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還是無題吧

字數:3732   加入書籤

A+A-


    聽得商鞅一番鄙視言論,夫子苦笑道“商君法家學派對商賈真是深惡痛絕啊。可惜卻是讓我儒家背了鍋。世人皆以為我孔丘視行商為卑賤之事,卻不知其根源始自法家。”
    不由得想起了五蠹篇,儒生和嘴炮、遊俠、商賈一起,為韓非子這法家大神所鄙視。
    商鞅笑道“誰讓你儒家是這千多年來唯一的顯學呢?這口大鍋可不就得扣到夫子頭上了?”
    言語間倒是顯得頗為熟絡,絲毫沒有兩人門下學子間的對立情緒。
    孔子也是無奈搖頭“什麽顯學,不過是打著儒家的名頭往裏麵夾帶私貨。以儒之名,行法之實。儒皮法骨罷了。”
    那邊李耳也加入進來“不管是明是暗,二位的學派仍傳於世間,可憐我道家,竟成了修仙法門,藏身於名山大川,不問世間煩憂。”
    話是這麽說,老子的語氣中卻一點沒有惋惜的意思。本來這位圖書管理員就是個清靜無為的脾性,無人問津也無妨。
    “道家好歹還有傳承,我墨家才是真的寂寥。”墨子覺得自己才是最憋屈的那個“當年墨家與儒家並稱兩大顯學,卻不想到了後世,連傳承的典籍都散落大半,墨家學子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管子一看這交流會都快開成了訴苦大會,趕緊咳嗽一聲製止道“各位,這學術傳承之事就先莫要計較太多了。反正而今幾位都已經各自帶出一批學子,自有他們將學派思想發揚光大。”
    “既然這白銀流入乃是買賣所需,那大家便議一議,這商賈是有利於國還是有害於國。諸位以為該當如何看待商貿活動?”
    李耳最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民間自給自足便是一件樂事,何必非要商賈加入,擾人清靜。吾不喜行商之事,然若為政,亦不會為難此類人,順其自然而已。”
    “卻是太過寬鬆了些!”商鞅不讚同老子的懶政行為“商賈多無良,為利潤而踐踏律法,為國之大害,必須嚴加約束。”
    “此等蠹蟲,無甚大用而害處極多,欲求國家興盛,萬不可鬆弛韁繩。”
    說罷,看向孔子、墨翟二人。
    二人卻是稍稍沉思了一番。
    “吾雖尚周禮,卻是殷商遺民,素不排斥買賣交易。仲尼以為,諸國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供需,民未嚐不能得其利,而國用亦可因此而豐饒。”孔子斟酌著說出自己的想法。
    “民或許可以得利,但國用足從何談起?財政寬裕,根本在於田稅。吾未曾聽聞以些許商稅而能富國強兵者。”商鞅對孔丘之言並不讚同。
    “若依丘先前的見識,雖不歧視商事,但也不會覺得這買賣交易於國家增益良多。”孔子語氣平穩陳述道“畢竟曆朝曆代皆以農為本,財賦多取於田畝。”
    “唯一一個天下財賦半出於商稅之宋朝,又是個國家衰弱屢戰屢敗的。”
    “然自通讀世界史後,吾以為其中所提歐羅巴重商主義,或許可以解答而今歐洲之繁盛。”
    “前些日子李唐劉仁軌、裴行儉所著西行漫記刊印,其他國家倒也無甚奇特之處,法、俄等國一如我中華,田畝人頭稅為國用大頭。這英吉利國卻能不依賴農稅丁稅而有三千多萬兩白銀的歲入。”
    “且其國未見因重稅而民生艱難,百姓生計更勝中國。而一旦有事,其國中商賈竟會購買國債,為朝廷緩解開支壓力,真是奇也怪哉。”
    “凡此種種,豈非能說明商賈於國家之益哉?”
    “鞅也曾觀看劉、裴二人的采風實錄,英吉利其國,虛君也,大權操於議會,實為商賈之國。”商鞅對於此事也有深入研究。
    “凡其外戰,皆為國中豪商謀利。那些商賈自然願意全力支持,便如皇帝拿出內帑一般,都是為了自己利益考量。國家都是他們的,又怎會不上心。”
    “但鞅還是那句話,商賈終究是末節,便是英國玩出花來,也比不了田地的產出。”
    “英夷所以能歲入三千萬有餘,靠的是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單以其本土而論,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而若按吾為大秦所設計的製度,英吉利各部合計七八百萬人口,兩省之地,一億畝田產,兩成半之農稅丁稅,歲入亦可三千萬石,兩倍於現下的本土稅收,豈不是更勝之?”
    公孫鞅對比了兩種製度下,所能發揮出的最大國力,覺得還是依靠農業產出更有前途。
    許久不曾發聲的墨子突然開口道“若單以眼下而論,便是歐陸歲入最高的英吉利,也隻是在財政征收效率上比我中華大部分朝代高一些。”
    “跟秦國這種將國力壓榨到極致的戰爭機器相比,仍然有所不如。但是,諸位,先前影仙子講學曾說過,歐羅巴洲尚處於裂變前夕,想來其發展階段不過對應春秋之世。”
    “或許未來,歐陸諸國會大放異彩。”
    “依照眼下歐洲經濟製度,恐怕日後也將大異於中國,不以田畝,而以商稅為國用之本。鞅淺薄,實在想象不出這商事如何能超越農田產出。”公孫鞅歎了口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便是多占些殖民地,也隻是再增加些許,如何能產生質的飛躍。”
    “好想去往後世好好看一看,這歐洲諸夷如何使農稅不再成為國家歲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不賴農事而國家興盛。”
    “或許,其中奧妙,便在於影仙子所提工業革命。”墨子猜測道“工不出則乏其事。卻不知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生產力的飛躍。”
    看墨翟憧憬的模樣,管仲笑道“無需煩憂,日後未必便沒有機會見識到。”
    “不管怎麽說,這商貿之事能在曆朝重壓之下,頑強生長,便說明百姓自有這方麵的需求。”
    “一夫五口想要自給自足,不是件易事。”
    “糧食、蔬菜、食鹽、肉類、布帛、被褥、針線、刀具、碗筷、箱櫃、磚瓦、門梁、車輛、牲口,衣食住行所需何其多也!”
    “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又會追求綾羅綢緞高宅大馬。”
    “人有所求,才會願意為此忙碌奔波,天下自然有了活力。”
    “如歐陸諸邦,小民機會極多,便是在本國困窘,亦可去新大陸、殖民地尋求富貴。”
    “而今之中華也初現端倪,八大位麵互通,民間交流互動,商賈行走其間,更有未開發之處女地為各國後花園,日後之繁盛自可預見。”
    “而如明末一般,二萬萬人分十億畝田,擁擠內卷。小民再怎麽努力,也不能糊口,身上的麻衣無法換成絲綢,茅草屋不能變成磚瓦房,那國家就會成為一灘死水,悄然無息中日漸老朽,最後於動蕩中推到重建。。。”
    喜歡新戰國七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戰國七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