聚在一起撕,”說到這,小影突然止住話語,悶哼了兩聲,才繼續道“那個什麽,探討大道的名場麵噢。”
    “好啦,我要回去了,祝你在新時代玩得愉快。”
    一口氣說完,拍了拍胸口,好險,差點形象不保。
    然後原地打了個轉便消失不見,留下周圍一片騷動的人群。
    神仙,神仙啊,今日裏竟然見到了神仙,回去後可得好好跟鄉鄰朋友好好吹噓,不對,描述一番。
    沒辦法,神仙的排麵就是這麽大,連至聖先師複生都比不得。
    “諸子百家。。。”孔丘喃喃自語。
    回過神來後,又來到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三人麵前答謝道“三位不以丘無知,不厭其煩細細講述曆朝之事,剛才又出言欲保仲尼,孔丘不勝感激!”
    說罷,重重一揖。
    三人連忙避開。開玩笑,至聖先師一拜,誰敢接下,也不怕折壽?
    真要受這一禮,日後儒門同道的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
    三人互望一眼,卻同時很有默契地跪在地上,齊齊行了個大禮“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拜見至聖先師。”
    孔子連忙挾力扶起三人“丘不過一常人爾,所謂至聖先師隻是誇大其詞,仲尼愧不敢當。”
    黃宗羲道“吾等三人從小便開始學儒家典籍。至聖之言,句句珠璣。然吾等愚鈍,隻得其表,不能堪破其中至理。”
    “如此混沌過得半生。及至華夏天傾,我三人奔波四方,或亡於外號召義民反清,或隱於內聯絡士紳通報消息,卻終不能成功。”
    “這天下何以至此?當此之時,吾等苦苦追尋,卻始終不得要領。”
    “而今得遇聖師,願追隨左右,聆聽教誨,究萬事之根,求大道之源。”
    “還請聖師不嫌我等愚笨,收留我等。”
    說罷,再拜稽首。
    三人眼巴巴地看向自己,孔丘歎了口氣“爾等起身吧。仲尼不過是兩千年前一老朽,所學尚未必及得上此間一舉子,又何敢大言不慚奢談大道。”
    “不過爾三人既有此心,自可與丘同行。”
    這三人的來曆適才煮茶說史的時候也聽了些,能在華夏天傾眾人隨波逐流的時候堅持抗爭,實為不易。
    再觀其言行,不是那種無德之人,倒是符合自己挑選弟子的標準。
    三人大喜,一起行禮道“拜見孔師!”
    “我會在此待上幾日,把曲阜這邊的雜務料理了,而後趕去汴梁。”孔子說了下自己的打算。
    “夫之恨不能立即伴於孔師之畔,隻是身為鴻臚寺少卿,皇命在身,還需往北京一行,回歸後方可辭官來歸。還望孔師見諒。”王而農麵有難色。
    黃宗羲是個大閑人,哪裏都去得。
    方以智雖遁入空門,但也不過是個幌子,為自己不肯剃發找個由頭,所以還披著袈裟,不過是時間久了習慣了,而今既然師從至聖,蓄發還俗追隨便是。
    唯有王夫之有些難辦,畢竟有官身在,好歹要把出使的任務完成才行。
    孔丘笑道:“無妨,我此赴東京,打算長久待下去,一年半載間不會離去。爾可自去,待一切安頓好再來尋我不遲。”
    黃宗羲好奇道“孔師欲要在趙宋一展抱負嗎?”
    這可不是個好打算。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宋國本身實力在七國中墊底,又是四戰之地,前景堪憂。
    想在這個國家施政,做出點成績,那可是地獄難度。
    孔子擺手道“我最近二三年並無出仕的打算。”
    “那為何要在汴梁待如此之久?”黃宗羲很是好奇。
    “兩千年間,史集書冊何其多也。吾欲遍訪諸國館閣,博覽古籍,集曆朝賢能之智。既在宋國境內,便從東京開始。”
    化身老古董的孔仲尼深感自己見識不足,想要在國家圖書館的浩瀚藏書中充實自己。。。
    聖人複生的消息很快插上翅膀,飛到了汴梁宮室。
    曆朝曆代的帝王所以拜祭孔子,不過是借著這尊泥塑菩薩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收攏士紳人心。
    而今泥胎化作真人,卻是件讓人撓頭的糟心事了。
    本來玩一出“此人瘋癲妄語,竟敢假冒聖人”的把戲,請夫子赴死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奈何人家頭上有人。
    不過趙官家的煩心事可不止這麽一樁。
    短短日的功夫,潁上、鹿邑、曲阜、魯山、內黃等地陸續傳來大新聞,先秦諸子中的幾位巨頭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商鞅等人現於世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為什麽都在宋國境內?誰讓先秦時候的精華地帶都在他趙大手裏呢。
    幾位大佬的出生地不是河南就是山東,或者是與河南山東交界的淮北地區。
    老趙被這接連傳來的大消息砸的沒了主意,連忙喊來馮道商議對策。
    “馮卿,這諸子複生,該當如何應對啊?”老趙犯了難。
    都是大佬,尤其是孔子,掌握著儒家經典的終極解釋權,對於趙宋統治的理論根基至關重要。
    馮道直截了當道“陛下,當務之急,乃是極速趕往曲阜迎接至聖,此事非陛下親為不可。”
    趙匡胤點點頭,這倒是應有之義。
    這滿天下的儒家士紳乃是大宋立國之根本,若是因為怠慢了孔聖,惹得幾句嘲諷話語,那後果他趙大可擔待不起。
    “那接到孔聖之後,又要如何安置?”老趙發了愁。
    最好的辦法就是上個尊號供起來,一如之前的泥塑菩薩一般。
    要是他孔丘非要找個職務實踐理想抱負,那可如何是好?
    以至聖的影響力,到時候朝堂上是聽他趙大的還是孔丘的?
    馮道還是那般穩穩當當,微笑道“陛下,這事也好辦,隻需給至聖上個尊號,尋個無法拒絕的職位即可。”
    趙匡胤苦笑道“這難就難在這裏。尊號好說,無非是禮部官員們議論一番,找個響亮的名頭就是。”
    “這合適的職位,卻又哪裏尋得?”
    “陛下,何必這般愁眉苦臉,”馮道神秘一笑“有一份差事,最適合不過。想來至聖也必然不會拒絕。”
    “噢,馮卿快快道來!”趙大急切道。
    “陛下可曾聽過稷下學宮?”馮道問道。
    趙匡胤搖搖頭。這廝,說話總喜歡拐彎抹角。
    我一個武夫,文章倒也認得,可那許多典故哪裏知道那麽清楚。
    你馮道是不是在為難我胖虎?
    馮道解釋道“稷下學宮乃田氏齊國所建,匯集天下賢士,容納諸子百家。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諸派學者互相爭辯。”
    “學宮名士極多,如孟子、荀子、淳於髡、鄒衍、申不害、魯仲連等人皆在其中。”
    “如陛下效仿田齊故事,於大宋開辦學宮,邀請儒道法墨先賢主持,何愁四方英才不蜂擁而來?我大宋也可收天下士人之心。”
    還有這樣的騷操作嗎,趙匡胤大喜。
    本來的頭疼事變成了大好事,這馮道,果然有幾把刷子。
    “馮卿真大才!”趙匡胤由衷感慨道“得卿相助,朕之幸也。若能得八方賢者來助,何愁大宋不興。。。”
    馮道在下邊微笑著應和,心思卻飄散開去。
    這天下事哪有這麽容易啊趙官家。
    那田齊的稷下學宮所以興盛,靠的是威宣二朝齊國東向稱帝的硬實力為根基,以大宋比肩韓國的國力,哪能撐的起這麽大一攤子。
    我不過是提個權宜之計,您老人家不用這麽hpy。
    而且學宮落成,誰為祭酒還是個大問題。
    道家無為便算了,法墨兩家哪個跟孔丘對付?
    或許可請管子為正,儒法道墨四家為副?倒也是個辦法。
    十朝元老尋思著將來事,卻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自家主公正在興頭上,何必說這些沒趣的東西澆冷水。。。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