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回應
字數:3754 加入書籤
並州,州牧府中,從兵敗回來就一直鬱氣填胸的李恒,和李毅一起看著王瑾發來的旨意,嗯,沒錯,現在是旨意了。
“官職改革...”
盡管已經看了很多遍,但李恒李毅父子二人仍舊覺得王瑾真的是個天才。
以他們的眼光,怎麽能看不出新的官製,可以極大的削弱地方上的權利,加大中央集權。
尤其是政務院,政務大臣的設定,直接頂替了三公,六部官員代替了九卿。
尤其是政務大臣,看似權力龐大,可實則不然。
明麵上來看,政務大臣可以參與一切政務
諸如,擬寫諭旨,政務大臣根據皇帝的旨意,擬寫各種諭旨,包括對官員的任免、獎懲,對政務的處理意見等,經皇帝審批後發布。
處理奏折,負責處理各地官員呈遞的奏折,將奏折內容摘要呈遞給皇帝,並根據皇帝的指示提出處理意見,供皇帝參考決策。
參與政務決策,皇帝在處理政務時,會召集軍機大臣商議重大事務,政務大臣可就相關問題發表意見和建議,協助皇帝做出決策。
管理軍事事務,涉及到軍事方麵的事務,如軍隊的調動、糧草的供應、軍事戰略的製定等,政務院也會參與其中,為皇帝提供軍事方麵的決策支持。
傳達皇帝旨意:將皇帝的旨意迅速、準確地傳達給各級官員,確保政令暢通。同時,也負責將各地官員的情況和意見反饋給皇帝,起到溝通上下的作用。
可關鍵的是,政務大臣的一切權利,都來自於皇帝的賦予。
隻有參與權,沒有決策權,政治變得封閉且保密,外人難以窺秘。
軍政大權盡在皇帝一人手中,那麽那時候的皇位,真的可以說是口含天憲了。
對於這個官製,李恒覺得不對,有很大的不對。
不光是因為世家出身,對權力的敏感追逐。
還有對後世的憂慮,王瑾他現在是服氣的,被打服了,有能力,有手腕,掌管國家不會出亂子。
可是之後的皇帝呢?隻要出現一個昏君,那麽對國家的傷害是遠比現在要大。
皇權的過度集中,會使得國運升降,全係於皇帝一身,一旦皇帝決策失誤,根本沒辦法糾錯。
是,臣子可以勸諫,但是人家不聽呢?沒有留下口子去反製。
甚至眼光老辣的李毅,已經可以預見,日後的朝堂上,官場風氣會更加迎合皇帝旨意,官員們為了迎合聖意,謹小慎微,阿諛奉承,導致官場政治生態僵化,不利於朝廷廣納良言,也容易滋生腐敗和官場不良風氣。
此刻州牧府中,除了李毅父子二人外,李氏大部分族人都聚集在這裏,在研究王瑾的旨意。
隻不過他們沒有考慮那麽深遠,但是他們卻都知道,眼前這道旨意相當於最後的通牒,他們現在有兩個選擇。
要麽抗旨不遵頑抗到底,要麽老老實實的徹底歸順。
冀州一戰,不光打的李恒鬱氣填胸,同樣也打沒了大部分李氏子弟的心氣。
他們大多已經不敢再跟王瑾抗衡了,有些還沒痊愈的傷口現在都還隱隱作痛,時刻提醒著他們,王瑾的強大。
經過李氏眾人一再商討,終究決定不再頑抗。
和李氏一樣,涼州的馬家,在經過一再掙紮後,也選擇了接旨,配合新官製。
馬家經過冀州一戰,已經做不到在涼州一家獨大了。
馬圖的野心也隨著龐家的脫離,和羌人的複叛而熄滅了下來。
他現在隻想保住馬家門楣不墜,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根本不敢再懷有不該有的心思。
新州與幽州,燕州,這些沒有參與中原逐鹿的地方,也順勢接旨,表示願意為大漢之臣民,並表示可以進京述職。
實力孱弱的他們,根本沒有抗衡王瑾的實力,原本想著漁翁得利或者待價而沽的心態已經隨著王瑾的登基而改變。
但是到了遼州,卻出現了不同,遲遲沒有給出明確的信號,整個鄭氏,也都想歸附新朝,除了鄭經堅決反對。
作為鄭氏如今輩分最大,威望最高的族長。
他的意見沒人可以忽視,和底下的小輩不同,鄭經已經看破了王瑾的謀算。
從一開始,鄭經就不認為王瑾會放過各地世家大族,哪怕一時的安撫也隻是緩兵之計。
就如同現在,下旨安撫後,想必下一步就該傳他進京了。
利用他的威望來穩定朝政,等到騰出手來,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一個個都難逃清算。
現在躺平了,到時候連還手的能力都沒有了,隻能任人宰割,他鄭氏幾百年的底蘊都會被掠奪一空,所以他堅決不同意接旨。
鄭鈞等一眾鄭氏族人,在鄭經的指點下,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不敢不接旨。
尤其是鄭纓和鄭昪兄妹二人,和一眾跟他們出征的鄭氏子弟。
他們親自與鎮南軍交過手,屬實不認為僅憑他們一州之地能跟已經登基稱帝的王瑾抗衡。
他連大晉都給滅了,收拾咱們鄭氏還能下不去手嗎?
所以哪怕鄭經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鄭氏上下此刻也不敢抗旨不遵。
這次來的是宣旨的使者,下次來的可就是拿著刀槍的軍隊了。
看著已經失了抵抗之心的鄭氏子弟,鄭經雖然怒其不爭,但是也無計可施,隻能妥協。
鄭鈞在接旨之後,也不好受,次日直接一病不起。
遼州是他一生經營的心血,遼州能有現在這一步,成為北方強橫之州,離不開他的苦心孤詣。
而現在要把他畢生的心血交出去,他怎麽甘心?
皇宮中的王瑾,收到各地的反應,還算滿意,起碼明麵上現在沒人敢反對他。
零星的一些抨擊王瑾改朝換代謀逆之舉的聲音,也被羅網按死在了泥土裏。
整個大晉多數人已經接受了新朝,接受了大漢,接受了王瑾這個新君。
天鳳一年,春,三個月,都在這種平靜中安穩的度過。
各地都在適應,適應新的官製,適應新的朝代,適應新的統治者。
喜歡騎砍:大晉梟雄請大家收藏:()騎砍:大晉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