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板車過河
字數:5548 加入書籤
易隆平得到了師傅給他放假的機會,在自己家裏,單獨作業,真就給鄰居袁奶奶把一個飯架給做出來了,自己開心,爹媽高興,弟弟妹妹們也是跟著樂嗬樂嗬一番。
這一趟的七天假期值得了,有機會檢驗了自己半年來的成績。
易隆平自然非常滿足,小青年都有點兒漂了。這是年齡段的通病。
聰明能幹之人,在哪裏都能冒出幾個泡泡來,有存在感。
易隆平能單獨做出活來的事。並沒有告訴師父,七天之後,再回到師父那裏。
胡中原覺得當下沒什麽活可做。就思考著要不要做一些家具,然後再拖出去串鄉賣,這樣可以抓一點收入。
這收個徒弟還得供吃供喝,總得想點法子維持開支吧。
當師父也有當師父的壓力。
胡中原腦海裏有了這個想法,先是猶豫不決的。因為做好的家具,如果在短時間內賣不掉的話,很頭疼的。這家具塊頭大,放在家裏很占位置的。
鄉村的房子,本來隻夠居住了,在加之種田的工具家夥,從地裏收回來的糧食等,房子都不夠用的,怎麽可能把做好的家具長時間放在堂屋裏呢。
雖然胡中原思前想後的,最終還是準備做成品櫃子出售。
如果有人請的話,就先給別人家做,做完了再回到自己家裏,繼續打櫃子。
就這麽著,易隆平在師傅家裏,一晃就是兩年了。
這胡中原一直都是以做手藝為主,實在沒活做了,就讓徒弟到地裏忙幾天農活,反正不可能閑著。頂多就是活重活輕。
鄉村的手藝人,跟全職種田的人,日子混得差不多,也強不到哪裏。唯一就是與人打交道的機會多。
村莊的私房,都是散落的,看起來沿漢水岸邊長長的村落,幾個村莊,加起來也不到八九百戶,千把戶人家,還沒有現在高樓小區的一棟樓的住戶多。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多大的量,
胡中原在自己家裏,帶著易隆平做成品櫃子,一做就是兩年,雖然不怎麽賺錢,但是,家裏的開支就沒有了壓力。
易隆平在師傅家裏的第三個年頭,就著手做成品大衣櫃,做好後,準備拖到省城去賣,不僅好賣,價格還比在村子高得多。就是路太遠了,那是步行年代,拖著板車,拉上大衣櫃,步行去一趟省城,這一去一返,路上一個來回,就是不歇息,也得一天一夜二十多個小時。
想想都後怕,打退堂鼓。
那時候隻能這樣,做好的衣櫃要想賣到省城,這是唯一的路徑。
說幹就幹,有徒弟在家,兩個人做活,賣出去的收入,自己得,如果再不做兩筆,徒弟出師了,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這是胡中原的想法。
早年的木匠活,全是人工,不是像現在有電鋸,有現成的木材等。
那時候就是一棵棵樹,用肩膀扛回來,下好材料,打上墨線,然後兩個人開始拉一個鋸子,把樹鋸成需要的半成品,可費功夫了,從泥土中的一棵棵樹,到做成一個完整的衣櫃,全是人工,全靠一雙手。
手藝人,做的也是一份辛苦活。
轉眼易隆平在師傅家隻剩下最後幾個月。胡中原計劃著在這幾個月中,把手頭上做的兩個大衣櫃給賣了。
胡中原早就計劃好了的,拖到省城去賣,大城市,居住人口密集,需求量大,並且價格又高,非常容易出手。
為了穩妥起見,比原計劃提前把櫃子做好了,早點出手。
兩個大衣櫃,在師徒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比預計的提前了十多天就全部做好了。
當下就是到省城去賣。
那是一個步行的年代,把大衣櫃運送到省城,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板車裝上兩個大衣櫃,再由人工拖著板車,步行去省城。
從易家村出發經過本縣城,再繼續前行約六十公裏,這麽遠的路程,如果按每小時步行六公裏算的話,至少也得十多個小時。還不能在路上歇息,
大衣櫃終於完工了,到了晚飯的時間,胡中原特意讓師娘做了一桌子好菜,又請來自己家族中的大孫子陪易隆平一起吃晚飯。
飯桌上,胡中原端起酒杯,與徒弟和大孫子一起幹了滿滿一杯,放下酒杯,招呼易隆平,大孫子吃菜,自顧自夾了幾顆花生米下酒,這才說道“今天你們吃好喝好早點休息,明日個要把衣櫃拖到省城去賣,這可是一個苦差事,之前也有人拖櫃子去省城賣過,大概早上六點鍾出發,路上還要抓緊時間,一刻都不能慢,否則,到了省城就天黑了,那才不好賣。所以越早到越好,到了那裏正是吃晚飯的時間點,那城裏人都下班回家了,這個時候最好出手了,成功率又高。”
易隆平隻能聽師傅的安排,胡木匠的大孫子還是想問問“賣了之後再是怎麽安排呢。”言外之意就是,大衣櫃賣了就是傍晚了,下一步,是怎麽計劃的。
胡木匠也不便直說,隻是把別人的做法說了一遍“之前去過的人,就是趕在天黑前到了目的地,隻要到了,賣出去還是比較容易的。就是賣完了連夜回來時,真就有點累的,但是,必須得繼續往回走。要不然在哪裏過夜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言外之意,就是衣櫃賣了,馬上打道回府,要不然,在哪裏過夜睡覺呢?
那年月,住宿,酒店還不是很普遍,即使大省城有住宿的地方,可又找不到位置啊,還有,得花錢啊。
這一提到花錢啊,所有人都心疼的,那錢掙得非常的艱辛,到手裏的錢,哪裏舍得馬上又花出去。更何況這不是屬於自己的錢。
幹脆,賣了就立即打轉。總之是沒有地方歇腳,不打轉,還能怎麽樣。
胡中原交待著明天的事情,兩年輕人隻有聽從的份。
當晚不敢多耽誤,吃完晚飯,早早上床休息,胡中原為了保險起見,要大孫子跟易隆平睡在一個床上,明天早上方便一起早起。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也就五點鍾左右的樣子,沒有手表沒有鍾的年代,隻聽雞叫聲起床就是了,越早越好。
胡中原自己先起來,在堂屋裏整著那板車,弄出了聲響,把易隆平給弄醒了,趕忙起來。
胡中原的大孫子名叫胡建軍,也許是八月一號出生吧。胡建軍被易隆平起床的操作,也給弄醒了,自然就起來了。
這一對小年輕,與胡中原一起,把那大衣櫃,豎向搬到板車上,又綁了個結結實實。一切準備就緒,師娘也把早飯做好了,兩個年輕人又胡亂地扒了幾口菜飯,因為太早,口裏沒胃口,哪裏吃得進。
這一波操作結束,師娘又給安頓好了在路上的飯菜,一一放在大衣櫃的抽屜裏麵,非常穩當,又灌好了喝的水,一並與飯菜放在一起。
好了,兩年輕人在師傅和師娘的護送下,終於出發上路了。
這是夏季的尾聲,早上的氣溫非常涼爽,又是從床上才起來的,吃飽喝足的兩個人,易隆平掌舵,拉著板車的扶手把,肩膀上還有一個背帶,胡建軍用右手扶著板車上的櫃子,也用點力推著板車往前走著。
這大衣櫃雖然有點重量,但是,用板車拉著,也不怎麽費力氣,剛開始還覺得蠻輕鬆的。
這出鄉村的路,肯定選擇沿河岸邊的“壓心台”,大約走了一堂課的時間,就到了鄉河邊的渡船位置。
這就要上大堤了,易隆平彎著身,躬著背,用力的爬著上坡,胡建軍同樣是躬著腰身,雙手都扶著板車上衣櫃,用力地推著前行,兩個人齊心合力地一拉一推,五分鍾後,板車到了大堤的最上麵。
然後就是翻坡再往下,這下坡路雖然不需要力氣拉,但是,走下坡的板車,必須得用力把板車掌控好,這就隻需要易隆平一個操作就差不多了。胡建軍則在旁邊扶著就行了,不能用力的。
下坡路快多了,易隆平把板車的末端落地,減少板車下坡時的衝力,也就一兩分鍾,板車就到了渡船的渡口岸邊,那渡船還在鄉河的那邊,隻能等船過來了再上渡船,
兩個人可以暫時歇一會了。
很快那渡船來到了岸邊,這是渡船老板剛換的一個大機渡,板車上去還是蠻方便的。
之前的小劃子,主要是渡人過河的。人在岸邊上那劃子船時,一隻腳上去,那小渡船就一搖三晃的,船老板不停地劃動著船槳,以保持船在岸邊,膽小的上個船都會膽戰心驚的,隻得咬著牙,壯著膽,再邁第二隻腳,雙腳都上去了,小小渡船搖晃的幅度反而變小了,人上去後坐穩了,那小劃子就不再搖晃了,船家老板開始撐著船槳,把船撐著調頭,朝著那一邊撐過去。
現在這是機渡,機渡機渡,機器渡船,不再是人去劃槳了,不僅船變大了,那機渡也不怎麽搖搖晃晃了,很平穩。就是過河收費長了一點點。
原來小劃子過河,一個人收兩分錢,現在是一個人收費五分錢,一個板車按兩個人的費用。因為板車占位置。
後來的機渡,慢慢漲到一毛錢過河。
很快渡船就到了河的對岸邊,易隆平再次躬著身子,拉起了板車,胡建軍雙手扶在板車後麵的衣櫃上,使勁地推著。有那同渡的行人,也幫忙搭把手推,很快,一兩分鍾的時間,板車就上了河對岸的大堤頂上。
接下來,又是一個下堤坡,下堤坡雖然不用出力氣,但是,要力氣掌控板車,不能下滑得太快,這可是一個技術活喲。易隆平還算靈光,能夠掌控得了。
下了大堤坡,再下“壓心台”的堤坡,板車,終於到了河對岸村莊的平路上了。
又正式上平路前行,不到兩個鍾頭,易隆平就覺得吃力了。不是拖板車累的,是兩個鍾頭的時間,雙腿走累了。這胡建軍也是一個莊稼漢,也懂人拉車拉長了會累,就主動換班拉。
這一通過河來到了河對岸,才真正開始行路了。去往省城的路,那時候隻有唯一的一條路。一條比較寬敞的泥巴大路。晴天還是可以的,比較好走。
也許前麵就是水泥道路吧。
喜歡命運風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命運風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