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神之眼

字數:3188   加入書籤

A+A-


    他操作控製台,調出了g4的設計架構圖。
    “而是這台設備對我們而言,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其三方麵的突破性整合。”
    他指向第一塊屏幕:“第一,是‘時空分辨率的統一’。
    “傳統結構生物學提供的是靜態的、平均化的‘快照’。而g4集成的‘微環境實時反饋與適配係統’,允許我們在接近生理條件下,不僅看到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級靜態結構,更能通過超高速成像和連續傾轉技術,捕捉到其行使功能過程中的動態構象變化,甚至是短暫存在的中間態。這意味著,我們或許能‘看到’一個蛋白如何與配體結合,如何變構,如何完成一次催化循環。”
    幾位院士的眼神瞬間變得聚焦起來。
    因為從靜態到動態,這是質的飛躍!
    陸時羨切換畫麵,展示出第二點:“第二,是‘高通量與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它搭載的輔助樣品預篩選和自動數據采集係統,能夠基於初期圖像特征,自動識別並優先處理具有結構潛力的樣品區域,極大提升了有效數據的獲取效率。更重要的是,其內置的機器學習算法能夠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進行實時初步重建和模型優化,實現‘邊采集、邊解析’,將傳統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結構解析周期,縮短到以天甚至小時計。”
    他頓了頓,讓這個信息被充分消化。
    主控室內開始響起一陣低低的驚歎聲。
    因為這意味著科研流程將被徹底重塑。
    “而第三點。”陸時羨的聲音帶著一種前瞻性的篤定,“也是我們認為最具革命性的一點,是它作為 ‘多尺度結構生物學研究樞紐’ 的潛力。”
    他調出了一張複雜的係統連接圖。
    “這台g4並非孤立運行。它通過超高速數據總線,未來將會與我們研究院的生物超算中心、蛋白質相互作用平台、甚至細胞成像平台實時聯動。”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細胞成像平台觀察到某個信號通路激活時,可以立即從細胞中分離出關鍵蛋白複合物,通過自動化樣品製備係統送入g4進行原子結構解析,同時將數據實時傳輸給超算進行動力學模擬和功能預測。這將形成一個 從細胞到原子、從觀察到模擬的閉環研究範式,徹底打破傳統結構生物學與其他生命科學分支之間的壁壘。”
    他最後總結道:“因此,這台‘泰坦 krios g4’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一台觀測工具。它更像是一個強大的‘原子探針’,一個能夠融入我們整個‘繁縷’科研生態係統的核心節點。它的目標,是幫助我們回答更根本的生物學問題——不僅僅是‘結構是什麽’,更是‘結構如何動態變化以實現功能’,以及‘這些結構如何協同運作,最終湧現出生命現象’。”
    陸時羨的解說完畢,主控室內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寂靜。
    幾位院士麵麵相覷,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撼。
    他們原本隻是來欣賞頂尖硬件,卻沒想到陸時羨已經為其賦予了如此深遠和宏大的戰略定位。這已經超越了單純使用一台儀器,而是在構建一個全新的科研生態係統。
    曾福年率先長歎一聲,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和後生可畏的欣慰:“還是年輕人有魄力啊!換成我,是不敢買這種剛研製得新家夥的。”
    “你這不是在買設備,你這是在布局未來啊!看來我們這些老家夥,真的得加緊跟上步伐了,不然連你們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王豐也苦笑搖頭:“原本以為隻是來看個新鮮,沒想到是來上了一課。從靜態到動態,從孤立到整合,從描述到機製……這台g4在你們手裏,恐怕真要發揮出百分之兩百的威力了。”
    彭慶華則更直接,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陸院長,以後我們實驗室裏要是有重要的膜蛋白樣品,能不能借這裏的‘寶地’和‘神器’用一用?費用好商量!”
    陸時羨頓時無語了:“嗐,彭院士您太客氣了,實驗室和研究院本來就形同一家,說什麽借不借的。”
    “更何況‘繁縷’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未來我們會建立相應的共享機製,歡迎國內外優秀的團隊一起來利用這個平台,並共同推動生命科學的發展。”
    參觀在一種混合著羨慕、敬佩與緊迫感的氛圍中結束。
    當幾位院士離開時,而陸時羨則獨自留在主控室,目光再次落在那台沉默的“泰坦”巨獸上。
    對於尋常的科研人員而言,大部分人對於儀器的深度了解其實並不算很精通和看重,隻要能夠駕馭即可,所以他剛剛隻說了一下電鏡的價值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但對於一個顯微鏡愛好者來說,值得說道的東西可太多了。
    在結構生物學的世界裏,冷凍電鏡是窺探生命分子奧秘的“神之眼”。
    而“泰坦 krios g4”作為當前全球目前最頂級的商用冷凍電鏡,相較於市麵上主流機型如賽默飛的krios g3i、 gacios或日立的cryo ar 3002),其優勢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代際領先。
    首先,在分辨率的極限上,g4實現了曆史性突破。 它搭載了最新一代的“冷場發射電子槍”和“單電子計數直接探測器”,使其理論分辨率從g3i的約1.2埃?)提升至驚人的0.8埃以下。
    這不足一個原子直徑的尺度,意味著研究者不僅能清晰分辨蛋白質中每個原子的位置,甚至能“看見”水分子網絡中氫原子的取向,以及區分溶液中不同的金屬離子,達到了近乎化學級別的精度。
    其次,在數據通量和效率上,g4帶來了革命性提升。
    它集成了“全自動智能樣品傳輸與對中係統”,配合新一代高速探測器,將數據采集速度提升了五到八倍。以往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才能完成的數據采集量,如今可能在一天內完成。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