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隆科多死

字數:6432   加入書籤

A+A-


    正月十八日。
    一早,再次莫名死亡的百姓,徹底打破了本就搖搖欲墜的平靜。
    另一處集市上,擺放著幾具屍體,死狀可怖。
    聽死者親朋好友驚聲,依舊是曾大肆宣揚過那事,口舌難聽的。
    連續兩日如此。是在示威,抑或是別有用心之人與朝廷作對?
    有人能察覺似乎太過刻意為之,並非朝廷手段。可大多百姓已然開始害怕,京城再次人心惶惶。
    尤其拖家帶口一身牽掛的,一時間甭管什麽真假,誰又沒說過幾句,趕緊地大門一關,躲在家裏,是一點不敢出去。
    私下裏暗暗痛罵朝廷的也不少。
    而這幾日民間的消息早就吹進行宮裏。
    殿中是濃烈的苦味。
    太後沉沉閉眼,昏睡於床榻之上氣若遊絲。皇後在旁侍奉湯藥,一口也喂不進去,她望著自個姑母隨時都要撒手人寰的模樣,臉色難看至極。
    她怎能不害怕。若太後倒,還因著這樣的事死得不光彩,她與太後身上流著大半相同的血,榮辱與共。此前她能得太後庇佑,皇上看重,這時自然不可避免就會被皇上遷怒,再想及虎視眈眈的皇貴妃與昭貴妃二人,更是心下不安。
    太醫跪在地上,也是戰戰兢兢。
    “太後到底怎麽樣?”皇後壓了氣說話。
    “回皇後,太後她身子本就弱,一直將養著。一時受了刺激,心緒震蕩,這麽久以來又無半點回複,藥也不大肯喝,現已傷及根本。”
    這幾日太後每每醒來,便問皇帝是否來過。
    無一例外,沒有。
    親兒子的嫌惡,似乎令她雪上加霜,人也更見虛弱。
    那些疑心血脈的糟汙傳言,皇帝怕是怨極了自己。
    她噩夢纏身。夢見死去的純元,死去的皇孫,死去的先帝。
    似乎都在指責她是個惡毒至極的女人,所以曾經做下的孽,都一一應回來。
    她的十四被終身幽禁,皇帝也嫌棄她這個生母丟人。被自己親手送上皇後寶座的宜修作惡多端,害死了多少皇孫,她卻包庇縱容,如今皇後也一點點遭了厭惡,恐怕最後也逃不過淒慘。
    外麵流言已起,私通臣子,背叛先帝,再怎麽平息,再怎麽布告天下,在旁人每每提及當今太後時,她永遠逃不過這個汙點,能平口舌,但人人心中都會留下痕跡。
    烏雅氏、烏拉那拉氏,終究難以保住這份榮耀。
    太醫再一次去了勤政殿,皇後也派了剪秋來。
    蘇培盛猶豫再三,這節骨眼上實在不敢提。
    張廷玉大人剛來回話了。
    現在不止是散布謠言之人已死,查不下去,更極有可能為準葛爾部落蓄意謀劃。原本這些難聽的口舌終於斷了,連著兩天宮外又突生變故,連續死了無辜百姓,民間人心又開始動蕩不安。
    皇上剛發了一通大火。
    還沒好轉一絲,緊接著,夏刈也來了,帶來了極壞的消息。與隆科多共處一室的外邦女子,那名舞妓,也自盡於房中,無聲無息服毒,夏刈想救也無力回天了,且期間並未見任何人與之聯係。
    一個散布謠言者,一個極有可能探聽密辛者,全部自盡,沒留下一丁點線索。
    龍椅上,是聲聲沉重呼吸。
    壓抑至極。
    良久,他開口
    “蘇培盛。”
    “奴才在。”
    “有件東西,你帶給隆科多。”
    胤禛隨意指了指殿中青煙嫋嫋的香爐。
    祭死者,墳前上香。
    蘇培盛脊背猛然一凜,“是。”
    “朕的舅舅一向聰明,他會讓朕放心。”胤禛平靜說,“也會讓佟佳氏一族放心。”
    他甩了甩手中的佛珠,安靜的殿中珠子碰撞之聲,清脆。
    胤禛閉了閉眼。
    隆科多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借吏部尚書之便,多次擅自對官員直接任命,藐視皇權,安插黨羽,排除異己,朝中有人敢彈劾年羹堯,卻無人敢彈劾隆科多,在文臣中植根可見一斑。
    年羹堯與他,這兩人,居高自傲,所犯累累罪行他一清二楚,不過是一丘之貉。
    所謂成功易,守功難。
    隻不過因著隆科多到底是名義上的舅舅,又無兵權,不比年羹堯手握重兵,明目張膽放肆,令他寢食難安。是以即便要除,他也隻是盤算著料理年羹堯後再與他秋後算賬。
    如今既見了準葛爾如此不安分,他們雖區區草原部落,還沒成大器,但若是一朝發難,也不得不小心應對。大清良將難求,年羹堯雖屢犯大錯,可目前尚還忠心,又有他一向看重的年世蘭在宮內,也還算可用。
    暫時便不好動。
    至於隆科多,他是罪該萬死。
    罪該萬死。
    他既然引出一場風波,牽連旁人性命,自然要用他的血來祭。
    近來,城中的守衛又多了。
    日夜不停巡邏,噠噠的腳步聲伴隨著每個百姓入夢,總算再沒出人命了。
    至於是誰殺的,菜市門口懸掛幾個血淋淋的首級。
    梟首示眾。
    朝廷說這便是真凶,乃曾經被殺的流寇之後,對大清怨恨,此番是故意毀壞朝廷聲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朝廷不忍百姓無辜死亡,擔憂或許流寇後人還有餘孽,是以加強巡邏,保護百姓。
    張廷玉手段高明,無罪之論依舊立得穩直。
    真凶當然沒有抓到,不過是一個警告,兼之樹立朝廷威信的手段。
    若是萬一再起了人命,便可順理成章說是其流寇餘孽。
    幾個準葛爾細作偽飾得很好,搜城也沒逮到他們。隻是如今形勢愈發緊張,他們也不敢再起異動,百姓們聽信假話,生怕真有餘孽,個個防備心重得很,看見生人都要仔細打量。鄰舍四邊認識的都互相幫著防那些眼生的,平日不怎麽說話的,他們就住在鬧市中,再敢動手就是自尋死路。
    如此便平靜許多。
    幾日後,臣服大清的幾個部族,派使者前來。
    正巧蒙古與準葛爾同一日到。
    他們被宣召大殿,一前一後。
    蒙古使者一說有謠傳被有心人傳到部落,現已經徹底平息。二說蒙古部落與大清一心,若有異心者想起烽煙,蒙古必將盡力襄大清誅之。
    此舉是在表忠心, 這番謠言意在動搖民心,一說明此番非蒙古所為,二暗示或許是其他部族所為,三則表明可以助一臂之力。
    準葛爾雖然臣服,但近年來不安分也不是一日兩日,蒙古心知肚明,大清自然也是。同為草原部落,若是大清有意趁它還未成大勢時殲滅,蒙古願意一助,屆時難免損傷,最好便能叫它侵吞一二。
    蒙古的態度無疑讓胤禛寬慰些許,蒙古使者表完態度後,再恭敬轉說王爺對皇上的多番關心之語,胤禛與他聊得相談甚歡。
    中氣十足,聲音洪亮,響徹大殿,足夠有心人聽得一清二楚。
    一刻後,蒙古使者邁出大殿,候在殿外的準葛爾使者看了他一眼,擦肩而過時,嘴裏似乎在說,孬種。
    他自然沒說出聲,惹惱蒙古,隻是心下忿恨不已。
    他們故意把消息帶去蒙古,本以為今日有得皇帝難堪,誰知蒙古兵強馬壯卻還是甘願做人附庸,真是丟了他們草原的臉。
    胤禛看著進來的準葛爾使者,眼裏一瞬盡是冷意,很快也恢複平和。
    準葛爾聽著似乎言語懇切,其中卻包含惡意,暗諷嘲笑。他們懇請大清皇帝盡早平息此事,以儆效尤,不要寒了準葛爾子民的心,使剛和親不久的固倫公主遭受非議。又磕頭,言明他們敬畏天子,愛戴公主,相信皇帝能平準葛爾部落人心。
    以看似真誠姿態,一暗指皇帝無能,二表明該謠言在準葛爾人盡皆知。
    字字往胤禛心裏刺。
    但他麵上平和,甚至微微帶笑,回答得無懈可擊,令人隻見天子威儀,不見半分失態。
    胤禛最終還是沒有將此事與準葛爾問罪。
    見了準葛爾這藏不住的得意洋洋,倒像特意趕來笑話的模樣,他心裏已有八九成認為就是準葛爾起的禍事。
    那些種種指向準葛爾的證據,想來好像太過明顯又使人起疑的證據,焉知不是他們故意為之,為的就是好加以狡辯是有人陷害。
    這個部族,說到底,就是自恃日漸兵馬強盛,已有不臣之心。
    問罪與否,意義不大。
    歸根結底,隻有一個問題,就是該不該,這時候起戰事。
    若是要打,這個罪名是時機。
    若不是不打,說到明麵上若得不到妥善解決,反倒叫其他部族笑話。
    況且年羹堯,實在不宜再有軍功。
    年羹堯可以是威懾,但他不能再功上加功。
    蒙古的一番暗暗請戰的話,也足夠暫時震懾準葛爾。但蒙古的心思,他也知道,想順勢吞並準葛爾這個近年來資源頗豐之處,他絕不會允許。
    如此維持,也好。
    這個懸心民眾許久的事,在正月二十五日,終於落幕。
    這日,謠言案破獲,罪犯當街處死。
    一共八人,鮮血直流,染紅了街。
    群民憤慨,紛紛咒罵。
    其餘無辜者得以釋放。
    城門打開,歡呼聲起。
    準葛爾細作看到了部落的暗記,知道此事了了,跟此前一般,繼續隱藏在熱鬧中,像個普通百姓。
    他們不過就是想看大清笑話。
    沒成想不夠精彩。但此時也不是開戰的好時機,不過日後正好以這個由頭開戰,名頭他們小汗王都想好了,就叫清吾國血脈,鏟大清孽障。
    風吹過,拂過長街,沾上了血腥氣,風聲快無的時候,抵達了一等公府邸。
    二月初九,隆科多因病而亡。
    本積勞成疾,又遭小人誣陷。皇帝感念忠臣勞碌一生為國為民,予以厚葬,特追封諡號“文正”。
    喜歡甄嬛傳之親一口我的華妃老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甄嬛傳之親一口我的華妃老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