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盤山號’飛船返回以及帶來的震撼

字數:8969   加入書籤

A+A-


    ‘盤山號’宇宙飛船。
    既然救回了女兒,劉韜便沒有打算繼續留在太空。
    太空太危險了,多留一秒鍾就多一分危險。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這個道理劉韜還是懂的。
    而且一些同誌已經跟劉韜取得聯係,讓他務必平安歸來。
    他也正式踏上返程。
    不管是航天飛機還是空天飛機亦或者什麽其他載人飛船,從太空返航永遠是門技術活。
    沒多久便成功完成了變軌,從運行軌道進入了過渡軌道。
    此時不僅僅華夏航天局所屬的觀測站實時監測著,看著大屏幕的情況,NASA同樣也在進行實時監測。
    隻是‘盤山號’的返航,與他們所了解的完全不同。
    當從100公裏的‘再入段’進入高度20公裏的‘著陸段’之後,‘盤山號’宇宙飛船的速度已經在空氣阻力和引擎的混合作用下,降低至6馬赫。
    此時的‘盤山號’宇宙飛船,再次張開了雙翼,呈現三角形戰機模樣。
    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速度正在不斷下降,然後高度也在不斷下降。
    ‘盤山號’宇宙飛船開啟著雷達,並且聯接著衛星,一旦有哪個國家發射導彈,第一時間就會被發現。
    ‘盤山號’宇宙飛船並沒有選擇飛回盤山集團總部,既然已經曝光了,那麽再回盤山集團總部就有些不合適了。
    在太空中的時候,劉韜已經和地麵取得聯係,‘盤山號’宇宙飛船將會降落在京城郊區某空軍基地。
    此次冒險行為,對黨和國家是很不負責任的,劉韜也做好了接受同誌們的批評。
    畢竟他的做法,實在是欠妥。
    引擎關閉。
    起落架放下,重重地接觸地麵,承載著降落的‘盤山號’宇宙飛船,沿著跑道滑行。
    都不需要減速傘,就完成了減速。
    早已準備好的醫療團隊,在劉韜和劉穎卿從‘盤山號’宇宙飛船身上下來時,就接著他們去進行一係列的檢查。
    ‘盤山號’宇宙飛船則是停靠在該空軍基地的機庫,艙門關閉著。
    第二天,劉韜參加了臨時會議。
    會議一開始,會議主持人就向參會的人員通報了情況的前因後果,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看向劉韜。
    在場眾人的年齡,都比劉韜大。
    但是論資曆的話,反而劉韜更為老資曆。
    大家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劉韜的身份和影響力,不允許他幹危險的事。
    因為劉韜一旦出事,對於華夏的損失太大了,那是真正會動搖國本。
    都不說什麽,盤山集團這個龐然大物,就離不開劉韜坐鎮,其他人根本就沒有他的威望。
    威望這種東西,說起來很玄,可是它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劉韜在盤山集團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這種威望的威懾力甚至比規章製度和法律法規更恐怖。
    更不要說,劉韜本身就是華夏首席科學家,這種影響力可是極為恐怖的。
    從80年代到現在,足足三十餘年時間,就是在劉韜這個華夏首席科學家的引導下,華夏在科技發展上麵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很多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真正別人領先的,已經是兩隻手都數的過來。
    說不好聽點,華夏發展到現在,以及未來大有可期,可以說劉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劉韜要是出事,喪命在太空,那已經不是損失、重大損失可以形容,那是動搖國本的大事,是要地動山搖的。
    他們在場任何一個人的重要性,都比不過劉韜,甚至捆綁在一塊,也不如劉韜重要。
    他們哪怕去世,後備力量立馬可以接過指揮棒,可以確保工作有條不紊展開,可如果劉韜此時去世,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接劉韜的班。
    看著劉韜進行深刻地自我批評反省,大家都露出無奈之色。
    “劉韜同誌,你身上的擔子很重,華夏複興的重擔在你身上,你不僅僅你,你是屬於民族的屬於這個國家,希望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劉韜同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寶貴智慧,這次你太衝動了,發生這麽大的事,我們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會進行太空救援,其他航天員都做好準備。”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批評著劉韜。
    劉韜虛心接受,大家的批評是對他的愛護,大家的批評也是對的。
    現在可是華夏處於偉大複興的關鍵時間點,華夏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理性而言,劉韜此次冒險是錯誤的。
    從感性而言,劉韜卻是對的。
    大家都是當父母的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最無私的。
    總之,大家都希望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會議之後,大家來到了京城郊區外的某空軍基地。
    當親眼看到如同科幻片的三角形戰機,大家依舊能夠感受到那種巨大的震撼,還不是圖片和視頻所能比的。
    “劉韜同誌,麻煩你跟大家介紹一下,你是這方麵的權威,我們都是門外漢。”
    劉韜點點頭,‘盤山號’宇宙飛船已經消毒了,他們才能來到這裏。而且就是這樣,每一個都穿著防護衣,參觀完還會再進行一次消毒,從而確保不會有太空帶回來的細菌。
    “這艘宇宙飛船我取名為‘盤山號’,是這幾年我研製出來的,它與大家印象中的航天飛機有很大區別,也與大家所認識的宇宙飛船有很大的區別。”劉韜說道,“大家可以理解為,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是這些年比較火的一個概念,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飛行器,是航空技術與航天技術高度結合的飛行器,科學界一致認為,一旦空天飛機研製成功,那麽將把空間開發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空天飛機是一種未來的飛機,它像普通飛機一樣水平起飛,以每小時1.6~3萬公裏的高超音速在大氣層內飛行,在30~100公裏高空的飛行速度為12~25倍音速,而且可以直接加速進入地球軌道,成為航天飛行器,返回大氣層後,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著陸,成為自由地往返天地之間的運輸工具。
    在以前,航空和航天是兩個不同的技術領域,由飛機和航天飛行器分別在大氣層內、外活動,航空運輸係統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係統一般是不能重複使用的。而空天飛機能夠達到完全重複使用和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的目的。
    “可是美國的‘XS1’項目?”
    所謂的"XS1"項目,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今年提出一項價值1400萬美元的計劃,要研製一款空天飛機,在2018年進行首次發射。
    當然,劉韜他們得到消息後,撇撇嘴很是不屑。
    1400萬美元研製一款新型空天飛機?
    說什麽夢話!
    別說1400萬美元,就是多1000倍的研製費用,也就是140億美元,美國人要是能夠研製成功,那都是阿彌陀佛了。
    在2010年的時候,美國空軍的X37B空天飛機原型機‘軌道試驗飛行器1號’已上演處女航,其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2011年3月,美國空軍第二架"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美國航天局發射場發射到低地球軌道,試驗飛行器在空間運行469天,於2012年6月16日在範登堡基地著陸。
    美國可是對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大加宣傳,吹得神乎其神。
    其他國家都充滿著忌憚,畢竟這要是應用在軍事,著實是充滿著戰略威懾力,幾乎無法攔截。
    全世界那麽多國家,也就華夏對此反應平靜,沒有啥激烈反應。
    就是因為華夏的國家戰略安全防禦體係,給了華夏充足的底細。
    X37B‘軌道實驗飛行器’再快,能快得過激光?
    一旦到了緊急時候,天空中的衛星、空間站、航天飛機等就是第一時間被摧毀的。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還未變軌進入大氣層,就會被擊落。
    不僅僅美國,俄羅斯在美國X37B成功登陸後,也宣布研發自己的"MAKS"係統,也就是‘多用途航空航天係統’。
    要說美國的X37B成功登陸,全世界反應最強烈的,那莫過於俄羅斯。
    俄羅斯認為,X37B可能會威脅到俄衛星,甚至可能會向太空運送天基反導武器,進而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有俄羅斯的專家就表示:“這種航天飛機的射擊理念就是為了摧毀敵方的衛星,它根本就是一種太空戰鬥機,一旦你的對手失去負責通訊、情報、導航等職能的衛星,它就會陷入恐慌,完全孤立無援;反之,如果你也擁有同類裝備,你的國家就具備了反製能力。”
    華夏民間對於華夏研製像X37B‘軌道飛行器’的呼聲很高,強烈呼籲華夏也研製屬於自己的空天飛機。
    華夏官方卻從未正式對外回應。
    不是華夏慫了,而是華夏正在研製第六代戰鬥機,而第六代戰鬥機實際上就是一款空天戰機,這比美國人的空天飛機更加先進。
    再說了,又有著國家戰略安全防禦體係提供的強大底氣,華夏自然反應很冷靜。
    “其實在此之前,我曾經跟大家介紹過我們的第六代戰鬥機,設計理念和‘盤山號’很像,當然‘盤山號’主要是基於科研探索。”劉韜笑了笑。
    “要是我們第六代戰鬥機能夠率先服役,那地球的天空和太空,就是我們的了!別人都得看我們臉色說話!”有人充滿著期待,“就是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看到這一天!”
    隨著大家統一了戰鬥機劃代標準,殲20戰鬥機也從第四代戰鬥機變成了第五代戰鬥機。
    美國人時不時的放出第六代戰鬥機研製消息,而華夏卻一直沒有傳出要研製第六代戰鬥機,這讓民間充滿擔憂。
    而實際上,在劉韜的主導下,已經在開展第六代戰鬥機的研製消息。
    隻不過華夏的第六代戰鬥機,和美國人的第六代戰鬥機完全不是一回事。
    “各位同誌請放心,頂多十年,第六代戰鬥機一定會麵世的,大家不會連活十年都沒有信心吧。”劉韜笑了笑。
    “哈哈哈~~”
    眾人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們的身體情況都算是不錯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嚴格體檢,再活十年大家還是很有信心的。
    對於劉韜的話,大家深信不疑。
    因為劉韜就是這方麵全世界最權威的專家,劉韜的話他們都不信,他們還信誰?
    “劉韜同誌,這‘盤山號’能否進行載人登月?”有人問道。
    載人登月,成了衡量一國航天實力的重要標準。
    很多人對美國航天實力獨一檔深信不疑,就是因為美國是唯一進行載人登月成功過的,要知道就是蘇聯,幾次嚐試都以失敗而告終。
    華夏已經多次進行嫦娥探測器往返地月之間,理論上已經具備了載人登月的技術。
    但是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重要沒有真的成功進行載人登月,那就不能說掌握載人登月技術。
    劉韜笑了笑說道:“理論上是沒問題的,隻要尋找到合適的登陸點,就可以直接登陸月球表麵。別說是月球,就是登陸火星也不是啥大的問題。”
    “順利的話,隻要24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月球上。去火星的話,這就要看距離火星有多遠了。”劉韜說道。
    月球距離地球的距離大概是38萬公裏,近地點距離36.33萬公裏,遠地點距離40.55萬公裏。
    從地球到月球的飛行軌跡,其實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螺旋式曲線。因為地球、月球不斷地在自轉,然後月球又繞著地球運動。
    如果是傳統的方式,為了節省燃料,往往要涉及到複雜的軌道機動和變軌操作。
    從步驟來說,主要有六個步驟,分別是發射與進入地球軌道、繞地球軌道飛行、地月轉移軌道、接近月球與減速製動、繞月軌道調整、登陸艙進入月球進行登月。
    發射與進入地球軌道,飛船首先需要從地麵發射,並進入地球軌道,這一步通常需要幾個小時完成。繞地球軌道飛行,為了調整軌道參數,飛船會在地球軌道上飛行一段時間,不斷地進行變軌。地月轉移軌道,在完成繞地球軌道飛行後,飛船會進行一次大的軌道機動,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這個軌道是從地球到月球的過渡軌道,不同的速度需要的時間不同。
    接近月球與減速製動,當飛船接近月球時,需要進行減速製動,以便被月球的引力捕獲。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個小時。
    繞月軌道調整,進入繞月軌道後,飛船可能還需要進行多次軌道調整,以達到預定的軌道高度和周期。
    而‘盤山號’宇宙飛船不存在節省燃料這個問題,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盤山號’宇宙飛船注入滿燃料,可以輕鬆往返地月兩次。要是最大程度節省燃料,那可以往返地月的次數就更多了。
    “好!好!好!劉韜同誌,你看將這艘‘盤山號’宇宙飛船交給航天局,讓航天員熟悉熟悉,進行載人登月怎麽樣,要是能夠載人登月,對於我們民族會是一次很大的振奮。也讓美國人提前‘重返月球’,將更多的資金用在航天領域,而不是老是看著地球這一畝三分地,在這一畝三分地折騰著。”
    劉韜點點頭道:“這倒是沒有問題,‘盤山號’宇宙飛船搭載著量子計算機,有人工智能‘盤山’,駕駛‘盤山號’宇宙飛船並不難。”
    對於讓美國人提前‘重返月球’,將更多的資金用在航天領域,說白了就是陽謀,是21世紀版的星球大戰。
    而且這個星期大戰,可不是糊弄人的,而是實實在在的。
    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讓華夏的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成功地成長為世界大塊頭,誰也無法忽視,一舉一動都對全世界產生影響著。
    但是華夏的底蘊還是太薄了!
    有些領域還是有所欠缺,比如在媒體輿論方麵,還是不如美國。
    而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可以好好地做一做文章。
    這種是屬於陽謀,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裏,就看對方跟不跟牌。
    跟牌,那就得為‘重返月球’投入大量資金,美國‘去工業化’那麽多年,想要重構產業鏈,談何容易,再者要往裏麵投入的資金是個天文數字。
    等到美國真的載人登月,到時候進行載人登火星,然後再看跟不跟。
    不跟,那對於士氣、對於民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同樣的,對於華夏內部,是有巨大好處的。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一方麵,提升華夏的地位與影響力同樣重要。
    而且航天技術的發展,代表著對空間資源的開發將大大提升。
    月球、火星上可是有著海量的資源,這些資源進行開發,對於華夏的好處不言而喻。
    整個太陽係,各個小行星、隕石,這些同樣是重要資源,都代表著財富。
    這可以說,是生產力的一次巨大提升。
    在此之前,華夏就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麵布局,在第四工業革命各個領域,華夏都處於全世界第一梯隊。
    第四次工業革命,航天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等,都是屬於標誌性。
    這也可以作為拉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去提升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