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科舉

字數:3755   加入書籤

A+A-


    皇宮,政務院中,牆外一圈頂盔摜甲的虎衛甲士,牆內,錦衣衛十步一崗,嚴格監察著所有人。
    殿內,王瑾和他的政務大臣,周瑜,司馬懿,王轍等人,在審批各地呈上來的奏折。
    新的官製的推進,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官員的權利,尤其是原來的州牧和郡守,那種軍政一把抓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各地官員,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官員對此很不滿,有不少人辭官掛印。
    權利被分潤,監管力度變得嚴格 這讓他們非常不適應。
    明目張膽的反抗他們又不敢,隻能用辭官這種方式表達不滿。
    看似幼稚可笑,但其實不然,在以前,這招其實很好用。
    在地方,尤其是走到郡縣之下,當地豪族甭管是魚肉百姓還是巧取豪奪,但是都對穩定地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縣官不如現管,朝廷和皇帝離百姓太遠,但是他們身邊的地方豪族離他們卻很近。
    有他們幫忙,當地的秩序會相對穩定。
    再有一點就是,世家大族子弟,往往都是官場上的主力,寒門出身的都是少數。
    當他們大規模辭官,難免會出現基層管理力度缺乏的難題。
    至於為什麽明明在晉武帝之時,大晉就已經出現科舉了,可現在官場上還是世家子弟居多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無外乎三點。
    首先就是家族背景與社會資源,世家大族往往有著深厚的家族底蘊和廣泛的社會關係網絡。
    家族中先輩積累的政治、經濟和人脈資源,能為後代入仕提供便利。
    他們通過家族聯姻、師生關係等,相互援引、支持,為子弟創造更多的為官機會。
    其次是教育資源優勢,世家注重教育,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他們延請名師教導子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使子弟在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方麵有較好的基礎,更易通過科舉等途徑入仕。
    此外,世家子弟從小接觸家族中的政治事務和社交活動,受到政治氛圍的熏陶,培養了政治才能和素養。
    最後就是,文化傳承與家學淵源,許多世家有著獨特的家學傳承,如經學、史學、文學等。
    這些家學傳統使子弟在某些學術領域有深厚造詣,在以儒家經典為主要考試內容的科舉時代,具有一定優勢,有助於他們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仕途。
    世家大族家裏的很多藏書,是寒門子弟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接觸到的。
    對於這一點,王瑾的應對方式也很簡單,他決定開新朝第一次科舉選才,而且要把考核的內容更改。
    參考隋唐之時的科舉內容去考試,分常科和製科。
    常科中有,明經科,進士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
    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有帖經,即考經文填空;經義,要求考生對經典的文句進行解釋;時務策,考查對現實問題的見解。
    進士科:初試有帖經,二試是詩賦,要求考生創作五言律詩或七言古詩等,主要考察文學才華,三試是時務策,側重於對政治、經濟、文化等現實問題的分析和對策。
    明法科:主要考律令,要求考生熟悉各種法律條文,以選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測試文字學知識,包括漢字的音、形、義,以及書法等內容,旨在選拔文字學方麵的專業人才。
    明算科:考試內容為數學中的內容,如算術、幾何、天文曆法等方麵的問題,以選拔數學和天文曆法方麵的專業人才。
    製科是由皇帝臨時下詔設立,科目繁多,如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詞科等。考試內容根據不同科目要求而定,通常包括策論、詩賦、經史等方麵,側重於考察考生在特定領域的才能和見解。
    而不是如明清那般考八股文,王瑾知道八股文的缺點。
    首先就是束縛思想,八股文要求“代聖人立言”,作者隻能按照封建統治階級規定的思想和範圍來寫作,必須遵循儒家經典的教義,不能自由表達個人的觀點和見解,嚴重束縛了文人的思想,阻礙了思想文化的自由發展。
    再有就是形式僵化,八股文有嚴格的格式規範,從破題、承題到束股、落下等各個部分,都有明確的字數、句式和結構要求。這種僵化的形式使得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和創新,文人往往為了迎合格式而忽略內容的質量,限製了文學創作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還有內容空洞,由於八股文的內容局限於四書五經,脫離實際生活,考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經典條文,缺乏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寫出的文章大多空洞無物,缺乏實際的知識和見解,難以培養出具有真才實學和實際能力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阻礙學術發展,八股取士使得文人將精力都集中在八股文的寫作上,追求科舉功名,忽視了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這導致學術研究的範圍狹窄,學術氛圍僵化,不利於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阻礙了整個社會的學術進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不是說,明清中科舉取士,選拔出來的人才都不行,而是那些人本來就都是天才,這些天才在一些沒必要的地方浪費了很多的精力。
    王瑾需要的是會做官,能做事的人,而不是隻能知道聖賢理論的人。
    就比如說一個縣的縣令,就得需要一個在學識,情商智商都在線的人才可以,而不是隻是書讀的多才行。
    先不說廉潔奉公的這種品德上的問題。
    就行政能力上來說,起碼要懂律法,負責維護地方治安與司法公正,需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明辨是非,公正斷案,使百姓信服。
    治理地方的時候,要合理征收賦稅、組織生產、興修水利等,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同時,能有效管理戶籍,掌握人口信息,以便更好地實施治理措施。
    文化素養上,也不能差,不說得精通經史吧,起碼教化地方上就不能落下,撰寫各類公文、告示等,要求文字表達清晰、準確,能傳達政策意圖和治理理念。
    還得能在人際關係處理上有能力,協調上下,要與上級官員保持良好關係,爭取支持與資源,同時團結下屬,充分發揮其才能,共同做好縣政工作。
    還得有能溝通鄉紳的能力,需與地方鄉紳、士紳等階層溝通合作,借助他們的力量維護地方秩序。
    所以王瑾第一次科舉選拔的,就是有能力的人才,而出身則一概不論,也分門別類,取其所長。
    喜歡騎砍:大晉梟雄請大家收藏:()騎砍:大晉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